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1页共4页武安十中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考生务必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答题框内,并填好答题卡上的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将主观题的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所指定的区域内。(答错位置或超过装订线均不得分)第Ⅰ卷(选择题)一.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9分)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性的形成规律。人的德性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在以往的家庭中,一般都有两三个子女,这些子女在良好的庭教育氛围中,就会自觉地认识到自身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如吃苹果,几个小孩就会自觉地遵从优先法则,年龄大的要自觉少吃点儿,给年龄小的多吃一点儿。又如做家务,每个人都会自觉地分工合作,使每个人的权利、责任、义务得到统一。这本身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道德实践。这样自然的活动就可以让孩子学到许多道德规则,不少道德问题就已经解决了,姆需父母的反复说教。但在当今社会,绝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这些子女缺少相互交流的机会,上学前被关在“铁笼子”里,孩子们大多时间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上学后,尽管生活在一个集体的环境中,学生从七点钟到校,到下午五六点钟放学回家,其间的大部分时间也主要是忙于上课和做作业,仍不能随便交流和活动。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学生缺乏一种和别人相互交往的基本品德,他不知道怎样去处理矛盾,不知道怎样去面对挫折,不知道怎样去处理冲突,这些基本的德性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奏效的。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一直热衷于搞道德教育课题,把道德教育文字化、大纲化,其实,这样的道德教育效果是很脆弱。很苍白无力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文化和道德相脱节的现象;社会上有一些人尽管文化素质不高,但是他们的道德境界却很高,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勤于奉献。其德性的形成肯定有其不同于学校道德教育的原因。据此可见,知识和道德虽然有着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但是没有绝对的必然性。所以,学校道德教育的开展必须要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环境,在自然的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问题》一书中描述了他把学生置身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活动中进行教育的经历。他说:“经历了学校生活的第一个秋季,我们就深信:赞叹火红色的硬果的野蔷薇,欣赏还挂着几片黄叶的枝干匀称的小苹果树,心疼被初冬的寒风吹僵了的西红柿──这一切都在唤起儿童对有生命的美好事物的亲切、爱护的态度。在儿童心里,一株植物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这个生命在凛冽的寒风中会索索发抖,于是孩子就想保护它抵挡严寒。……教育者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儿童、少年和青年形成关于人的美、关于人的思想、情感和体验中的高尚和神圣的东西的观念。我们要使这些观念成为有血有肉的东西──用高尚的道德行为的生动的实例来充实它。”遗憾的是,这样波动心弦的德育教育在我们周围,已经很少很少了。1.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直接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当今社会,绝大多数孩子是独身子女,不论是上学前还是上学后,都缺乏一种自然交流和活动的机会,使孩子难以形成正确与人交往的基本品德。B、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一直热衷于搞道德教育课题,把道德教育文字化、大纲化,其效果是很脆弱。很苍白无力的。C、人的德性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D、能够形成关于人的美、人的思想、情感和体验中的高尚和神圣的观念。并使这些观念成为有血有肉的东西的德育在我们的周围已经很少很少了。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学校品德教育,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互相交往,学会怎样去处理冲突,怎样去面对挫折。说教是很苍白无力的。B.在多子女家庭中,如果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即使是分水果、做家务这样的琐碎小事也可以使孩子们学到许多道德规则,勿需父母的反复说教。C.独生子女缺少相互交流的机会,因忙于听课和做作业而不能随便交流和活动,是德性缺乏的根本原因。D.德育的出路不在于说教,也不在于文字化、大纲化的课题,而在于自然而然的道德实践和活动。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知识和道德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但没有绝对的必然性。所以,不能以知识教育替代道德教育,也不能以道德教育替代知识教育。B.用有血有肉的生动的实例进行道德养成,才是德育的理想途径,因为它符合德性养成的基本规律。C.学校道德教育的开展必须为道德的养成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环境,在自然的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D.唤醒儿童、少年、青年关于人的美,关于人的思想、情感和体验中的珍视生命,呵护生命的意识,是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二、古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曾祖忱,晋徐州刺史。祖权,黄门郎。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欣由此益知名。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2页共4页识之。”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出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简惠著称。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转在义兴,非其好也。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除中散大夫。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子俊,早卒。(节选自《宋书•羊欣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除.中散大夫除:任命,授职B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诣:到……去C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恨:怨恨D欣本工.书,因此弥善工:善于,擅长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论者称焉.②焉.用亡郑以陪邻B.①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②其.孰能讥之乎C.①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D.①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②木欣欣以.向荣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隆安年间,由于朝政逐渐混乱,羊欣在家中悠闲度日,不再做官。B.羊欣原本就擅长书法,在学习了王献之的字后,他的书法更有长进了。C.羊欣担任主簿,参预机要事宜,因为不时泄露机密,被免职,贬官为楚台殿中郎。D.羊欣拒绝为元显写字,元显就任命他担任本由寒门担任的职务,羊欣并不因高门任卑职而怒形于色。第Ⅱ卷(非选择题)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5分)(2)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5分)阅读杜甫《倦叶》,完成第8、9题。倦叶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莹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8.首联勾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分)9.诗的尾联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6分)10.名句名篇默写:(8分)(1)杜甫的《登高》中,“,”两句写了风、天、猿、江渚、飞鸟6种景物,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构成了一幅开阔而悲凉的画面;“,”两句写落叶萧萧,长江水不舍昼夜滚滚奔流,不免使人产生光阴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2)李商隐《锦瑟》中叙写昔时种种伤感的事情值得回忆,然而在当时对这些只是惘然一片的两句是“,”(3)在《蜀道难》中,李白用“,”两句写出了急流和瀑布奔泻时在千山万谷中发出雷鸣般响声的壮观景象。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如意楼和得意楼汪曾祺竺家巷是一条不很长、也不宽的巷子,巷口就有两家茶馆。一家叫如意楼,一家叫得意楼。两家茶馆斜对门。两家楼上的茶客可以凭窗说话,不用大声,便能听得清清楚楚。如要隔楼敬烟,把烟盒轻轻一丢,对面便能接住。如意楼的胡二老板有三十五六了。他是个矮胖子,生得五短,但是很精神。双眼皮,大眼睛,满面红光,一头乌黑的短头发。他是个很勤勉的人。每天早起,店门才开,他即到店。各处巡视,尝尝肉馅咸淡,切开揉好的面,看看蜂窝眼的大小。我们那里包包子的面不能发得太大,不像北方的包子,过于暄腾,得发得只起小孔,谓之“小酵面”。这样才筋道,而且不会把汤汁渗进包子皮。然后,切下一小块面,在烧红的火叉上烙一烙,闻闻面香,看兑碱兑的合适不合适。其实师傅们调馅兑碱都已很有经验,准保咸淡适中,酸碱合度,不会有差。但是胡老二还是每天要视验一下,方才放心。然后,就坐下来和师傅们一同擀皮子、刮馅儿、包包子、烧麦、蒸饺……(他是学过这行手艺的,是城里最大的茶馆小蓬莱出身)茶馆的案子都是比较矮的,他一坐下,就好像短了半截。如意楼做点心的有三个人,连胡老二自己,四个。胡二老板坐在靠外的一张矮板凳上,为的是有熟客来时,好欠起屁股来打个招呼:“您来啦!您请楼上坐客人点点头,就一步一步登上了楼梯。胡老二在东街不算是财主,他自己总是很谦虚地说他的买卖本小利微,经不起风雨。他和开布店的、开药店的、开酱园的、开南货店的、开棉席店的……自然不能相比。他既是财东,又是耍手艺的。他穿短衣时多,很少有穿了长衫,摇着扇子从街上走的时候。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手里很足实,这些年正走旺字。屋里有金银,外面有戥秤。他一天卖了多少笼包子,下多少本,看多少利,本街的人是算得出来的。“如意楼”这块招牌不大,但是很亮堂。招牌下面缀着一个红布条,迎风飘摆。相形之下,对面的得意楼就显得颇为暗淡。如意楼高朋满座,得意楼茶客不多。上得意楼的多是上城完粮的小乡绅、住在五湖居客栈外地人,本街的茶客少。有些是上了如意楼楼上一看,没有空座,才改主意上对面的。其实两家卖的东西差不多,但是大家都爱上如意楼,不爱上得意楼。这真是没有办法的事。得意楼的老板吴老二有四十多了,是个细高条儿,疏眉细眼。他自己不会做点心的手艺,整天只是坐在帐桌边写帐——其实茶馆是没有多少帐好写的。见有人来,必身为礼:“楼上请!”然后扬声吆喝:“上来×位!”这是招呼楼上的跑堂的。他倒是穿长衫的。帐桌上放着一包哈德门香烟,不时点火抽一根,蹙着眉头想心事。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3页共4页得意楼年年亏本,混不下去了。吴老二只好改弦更张,另辟蹊径。他把原来做包点的师傅辞了,请了一个厨子,茶馆改酒馆。旧店新开,不换招牌,还叫做得意楼。开张三天,半卖半送。鸡鸭鱼肉,煎炒烹炸,面饭两便,气象一新。同街店铺送了大红对子,道喜兼来尝新的络绎不绝,颇为热闹。过了不到二十天,就又冷落下来了。门前的桌案上摆了几盘煎熟了的鱼,看样子都不怎么新鲜。灶上的铁钩上挂了两只鸡,颜色灰白。纱厨里的猪肝、腰子,全都瘪塌塌地摊在盘子里。吴老二脱去了长衫,穿了短袄,系了一条白布围裙,从老板降格成了跑堂的了。他肩上搭了一条抹布,围裙的腰里别了一把筷子。——这不知是一种什么规矩,酒馆的跑堂的要把筷子别在腰里。这种规矩,别处似少见。他脚上有脚垫,又是“跺趾”——脚趾头摞着,
本文标题:高一语文月考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22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