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高一语文期末综合试题
高一语文期末综合试题(一)命题人:薛冰审题人:李中良时间:2005、1第Ⅰ卷(共45分)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内疚(ji”)胡诌(zu)滂(p‚ng)沱奄(yƒn)奄一息”B、翘(qi‚o)首间(jin)或血泊(p)引吭(k„ng)高歌C、贿赂(l”)嗔(ch…n)怒瞥(pi…)见汗流浃(ji)背D、形骸(h‚i)殉(x”n)难褪色(sˆ)锲(qŒ)而不舍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累赘犄角间牒入不付出B、追溯狭隘暮霭语无伦次C、嗜好暴燥步履按步就班D、猝然熨贴霎时真知卓见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经过长时间的演变,鲸和海豚的四肢也逐渐_______成了鳍状。②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的_______下,小林也深深地爱上了绘画。③爷爷说他忘不了那一段_______的往事,也忘不了曾帮助过他的人。A、蜕化熏陶辛酸B、退化熏陶辛酸C、退化熏染心酸D、蜕化熏染心酸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处游览胜地的环境脏乱差到了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B、他在敌人的监狱中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体无完肤。C、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的题目,这种喧宾夺主的做法不可取。D、北京十家大医院准备联合推出电话及网上预约挂号的消息不胫而走,两天内向有关方面问讯的人难以数计。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A、一班去年仅能完成日装60台加油过滤器,今年春天达到日装100台。B、他们让文学发挥其战斗号角的作用,用它振作了我们民族的精神。C、这种新药,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而且效果很长,可在体内持续12小时。D、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打出了“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平均主义口号。6、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B、麦收之后,这块地是种玉米呢?还是种红薯呢?他们拿不定主意到底该种什么?C、中国跳水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D、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电影剧作的视觉造型性作为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综合的电影,空间的特质规定了电影剧本所必备的视觉造型,而时间的特质规定了电影剧本在叙事过程中的“现时性”。说得通俗些,就如同英语中的“进行时态”那样。现时性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着无论在讲述一个过去的故事也好,现在的故事也罢,抑或未来的故事,不管故事的时间坐标落在何处,而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就必须是一个“进行时态”。一切都必须正在进行之中,无论是“过去进行时态”“现在进行时态”,还是“将来进行时态”。观众是被一种“正在发生式进行”的幻觉所迷惑,所以,接受的也永远是正在发生的故事。因此,电影剧本描述的行为、动作应该是这一刻:现时现地。当然,极短的闪回镜头应该被这个基本特性排除在外。这是因为影片中的闪回往往时间很短,这应该与回忆区分开来。影片中的回忆相对来说所占的时间篇幅较长,形成一个独立的段落;在这个相对时间较长的段落中,故事的发生也正以某种进行时态动运作。观众在观片中常常调整自己的时间坐标,把发生的一切都当成进行时态接受,比如说观看《魂断蓝桥》这样一种大倒叙结构的影片,观众不仅认同影片的时态,而在潜意识中交任何时间都当正在发生的时态来加以接受。而闪回就不同,因为它出现的时间较短,容量少,信息量单纯,指向性明确,所以观众并不需要在闪回中调整自己的时间坐标,并且由于时间的短促,事实也不允许观众调整。这点跟写小说有很大的不同。小说可以夹叙夹议,作者可以打破故事的进程,花费大量的笔墨来进行说明、议论、评述,而电影势必不可以这样。电影剧本所描述的中心行动应该是“这一时”“这一刻”,而不能像小说那样“夹叙夹议”,或剧作者直接出来“现身说法”。自然,某种情况下也是有例外的,如前苏联的影片《列宁在巴黎》这样一类的“思想电影”。事实上,影片传达思想无非两种途径,一是靠人物自身的所作所为,一是靠人物的独白或剧作者旁白。应该说,靠人物的行为来传达思想是属于“电影符码”的,而靠语言来传达思想毕竟是“旁门左道”,属于“非电影符码”。7、下列不属于“现时性”特点的一项是A、故事情节总是“进行时态”。B、观众接受的永远是正在发生的故事。C、在电影艺术中,无论是“过去进行时态”,“现在进行时态”还是“将来进行时态”,观众总是误以为是“正在进行时态”。D、即使是倒叙的影片,电影剧本描述的行为、动作也是“现时现地”的。8、下列对“闪回”与“回忆”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电影中的回忆是一个独立的段落,相对来说所占的时间篇幅较长。B、闪回是指“指这一刻”,现时现地,因而往往时间很短。C、闪回的容量少,信息量单纯,观众不需要调整自己的时间坐标。D、在回忆中,观众往往要调整自己的时间坐标来适应故事所描绘的一切9、电影剧本与小说有很大的不同,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可以通过叙夹议的方式打断故事进程。B、电影《魂断蓝桥》的大倒叙结构正是电影剧本在叙事过程中“现时性”的体现。C、电影剧本所描述的行动必须是“这一时”“这一刻”,而一般不能由剧作者直接出来“现身说法”。D、从传达思想的途径看,电影剧本多依靠“电影符码”,小说则更多依靠“非电影符码”。10、根据文章内容,以下推断正确的是A、电影《列宁在巴黎》像小说那样“夹叙夹议”。,B、在观看《魂断蓝桥》时,“现时性”使观意识不到影片的倒叙式叙述方式。C、电影剧本有“视觉造型”的特点,小说则不可能具有这种特点。D、电影剧本相对小说来说,更是一种时间艺术。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救斗者不搏击,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节选自《史记》)11、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君弟:您只管B.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再胜:第二次取胜C.齐威王欲将孙膑将:率领D.士卒亡者过半矣亡:死亡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②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B.①赵急,请救于齐②当求数顷田于伊、颍之上C.①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D.①齐因乘胜尽破其军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13、对下列各句中“其”字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指代前文中的“(田)忌”B.据其街路指代前文中的“大梁”C.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指代前文中的“庞涓”D.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指代前文中的“斫大树白”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孙膑军事才能的一组是①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②居辎车中,坐为计谋③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⑤马陵道狭,而旁多阴隘,可伏兵。⑥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膑原在魏国,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他暗地里见到并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齐国,受到齐国将军田忌的信任和像对待客人一样的款待。B.在田忌与齐王等人赛马时,孙膑教给田忌用下等马与对方的上等马对比,用上等马与对方的中等马对比,用中等马与对方的下等马对比,结果一负、一平、一胜,赢了齐王千金。C.本文记叙的“围魏救赵”和“马陵道之役”的故事,充分表现出孙膑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其中“马陵道之役”的胜利,更是由于他通过仔细研究,充分掌握了敌我情况而取得的。D.文章刻画人物的性格面貌,生动逼真。写孙膑的出谋献策,往往只说做法,不讲原因,到了最后,才看到它的作用。这种写法,曲折有趣,引人入胜。第Ⅱ卷(共45分)四、(18分)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⑴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译文:⑵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译文:17、填写下列句中空缺的句子(任选三句)(6分)(1)故不积跬步,;,无以成江海。(2)寄蜉蝣于天地,。,羡长江之无穷。(3)想当年:,。(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18、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1)前两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2分)(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这什么作者要这样写?(2分)(3)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两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2分)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18分)回音壁陶然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奇妙的事情:一道环形的围墙,你站在那一边,我站在这一边,对方的身影甚至被中央的建筑物遮住了;然而,那嗓音,啊,那熟悉的嗓音,透过贴耳的墙,就这样粼粼地相互传递,清晰、真切,简直就是殷殷的叮咛。当我傍着天坛的回音壁通话时,我总会升起一种奇异的感觉。想起很多年以前,我首次站在这里,十分诧异于面前这毫不起眼的红墙,它甚至有些斑驳得古老了,却显示了惊人的传音灵敏度。这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敏捷,沟通了历史与现代的时光距离,我仿佛听到遥远时代的声音,那一刻就回响在耳畔。但这种错觉一闪即逝,我明明是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把我从南海之滨携来的一句问候,一直保留到踏足这里,这才怀着既亲切又神秘的心情,轻轻地朝着伴我的朋友奉上空间的怀念:“你好吗?”你好吗?你好吗?这短促的在三个字回荡起来,就在青山绿水间悠扬,有如一首多情的歌。我不知道传回我耳朵里的那一句,到底是我送去的,还是他回赠的;我总以为,你来我往的同一句话,已经交融成为分不清我的还是你的,那回音混淆了彼此的区别,成了合唱,流动在同一个音调里。我实在喜欢倾听那回音。当发自心底的声音诉出,任谁都不会漠然于它的去路,更不会无视于它有没有回应。即使是在空谷里的呼喊,也还会有相应的回声,何况是在人间!这回音壁的妙处,就在于它的有呼必应。我有时会想,倘若太寂寞,倘若喧嚣的市声卷走了真诚的歌声,也许你和我也可以在这古老的地方找到一点安慰。然而,我又想,大约,我们也不用太过拘泥于形式。生活在我们心海中激起的浪花,那涟漪,那涛声,不也是一处动人的回音吗?只是,胸中的回音
本文标题:高一语文期末综合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22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