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参考答案高中课程新学案生物必修2第1学案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1)★预习探究1父本:提供花粉的植株。23叫异花传粉。先除去不成熟花粉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等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洒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再套上纸袋,防止其他外来花粉的干扰。4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5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6P高茎×矮茎↓(杂交)F1高茎→3高茎∶1矮茎(F2)7的两个性状;F1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为隐性性状;F1自交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89隐性遗传因子10dd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11PDD×dd↓F1Dd→1DD∶2Dd∶1dd(F2)12DD,纯种的矮茎豌豆体细胞中有成对的遗传因子dd,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这样高茎亲本和矮茎亲本分别产生含有一个D和d遗传因子的配子,通过杂交,D和d在合子中恢复成对存在。由于D对d为显性,因此F1表现为高茎。当F1产生配子D∶d=1∶1,即雌配子和雄配子中都符合这个比例。由于雌雄配子结合机会是均等的,F2便有三种遗传因子组合:DD∶Dd∶dd=1∶2∶1,DD和Dd为高茎,dd为矮茎,故F2中高茎与矮茎比例接近3∶1。★自我测评1.D2.A3.D4.A5.D6.B7.C8.D9.D10.D11.D12.C13.B14.D15.A16.C17.B18.(1)矮茎豌豆高茎豌豆(2)去雄自花授粉之前授粉套袋隔离防止其他豌豆花粉的干扰(3)红花(4)3∶1AA、Aa、aaAA∶Aa∶aa=1∶2∶1性状分离第2学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2)★预习探究1223抓到一个彩球进行,实际上是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统计的数量级也足够大,出现了3∶1的比例。4推理和想象演绎推理检验演绎相符假说—演绎法5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高茎和矮茎1∶1后代的类型和比例反映了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测定F1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测定F1基因型,判断F1在形成配子时基因的行为6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7Aa8★自我测评1D2B3B4B5C6B7B8B9D10A11A12B13B14B15C16A17B18C19.(1)第二组圆粒为显性性状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2)rr×rrRr×RrRr×rr20.(1)A(2)黑毛褐毛(3)BBBbbb(4)让甲兔与丁兔交配,若后代全是黑色,则甲是纯合,若有黑色有褐色,则是杂合的。21.(1)02/3(2)1/4(3)1/61/422.(1)①③④②⑤⑥⑦(2)纯种一AA×aa(3)两个纯合亲本交配,F1表现出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4)F2(5)①玉米生长期较短,繁殖速度较快②具有容易区分的相对性③产生的后代数量较多,统计更准确(答其中两条即可)23.(1)①双眼皮(2)AA×AAaa×aaAa×AaAa×AAaa×AaAA×aa(3)双眼皮基因表达受环境影响(4)被调查人群数量不够多第3学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1)★预习探究129∶3∶3∶1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39∶3∶3∶1是(3∶1)的平方的展开式,单独考虑圆粒和皱粒或者黄色和绿色一对相对性状时,其性状的分离比为圆粒∶皱粒=3∶1,黄色∶绿色=3∶1。即每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了分离定律,这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可以表示为它们各自遗传结果的积,(3∶1)×(3∶1)=9∶3∶3∶1。4YYRR)×绿色皱粒(yyrr)↓F1黄色圆粒(YyRr)F2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因为纯种的亲本无论做父本还是母本,都各自只能产生一种配子YR和yr,两性配子结合时3形成F1只能是YyRr,总是表现为黄色圆粒。54YR∶Yr∶Yr∶yr1∶1∶1∶1随机169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4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自我测评1D2D3A4B5A6A7A8B9D10A11C12D13D14C15B16.1/43/8或5/81/81/16YyRryyrryyRRYYRRYyRR17.(1)FFEEFfEeFfEEFFEe(2)FFee或FfeeffEE或ffEe(3)1/1618.(1)不能确定。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都为1/2。6个组合后代合计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A和Aa。AA的后代均为有角。Aa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所以后代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实际分离比可能偏离1/2。所以,只要母牛具有Aa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综上分析,不能判断有角为显性还是无角为显性。(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如果后代出现无角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性;如果后代全部为有角,则无角为显性,有角为隐性。19.(1)高茎红花(2)甲组合:AaBb×aaBb乙组合:AaBb×Aabb丙组合:AABb×aaBb丁组合:AaBB×aabb戊组合:Aabb×aaBb(3)戊组合第4学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2)★预习探究1绿皱=1∶1∶1∶1。23性状的遗传因子要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41)科学地选择实验材料;(2)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到两对或多对性状的研究方法;(3)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4)基于对大量统计数据的分析提出假设,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5)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对科学的热爱,严谨的科学态度,勤于实践,敢于向传统挑战。5做基因型,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者Dd。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如D和d。6发现,基因的本质和作用原理成为遗传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使人们对生物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生命活动的本质,并且为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4术的兴起奠定了理论基础。正是因为孟德尔的杰出贡献,后来被世人公认为“遗传学之父”。★自我测评1B2A3A4D5D6C7B8D9B10A11C12C13B14A15D16D17C18B19B20B21B22B23B24D25.(1)Aa3/8(2)只有Aa×Aa的后代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而第一组的双亲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26.(1)SsBb、Ssbb(2)SsBb或ssBb(3)1/41/4(4)秃头褐眼、秃头蓝眼27.(1)3∶1(2)YyRryyRr(3)黄圆∶黄皱∶绿皱=3∶1∶3∶1(4)YyRR或YyRr1/6(5)1/4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第5学案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预习探究112减少一半2.(1)有性生殖器官睾丸精原相同有丝(2)①初级精母细胞(1个)次级精母细胞(2个)②a.一般相同父方母方两两配对(联会)【思考】421和2、3和41和3、2和4(或1和4、2和3)a和a1、b和b1、c和c1、d和d1b.两两配对四分体c.2488③Ⅰ:a.增大染色体DNA蛋白质初级精母b.联会四分体c.赤道板纺锤丝d.彼此分离自由组合e.次级精母细胞减半Ⅱ:间期间期时间很短复制a.散乱b.着丝点c.着丝点姐妹染色单体d.243.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2n2n2nnnn2nn染色单体4n4n4n2n2n2n00DNA数目4n4n4n2n2n2n2nn★自我测评1C2A3B4C5C6D7C8B9C10B11B12B13C14D15C16.(1)如图(2)①复制由2C增至4C②彼此分开由4C降到2C③两由2C降至1C17.(1)精原细胞(2)C中期(3)略第6学案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二)★预习探究12.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第二)极体(第一)极体2(第二)极体【认一认】A.初级卵母B.第一极体C.次级卵母5341均等不均等均等有无1,2★自我测评1D2C3C4B5D6B7B8D9C10A11B12C13B14D15D16.(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48(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4(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第二极体(4)1∶12∶117.(1)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间(S)着丝点分裂(2)乙、丙甲(3)81∶2减数第一次后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18.(1)有丝后减数第一次后减数第二次后(2)体(3)164次级精母(4)08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第7学案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三)★预习探究1.(1)自由组合①2②1③2n(2)交叉互换2.(1)卵细胞精子受精卵(2)头部尾部细胞膜其他精子细胞核细胞核染色体(3)体细胞一半另一半(4)意义: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生物的遗传和变异3.参看教材P25最后一自然段★自我测评1B2C3C4A5D6A7B8C9A10B11C12C13C14D15B16.(1)减数分裂睾丸或卵巢(2)受精作用精子细胞核与卵细胞细胞核融合(3)受精卵有丝(4)10条和20条17.(1)AECDDE(2)FKFH(3)糖蛋白(糖被)头部(4)加快受精卵(5)受精作用第8学案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预习探究1.(1)染色体染色体(2)平行基因的行为染色体的行为完整独立稳定对对成对中的一个成对中的一条父方,母方父方,母方自由组合自由组合平行(3)类比推理逻辑的必然性观察和实验练一练:略2.(1)易饲养,繁殖快(3)红眼3∶1分离定律一【思考】参看本节学案后的拓展提高部分3.(1)提示:常染色体相同,性染色体不同(3)F2♂♀XWYXWXWXWXWYXWXWXWXWY(4)(5)染色体6【进一步思考】许多个线性4.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1)等位基因独立配子同源染色体配子(2)非等位基因互不干扰等位基因分离自由组合★自我测评1B2A3A4D5C6A7B8B9C10B11C12B13C14D15C16.(1)X染色体隐性遗传(2)XAXaXAXA或XAXa(3)11(4)1/817.(1)常染色体X染色体(2)BbXRXr、灰身红眼BbXRY、灰身红眼(3)1∶5(4)BBXrY或BbXrYbbXRY第9学案第3节伴性遗传★预习探究1.决定性别2.221同型XX异型XYXXY1∶1相等1∶1XY3.(1)①XY②XX(2)①ZZ②ZW4.性染色体性别遗传信息性别红绿色盲、血友病5.(1)他们的儿子和女儿均表现正常。遗传图解如下:(2)他们的儿子和女儿的表现型如下图解所示:(3)结合教材第35页图2-13绘出遗传图解即可。(4)结合教材第36页图2-15绘出遗传图解即可。(5)儿子父亲母亲女儿父亲儿子交叉遗传6.X常多于交叉7.显多于世代连续(或“连续不隔代”)母亲女儿8.男性子人外耳道多毛症9.7/163/81/410.血友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母病子必病。11.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2.让ZbZb(非芦花公鸡)与ZBw(芦花母鸡)进行交配,其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为:ZBZb(芦花公鸡))、ZbW(非芦花母鸡),这样就能在雏鸡时根据羽毛是否为芦花判断出雌、雄。★自我测评1.B2.C3.C4.A5.B6.D7.C8.B9.C10.A11.D12.C13.C14.C15.A16.C17.D18.(1)AaXBXbaaXBXB或aaXBXb(2)Ⅱ—3(3)1/4(4)2/319.(1)①雄鸡全为芦花,雌鸡全为非芦花②常染色体上或Z、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让F1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或让F1雌性芦花鸡与雄性非芦花鸡交配)(2)ZBW×ZbZb在雏鸡阶段淘汰绒羽为黑色且头顶有黄色斑点的个体,其余个体全部保留饲养第10学案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预习探究1.(1)蛋白质氨基
本文标题:高二生物学案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26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