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B的特征分别属于()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C.种群;一条鲤鱼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解析:选B。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是生物个体所具有的,是生物个体的生命现象;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是种群的特征,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体表现。2.如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解析:选A。种群密度减小,即为衰退型的年龄组成,老年个体所占比例大而幼年个体数目较少。3.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1公顷的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公顷,必须积极防治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解析:选B。“样方法”往往作为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动物常采用“标志重捕法,”本题中所用的方法就是标志重捕法。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约为68×54÷12=306(只/公顷)。4.下面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A.衰退型和增长型B.增长型和衰退型C.稳定型和衰退型D.稳定型和增长型答案:B5.下图表示种群增长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曲线表明,种群数量的变化只与时间有关而与其他物种无关B.C~D段种群数量下降,主要原因有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C.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增长率的变化曲线D.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在捕捞期间,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C时期的水平解析:选D。C点的种群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为K/2,所以在海洋经济鱼类捕捞时,种群数量应保持在K/2的水平,使种群的增长率最大;若该曲线为某生态系统中某一种群增长率变化曲线,则与其他物种有关;C~D段种群数量是增长的而不是下降的;密闭的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增长率会出现负值(即死亡率大于出生率)。6.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组成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解析:选A。从图中个体数量随着季节的变化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当外界环境改变、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天敌捕食、年龄组成变化时,种群个体数量仍在K值附近波动,所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个体数量变化仍符合“S”型增长。7.对某地新引入的一种鸟进行种群数量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见下表(单位:只)。年份种群数量捕捉标志数第二天重捕数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19705019718001972400197380019741500197517013013那么,1970年至1975年该鸟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是()解析:选C。设1975年的种群数量为x,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则有x/170=130/13,即x=1700,所以比1974年略有增加。然后根据每年的种群数量,画出种群增长的曲线图。8.下列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开始培养酵母菌之前必须通过显微镜观察后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初始数量B.在连续培养的过程中,每天定时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C.若用“边长1mm,刻度为25中格×16小格”的血球计数板计数,则计数时只需计数四个角上的四个中格中的酵母菌数量D.若一个小格中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可用自来水进行稀释解析:选A。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估算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总数;计数时需计数四个角上的四个中格和最中间的中格中的酵母菌数量;若一个小格中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可用无菌水进行稀释。9.下表说明有一种必要的生长因子和另一种物质分别是由两种微生物合成的。如果将两种微生物培养在一起,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生物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被合成并释放的物质红色酵母嘧啶噻唑毛霉噻唑嘧啶A.竞争B.捕食C.互利共生D.没有影响解析:选C。红色酵母释放的物质噻唑恰好是毛霉生长所必需的,而同时毛霉也为红色酵母的生长提供了嘧啶,双方的关系应为互利共生。10.下列属于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解析:选D。蚂蚁和蚜虫的关系比较特殊,蚂蚁喜欢取食蚜虫腹部末端所分泌的含有糖分的蜜露,所以蚂蚁常常保护蚜虫,甚至把吃蚜虫的瓢虫赶走,有时蚜虫缺乏食物时,蚂蚁还会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因此我们经常称这种关系为“互利共生”。而菜粉蝶幼虫与蜜蜂虽然都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但是菜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而蜜蜂主要采食花蜜,所以不能构成竞争关系。细菌与噬菌体属于寄生关系,虽然都使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但是并不构成竞争关系。而两种绿藻(属于两个物种),一定不能是捕食关系,而且一种增加另一种减少,说明属于竞争关系,应该是竞争阳光、养料等。11.在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异种生物的生长,但乳酸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这些现象中包括的生态因素有()A.竞争和种内斗争B.种内互助、竞争和种内斗争C.竞争和种内互助D.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解析:选B。据题意:“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异种微生物的生长”,推出该过程包含了种内互助、竞争;另外“乳酸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推出该过程明显发生种内斗争。一般情况下,只要有同种的其他个体存在就存在种内斗争。12.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下图中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在下列4幅营养关系图中,与题干所示的种间数量关系最符合的是()解析:选D。坐标图中甲、乙两种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乙以甲为食)。4幅营养关系图中,A表示共生关系,B表示寄生关系,C表示甲、乙之间的竞争关系(甲、乙均以丙为食),D表示捕食关系(乙以甲为食)。13.如图中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三图表示的最可能关系依次是()A.竞争、捕食、共生B.共生、捕食、竞争C.竞争、共生、捕食D.捕食、竞争、共生解析:选B。图甲反映出两个物种种群数量呈现同步波动,表现为两种生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应为共生关系。图乙中,当下面那条曲线代表的种群数量上升时,另一种群的数量便下降,而随着下面曲线代表的物种数量的下降又引发另一种群数量的上升,如此反复进行,应为捕食关系。图丙中两物种间随时间推移一方发展起来,另一方被消灭,应为竞争关系。14.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下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D.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的制约解析:选D。由坐标曲线可以看出,a、b两个种群是竞争关系,竞争的程度由弱到强再变弱;两个种群的增长均受对方限制,属于非理想条件,所以均不是“J”型增长;a是典型的“S”型增长,其增长除了受食物、空间、其他物种(如b)限制外,还受自身的密度限制,自身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15.关于“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不同季节,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B.不同地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C.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D.应设计表格,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动物种类解析:选C。土壤动物的活动范围较小,活动能力不强,且形体较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统计其丰富度,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调查法。16.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cm,网身长145cm,网目孔径0.169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解析:选C。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物种的种类越多,丰富度就越大,故乙类群的丰富度大于甲类群。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甲类群和乙类群相比,物种4的种群密度在甲类群中较小,物种7的种群密度在乙类群中较小,故C项正确。17.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cm×50cm×30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多选)()招潮蟹类厚蟹类沙蚕类泥螺类蛤类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裸露泥滩518114212110214米草群落312290011000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解析:选AD。本题考查种群的相关知识。从表中可以看出裸露泥滩的物种数为11种,米草群落物种数为6种,所以A选项正确;从表中看出除泥螺类外,其他生物的种群密度都是裸露泥滩高,所以B错;只要是常规底泥采样器采得的结果都会得出正确结论,所以C错;不同的生物都会有不同的活动时间,比如说蟹类多会晚间活动,所以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所以D正确。18.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生物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右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解析:选D。A错误:应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暗、避高温、趋湿的生活习性。B错误:灯罩可保证更多的光线和热量集中到土壤样品上。C错误:一些小动物正是通过金属筛网向下移动进入广口瓶。D正确: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可将收集到的小动物及时固定,防止腐烂。19.下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解析:选D。本题考查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变化关系。要根据a、b两条曲线所呈现的信息,分析两个种群的相关问题。曲线a表示随着生物种群密度的增大,种群生物个体的存活率降低,说明该种群生物个体生存所需要的空间较大,因此该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根据曲线b可知,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种群的存活率最高;对大型动物实行迁地保护时,若迁移的种群密度过大,会造成存活率降低,部分动物死亡;曲线b代表的种群在种群密度最大时,种群个体间的竞争最激烈。20.图示某孤岛上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种
本文标题:高二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章末综合检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27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