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高三历史同步测试(12)—(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三章)
高三历史同步测试(12)—(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三章)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72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据此回答1-7题。1.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出现,其直接原因是:()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B.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C.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D.市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2.衡量一个国家完成了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A.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B.机器制造业已实现机械化C.两大对立阶级已经诞生D.工厂制已经取代手工工场3.美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有利因素不包括:()A.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阔B.开拓海外市场,积累资本C.外国移民提供劳动力和技术D.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祸4.工业革命也是社会关系的革命,其准确含义是:()A.进一步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B.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在逐渐发生变化C.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D.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统一市场的形成5.下列《19世纪欧美主要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说明了:()国家与年份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英国(1851)48%52%法国(1851)75%25%俄国(1851)93%7%美国(1850)87%13%①工业化程度越低的国家农村人口比例越大②人身隶属关系阻碍了人口向城市迁移③除英国以外其他国家还未实现工业化④除英国以外其他国家还未开始工业化进程A.①②③B.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6.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历史潮流不包括:()A.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B.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C.被侵略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D.亚非国家联合反殖民主义运动7.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这里的“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准确含义是:()A.东方落后于西方B.东方国家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C.东方成为西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D.亚洲国家按西方的制度对社会进行改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据此回答8-10题。8.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以下对“独立”含义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工人阶级已经意识到自身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而存在的B.工人阶级已经提出自己独立的政治要求和主张C.工人阶级在斗争中不再追随资产阶级居从属地位D.工人运动已经走上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9.马克思主义诞生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A.工人运动的兴起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社会主义思想高涨D.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10.马克思说巴黎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其含义是指:()A.巴黎公社起义的爆发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B.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C.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D.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德意志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状态,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据此回答11-12题。11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主要针对的是:()A.阻碍德意志统一的各种势力B.德意志无产阶级的革命活动C.普鲁士资产阶级的革命活动D.马克思领导的国际工人运动12.马克思说:俾斯麦不自觉地充当了1848年革命遗嘱执行人的角色。这主要是指:()A.俾斯麦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使命B.德意志统一是1848年革命的任务C.俾斯麦在客观上完成了无产阶级的任务D.德意志统一废除了封建专制明治维新是日本现代化的起点,通过各项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并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据此回答13-17题。13.1872年日本政府发布告谕,“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这最能说明:()A.日本实行征兵制B.日本实行募兵制C.日本以武士道精神来教育熏染军队D.日本积极准备对外扩张14.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A.改革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B.资产阶级是改革的领导者C.改革废除了封建身份制度D.改革发展了资本主义工商业15.日本明治维新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力量进行改革B.倒幕派掌握政权,力行革新,顺应了时代潮流C.废藩置县,建立近代统一国家,形成统一市场D.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16.德国、日本、意大利三国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在形式上的共同点是:()A.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B.旧的王朝统治得以延续C.保留旧的政治体制D.完成统一是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前奏17.美、德、日、意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A.统一国内市场B.消除外国势力的控制C.镇压人民革命力量D.废除奴隶制度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据此回答18—19题。18.美国内战爆发后,林肯曾说:“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度。”这表明:()A.林肯把解放黑奴、进行战争作为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B.林肯寻找向南方妥协的借口C.林肯同情黑奴,反对奴隶制D.林肯坚决主张废除奴隶制19.说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主要依据是:()A.内战废除了奴隶制B.内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C.内战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D.内战消除了种族歧视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俄德日意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西方列强在全球展开了扩张和争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据此回答20—22题。20.最能显示近代史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事件是:()A.工业革命后,英国处于“世界工场”的地位B.19世纪中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工业革命C.欧洲出现工商业危机D.1857年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21.克里米亚战争的重要影响有:()①英法对土耳其的控制大大加强②俄国失去了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③推动了俄国的农奴隶改革④使巴尔干半岛变成了一个火药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2.马克思说:“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这表明:()①英国的侵略无疑给印度带来了灾难②英国试图帮助印度迈入资本主义社会③英国的侵略客观上冲击了印度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④英国的侵略功过参半,等量齐观A.①③B.①②③C.①④D.②④欧洲列强用刀和剑、血与火,使亚洲许多地区沦为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亚洲各国掀起了革命风暴,以多种形式作英勇抗争,其悲壮的历史值得后人认真总结和反思。据此回答23—24题。23.对“亚洲革命风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欧洲列强对亚洲的殖民掠夺是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双重性质C.巴布教徒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把革命推到了顶点D.起义先后失败,但表现了亚洲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24.表明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直接意义超出本国范围的是:()A.充分展现了印度人民英勇抗击殖民者的决心和勇气B.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迫使其改变统治策略C.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英国对亚洲其他地区的侵略行动D.改变了亚洲殖民统治的格局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8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3小题,第25题17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1分,共计4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奴隶制是建立在人性中的自私自利上面的,是与人热爱正义的天性相违背的。――林肯1854年的一次演说材料二“分裂这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却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林肯1858年的一次演说材料三我在这场战斗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如果我无须解放任何一个奴隶便能拯救联邦,我愿意那样做;如果必须解放一部分而保留另一部分奴隶才能拯救联邦,我也愿意那样做。——林肯致记者的公开信材料四各地群众大会的最大特点是一致真诚地主张没收叛乱者的财产,……每次提到这些措施中任何一项时,都引起如雷的掌声。大家赞成起用挖战壕的黑人……——1862年《芝加哥论坛报》材料五假如不采取解放奴隶政策的话,人力是不可能平息这个叛乱的。……解放奴隶会给我们带来在南方土地上生长起来的20万人。它还会给我们更多的东西,它使敌人减少同样的东西。——林肯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林肯对奴隶制持什么态度?(2)“分裂之家”在这里的含义是什么?据材料二概括林肯在这个问题上的主张。(3)材料三与材料一是否矛盾?为什么?(4)据材料四、五,分析林肯决定废除奴隶制的原因有哪些?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综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林肯看法。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离开农村和农业人口统计年份1751—17801781—17901801—18101811—18201821—18301851年城乡人口比例流动人口数750007800013800021400026700052:48——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材料二1760-1851年英国城市规模发展简表5万——10万人10万人以上1760年1个0个1851年13个7个——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师教学用书》回答下列问题:(1)英国农村和农业人口流向何方?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这种人口流动对阶级结构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上述材料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历史进程?你如何评价这一历史进程?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材料二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材料三如果总的看一看1860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关于纪念日》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归纳指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3)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三、问答:第28题12分,第29题16分,第30题10分。共计38分。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说明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什么?并简要分析它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29.1500年以来的历史,展示了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进程,其主线是现代化(或工业文明)。但是在此进程中不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和多样性。(1)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的第一步完成于17世纪40年代到18世纪晚期。请从欧美在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方面的新变化予以概括说明。示例: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学兴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活跃。政治上:。经济上:。(2)为什么说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的160年间,资本主义逐渐成为一个世界体系?生产方式∶。政治变革:。国际格局:。(3)(以下三个问题任选一个回答)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进入垄断阶段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体制方面所呈现的不同特征。借此说明它们在现代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同步测试(12)—(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三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43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