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件选2-5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首页上页下页末页《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首页上页下页末页《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首页上页下页末页1.了解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3.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4.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说明其对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影响。《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首页上页下页末页5.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民主斗争的史实,认识其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意义。《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首页上页下页末页《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首页上页下页末页一、“中体西用”1.历史背景(1)鸦片战争后,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2)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兴办“洋务”,以摆脱统治危机。《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首页上页下页末页2.发展历程(1)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主张“采西学,制洋器”,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2)90年代,被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代表作品:张之洞著《劝学篇》。①一方面,极力维护君主专制和纲常名教。②另一方面,主张“务通”,倡导西学。《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首页上页下页末页3.评价(1)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还有很大局限。(2)体现了当时部分知识分子和官僚地主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变革的共识。(3)一些改良思想家开始提出“设议院”“君民共主”的政治改良主张。《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首页上页下页末页二、“君主立宪”1.康有为:托古改制(1)代表作:《孔子改制考》。(2)思想特点: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即托古改制。(3)思想主张①近代西方自由平等理论在中国“古已有之”。②用进化论观点重新解释“三世”说。③坚持渐进变革,先实行君主立宪,再实行民主。《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首页上页下页末页2.梁启超:从兴民权到新民(1)代表作《新民说》。(2)思想主张①兴民权是变法的根本,强国的保证。②提出“新民”思想。③认为君主立宪政体是世界上最完善的政体,但在中国不可操之过急。《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首页上页下页末页三、“民主共和”1.三民主义: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2.新三民主义: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3.五权分立:除了行政、立法、司法权以外,增设考试与监察权。《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首页上页下页末页1.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1)斗争表现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②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领导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二次革命:由于国民党力量分散,二次革命很快失败。④护国运动:在孙中山、梁启超等人的号召下,1915年底,蔡锷在云南组建“护国军”,发起护国运动,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首页上页下页末页⑤讨逆运动和护法运动: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段祺瑞组织“讨逆军”,张勋复辟很快失败。但由于重新执政的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在广州掀起护法运动。由于西南军阀的破坏,1918年护法运动失败。(2)斗争的焦点:共和与反共和的斗争。(3)性质: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首页上页下页末页(4)认识:两次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民心,任何逆历史发展潮流的行为都是注定要失败的。资产阶级经过多次斗争,虽然保留了民国的虚名,但未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说明中国通向民主政治的道路艰难而曲折,中国的现代化改革、民主之路任重而道远,也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首页上页下页末页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颁布:1912年3月11日。2.内容(1)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3)规定了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扩大了参议院的权力和严格了修宪程序。(4)确认了保护私有财产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原则。3.性质: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首页上页下页末页4.意义(1)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2)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3)新的共和代议制度的法律形式由此确立。《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首页上页下页末页1.“三三制”原则的实行(1)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的性质:中央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2)实行该原则的目的:增强抗日根据地的力量,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3)意义:提高了共产党的威信,争取了中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认同,加强了根据地内部各阶层的抗日团结,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首页上页下页末页2.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1)背景①国际: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美国扶蒋反共。②国内:和平、民主、团结是人民的强烈愿望;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2)意义:中共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国统区和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民党若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局面,是人民民主力量的胜利。《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首页上页下页末页3.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6年1月):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和平民主协议,决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4.共产党领导人民民主运动,形成第二条战线。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军事战场,对推翻国民常党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5.新政协召开:1949年在北平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6.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首页上页下页末页《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首页上页下页末页【例】(2010·山东·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谭嗣同《仁学》请回答:(1)材料认为“民”与“君”是什么关系?这种思想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思想在辛亥革命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首页上页下页末页【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对促进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积极作用,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及知识的迁移和理解能力,难度中等。(1)问注意从材料中提炼信息,并结合谭嗣同的主张加以论证。(2)问要从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革命的进程,尤其是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角度分析其实际运用。【答案】(1)关系:“君”由“民”选举产生;“民”可废除“君”(若概括答出“主权在民”也可得分)。思想家:卢梭。《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首页上页下页末页(2)体现: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答出“三民主义”或“民权主义”也可);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律】文字型材料题的解答:结合设问,理解材料。分析层次,寻找信息。联系书本,判断分析。提炼观点,转换词语。材料为主,结合书本。《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首页上页下页末页《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首页上页下页末页1.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旧的习俗被打破,新的观念逐渐形成,社会风气也在悄然改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赋、长幼妍媸均可。——《大公报》1902年6月26日《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首页上页下页末页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新妇女观的哪些内容?(2)这种新妇女观受到哪种思想影响?列举近代中国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发生的思想解放运动和反封建革命。【答案】(1)破除缠足陋习;提倡女子学文化;摒弃旧式结婚礼俗;婚姻自主。(2)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首页上页下页末页【解析】题目从近代一征婚启事入题,考查与之相关的思想和实践内容,人文化、生活化特点浓厚,把重大问题和事件进行轻巧简单的处理。显得很成熟到位。难度总体不大,但需要静心和细致,且能力要求突出。(1)细细阅读材料对“新妇女观”的相关句子进行筛选提炼;然后用通俗语言逐一排列。(2)第一问要定位准确,联系与此有关的进步思想。第二问是第一问的延续,是思想的实践化,联系相关重大历史事件即可。《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首页上页下页末页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12年“清室优待条件”节选1924年“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节选皇帝尊号仍存不废,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皇帝岁用400万两,由中华民国拨用;皇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皇帝辞位后,原有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原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特别保护即日起永远废除帝号,与国民在法律上同等;每年补助清室家用50万元,另特支200万元,开办平民工厂,收容旗籍贫民;即日移出宫禁,以后得自由选择居住;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其一切公产应归政府《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首页上页下页末页请回答:(1)南京临时政府内部对是否接受“清室优待条件”有不同意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2)概括说明“修正清室优待条件”比“清室优待条件”有哪些进步。【答案】(1)答案一:应该接受。应从南京临时政府面临的严峻形势、“清室优待条件”的进步作用两个方面加以分析。答案二:不应接受。应从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清室优待条件”反封建的不彻底性两个方面加以分析。《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首页上页下页末页(2)彻底废除了帝号;进一步削弱了清室特权;体现了民主平等的观念。如果照抄材料或回答“减少清室费用”“居住地发生变化”等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分析比较和史论结合的能力。回答第(1)问时,要注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件选2-5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44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