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高压氧在各科疾病中的应用
§12高压氧在各科疾病中的应用§12.1高压氧在内科的应用肖平田内科主要适应证(一)循环系统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肌炎等。(二)呼吸系统脑水肿、支气管哮喘、急性呼吸功能不全、休克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肺梗死等。(三)消化系统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膜炎等。(四)血液系统贫血、白血病等。(五)其他糖尿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毒气体及其它毒物中毒等。一、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CO)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而产生的有毒气体,属于抑制呼吸酶亲血红蛋白的窒息性毒气。CO为无色、无臭、无味、无刺激的气体。CO比空气略轻(相对密度即比重0.967),难溶于水。环境中CO浓度超过0.05%即可引起人、畜中毒;若达到12.5%时遇明火可发生爆炸。机体因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后危及人的健康,呈现特异的症状与体征,甚至危及生命时,称一氧化碳中毒。职业性冶炼、爆破、铸造、化工合成、交通、矿井事故等生活性生火取暖、煤气管泄漏等【病因】1.职业性的一氧化碳中毒主要发生在钢铁、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中。在通风不良的地方射击、开炮也可能引起CO中毒。2.生活性的一氧化碳中毒常见于家庭取暖中,多由燃煤所致中毒,故也称煤气中毒。CO与血红蛋白结合氧的运输受抑制、氧的解离受抑制细胞外呼吸被抑制CO与细胞色素氧化酶3结合氧向线粒体弥散受抑制,阻断电子传递链细胞内呼吸受抑制【中毒机制】1.由于CO与血红蛋白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亲和力大250~300倍,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而且还妨碍氧合血红蛋白解离,阻碍氧释放,造成全身组织缺氧。2.碳氧肌红蛋白妨碍氧向线粒体弥散。3.CO与细胞色素P450、a3结合,破坏细胞色素氧化酶传递电子功能,阻碍生物氧化过程。【病理改变】1.大脑急性期脑水肿、脑出血;慢性期基底核坏死、脱髓鞘病变。2.心脏急性期心肌坏死;慢性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3.肺脏原发性肺水肿;继发性吸入性肺炎(昏迷患者)。4.肝脏慢性反复接触CO者可出现肝小叶坏死。5.肾脏肾实质退行性病变、坏死。6.肌肉肌肉出血、肿胀、横纹肌溶解。7.骨骼慢性CO接触者可出现骨髓增生。8.皮肤红斑、水疱、坏疽。分类症状COHb特点轻度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全身乏力10%~20%无昏迷,呼吸新鲜空气症状可消失中度上述症状较重,皮肤薄处,如口唇和面颊呈樱桃红色,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30%~40%浅昏迷,易苏醒,可发生迟发性脑病重度深昏迷、并发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害,皮肤起水疱,血压下降、脑电活动消失、呼吸停止,中毒性脑病50%以上可发生迟发性脑病,中毒性脑病【临床表现】见下表。一氧化碳中毒的分类与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1.碳氧血红蛋白(COHb)测定应尽早监测血液COHb,当超过10%,有诊断意义。(1)判断CO中毒程度时应以临床为主,化验为辅。(2)对于各种昏迷患者,检测血液COHb对鉴别诊断有参考意义。2.动脉血气分析CO中毒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碱丢失(BE负值增大)。动脉血气分析可作为重度CO中毒患者判断病情的依据之一。pH值<7.25,BE<―10的患者要引起重视,应积极纠酸。3.血乳酸测定及乳酸∕丙酮酸测定。4.血清酶测定血清内各种酶活性明显增高,包括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等。对于中毒8h后COHb多已降至10%以下,无重要参考价值。CO中毒性心肌损害和心肌梗死的鉴别,血清酶检测有鉴别意义。5.血、尿常规检查。6.血尿素氮、肌酐检查。7.心电图(ECG)检查急性CO中毒ECG无特异性改变,轻、中度CO中毒ECG大多正常,重度CO中毒患者40%~50%ECG可出现异常。ECG检查一般不能反映心肌损坏程度。8.脑电图(EEG)(1)广泛δ节律,则临床病情危重,预后差,死亡率高;以θ节律为主和慢波增多的患者预后较好。(2)凡EEG示广泛δ节律,临床表现较重的CO中毒,高压氧疗程应在50~60次以上;EEG轻度异常者,高压氧治疗也不应少于10~20次。(3)EEG尚不能预测迟发性脑病的发生。9.脑CT特征性改变为出现病理性密度减低区,以双侧皮质下白质最为多见,急性期可见双侧脑室变窄变小,提示存在脑水肿,后期脑室扩大,提示脑萎缩。【诊断】1.中毒史。2.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征象患者可有感觉障碍、意识障碍,乃至昏迷等临床表现。3.皮肤损害皮肤黏膜可出现樱桃红色的皮肤损害或肢体挤压伤4.视网膜出血有助于诊断。5.实验室检查有COHb测定、血气分析和血乳酸、血清酶学检查以及血液生化、脑CT、MRI、肺功能监测等,阳性发现均有助于诊断。【CO中毒性迟发性脑病】中重度病人,尤其是昏迷超过4小时以上,常规治疗清醒后,经一段时期的“假愈期”(数小时至2~3个月不等,一般2~3周)后又突然出现神经精神障碍(头痛、失语、大小便失禁、痴呆、震颤性麻痹、瘫痪等)。它不同于急性CO中毒后遗症(无假愈期,精神症状是直接延续下来的)。是由于缺氧后血管壁损害,继发脑组织变性坏死。易患因素(脑力劳动、年老、有高血压史、有精神剌激史)【常规治疗】1.现场急救处理中毒气源。将病员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尽快给氧,必要时行人工辅助呼吸。2.药物治疗(1)促进COHb解离,加速CO排除:氧气吸入或静脉滴注过氧化氢。(2)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可选用甘露醇、甘油、速尿、高渗葡萄糖、新鲜血浆。(3)纠正酸碱失衡:急性CO中毒患者多伴有代谢性酸中毒。(4)抗氧化剂:可应用维生素C、维生素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5)中枢苏醒剂、血管扩张剂、脑细胞赋能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均可使用。3.处理并发症【高压氧治疗】(一)治疗原理1.提高血氧含量,使组织得到足够的溶解氧,迅速纠正低氧血症。2.加速COHb的解离,促进CO的清除,使血红蛋白恢复携氧功能。在不同氧压下CO和COHb的半廓清时间见下表。CO半廓清时间COHb半廓清时间常压下5小时20分29.8分钟常压下吸纯氧1小时20分0.2MPa下吸氧8.6分钟0.3MPa下吸氧20分钟3.提高SOD活性,减少自由基的损害。4.使颅内血管收缩,打断脑缺氧与脑水肿之间的恶性循环。5.能防止各种并发症。6.防治迟发性脑病。7.改善中枢神经性呼吸障碍。(二)治疗方法首次治疗压力应>2MPa。开始治疗的1~3d,每天治疗次数2~3次;以后改为每天1次。治疗时程(稳压吸氧时间)应以病情及压力而定,一般是重者时程宜长,轻者时程可短。(三)注意事项1.明确诊断,判断有无并发症存在。2.重视综合治疗,以利取得最佳疗效。3.积极采用高压氧治疗,不要轻易放弃治疗机会。4.伴有轻度肺部感染的昏迷患者,应尽可能坚持高压氧治疗,以挽救生命。可适当降低舱压,投以有效的抗生素。5.对于重症或COHb>40%患者,有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pH<7.25,BE<―10)、年老体弱等,应予以充分高压氧治疗(30次以上),以防中毒性脑病的发生。6.老年患者多伴有潜在性心肺功能不全,高压氧治疗的氧压、时程应适当降低和缩短;此外,在治疗脑水肿时慎用或不用甘露醇脱水,以免引起心衰、肺水肿或休克。7.抓主要矛盾如休克、脑水肿、呼吸道阻塞等。二、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中毒天然气为无色气体,主要含有甲烷(97%)、乙烷(1%~2%)、丙烷(0.3%~0.5%)及少量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国内所见的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中毒,绝大多数在冬季用其取暖,或由于热水器泄漏所造成。【病因病机】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由于在血液中溶解度很小,故毒性很低,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并无明显的影响。但当空气中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浓度很高时,必然使空气中氧气浓度降低,则使人体发生窒息,甚至死亡。他们与一氧化碳中毒的机制是不同的。【临床表现】天然气中毒主要表现是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血压偏高、心动过速、四肢麻木、感觉障碍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脑水肿、昏迷及死亡。净化天然气中毒与二氧化碳中毒相似,但是对呼吸中枢没有兴奋和抑制作用。而液化石油气中毒表现类似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常规治疗】可参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常规治疗进行。【高压氧治疗】原理主要是纠正急性缺氧。治疗方法可参见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性气体中毒高压氧疗效要比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好。三、氰化物中毒氰化物中毒性最强的是氰化氢。氰化氢是具有苦杏仁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其次是氢化钾(钠)、丙烯腈、氰酸酯、腈胺等。亚铁氰化物和铁氰化物等,毒性较弱,但遇酸可产生氰氢酸,毒性增强。氰化物的主要中毒原理是抑制呼吸酶,使酶失去传递电子的能力,造成细胞内呼吸抑制。氰化物毒性大小取决于体内离解出氰离子(CN―)的速度和量。氰化物在神经组织中溶解度大,故氰化物中毒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病因】1.自杀或误服氰化钾(钠)、丙烯腈等。2.电镀、熏蒸业生产过程中,氰化物的气体或粉尘(氰化氢)从呼吸道吸收。3.食入含氰化物的食物,如苦杏仁、白果、木薯等。4.医源性中毒硝普钠的应用。【临床表现】摄入大量氢化氢(钠)后迅速昏迷,1~2min内呼吸停止,多因来不及抢救而猝死。1.前驱期经呼吸道中毒者可出现呼吸深快、咽喉刺痛、咳嗽等。经消化道中毒者可有舌尖、口腔、咽部麻木及烧灼感,伴流涎、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2.呼吸困难期呼吸增快,呼出气体有苦杏仁味,心率快、血压高、心律不齐、视听障碍、皮肤潮红、意识障碍,甚至昏迷。3.惊厥期全身强直、抽搐、角弓反张,接着出现大汗、体温下降,反射减弱。4.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反射消失、感觉丧失、血压下降、呼吸变浅逐渐麻痹,一般死于呼吸循环衰竭。【常规治疗】1.脱离现场吸氧,经消化道中毒者用5%碳酸氢钠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洗胃结束拔管前从胃管注入硫酸亚铁溶液1汤匙,以后每15min1次,使消化道内氰化物生成亚铁氰化物。2.解毒治疗制造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使氰离子(CN―)与高铁血红蛋白的Fe3+结合,方法如下。(1)立即吸亚硝酸异戊酯1~2支,吸45s,每2~3min吸1次,直至使用亚硝酸钠。(2)立即用3%亚硝酸钠10~20mL,加入25%或50%葡萄糖液40mL缓慢静脉注射(5min)。注入过快可使血管扩张,患者感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心悸、低血压、出冷汗、抽搐甚至死亡。故注射时应备好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注射亚硝酸钠后可注射25%或50%硫代硫酸钠50mL(10min),必要时可重复。(3)其他:葡萄糖可与氰化物结合成无毒腈。羟钴胺(羟基维生素B12及氯钴维生素B12)遇CN-生成维生素B12从肾排出。【高压氧治疗】(一)治疗原理1.高压氧可迅速纠正机体缺氧状态。2.高压氧可加速氰化物解毒。(二)治疗方法1.压力选择采用0.2~0.25MPa。2.舱型选择病情重者应选用大型空气加压舱,医务人员陪舱抢救,在舱内应继续常规治疗和抢救。3.疗程应视病情轻重而定,原则是最大限度地纠正缺氧及缺氧造成的组织损害。(三)疗效高压氧对氰化物中毒具有肯定疗效,在动物实验及临床实践中已得到广泛证实。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是冠状动脉壁粥样硬化而致管壁痉挛,管腔狭窄阻塞或单纯管壁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临床分型】1.无症状型无症状,但静息时或负荷试验后有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2.心绞痛型有一过性心肌缺血而致发作性胸骨后疼痛表现。病检心肌无明显组织形态变化或有纤维化改变。3.心肌梗死型有心肌缺血坏死。4.心肌病型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维化,可出现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5.猝死型因原发性心脏骤停而猝然死亡,多为缺血心肌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所致。以上5型可合并出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由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冠脉完全或不完全阻塞所致。临床表现可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约占冠心病患者的30%。【病因】冠心病以
本文标题:高压氧在各科疾病中的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45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