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耒阳一中2010届高三周考试题历史(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最早可能出现在A.西周B.唐朝C.北宋D.明朝2.《全球通史》中认为,“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造就这一“学者统治集团”的制度是A.世官制B.世袭制C.科举制D.察举制3.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A.宋代吸取前朝教训,重文轻武B.宋太祖重视教育C.文人受理学熏陶,忠君思想浓厚D宋太祖是文人出身4.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记中写的:“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西人,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为A《天朝田亩制度》B.《海国图志》C.《应招统筹全局折》D.《资政新篇》5.“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6.《雅典政制》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正坐着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被判处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他得到了“鼓槌下人”(即免于刑杖之人)的绰号。这一记载侧面反映出陪审法庭是当时雅典的A.最高权力机关B.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C.最高行政机关D.最高立法机关7.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A.肯定证据B.主张重罪轻罚C.纵容犯罪D.维护贵族利益8.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华盛顿在此非常强调的是:A.中央集权原则B.自由平等原则C.分权制衡原则D.司法独立原则9.法国的一项宪法修正案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庭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其意义是A.堵塞了君主派的复辟之路B.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C.标志着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D.有利于法国恢复君主制10.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民族又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犯下了反人类文明的滔天罪行。后者产生的历史根源是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C.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11.“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右列款项用于履行这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2.美籍华人、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和日本”一章曾这样写道:“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这场“兵变”带来的结果不包括A.满清政府垮台B.君主专制政体结束C.中华民国成立D.中国实现了近代化13.右图反映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什么道路A.井冈山道路B.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C.社会主义革命道路D.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4.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其中的转折点指A.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三大战役取得胜利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5.杜鲁门曾经说过: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马歇尔计划”实质上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因为该计划实际上是A.标志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最终形成B.导致当代世界政局不稳定和战争的根源C.以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秩序D.美国蓄意制造柏林危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3个小题,共40分,16小题10分,17小题18分,18小题12分)16.(10分)各国外交都受本国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国内政策和社会需要的制约。综合国力是一国外交的基础和后盾。外交也需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紧密结合。材料一这是周恩来的创造,它和旧的国际关系中“弱肉强食”的行径相对立,如今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周恩来外交风云》材料二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与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材料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途径是,顺应时代潮流和各国人民的意愿,因势利导,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各国政府和人民,应该就积极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世界多样性,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积极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这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多极化并非针对特定国家,而是世界各种力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协调和对话,不搞对抗,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江泽民《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新世纪》请回答:(1)材料一中“这”指的是什么?(1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尼克松说这段话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3)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的目的是什么?(2分)当今世界的格局是怎样的?(1分)17.(18分)制度创新是古今中外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摘自《世界文明史》材料二1787年,美国召开制宪会议,会议首先通过的是《开会规则》:开会议事,出席者不得少于7个邦的代表;一切问题,由出席代表足够的各邦投票,由多数邦作出决定;出席者不足以代表7个邦时,得逐日休会。代表起立发言,需先向主席致意;代表发言时,其他人不得中途走动,不得交头接耳,不得读书、读小册子、读印刷或手写的文件;若两名代表同时起立,由主席决定先听准的发言。对一项议题作出决定前,即使已经经过充分辩论,只要有一个邦坚持要求,即应推迟到次日再议。书面发言,若包含要求会议讨论的内容,需先从头至尾朗读一遍,让全体代表知情……若有修改,需作二读。——摘自詹姆斯·麦迪逊《美国制宪会议记录》材料三受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晚清中国也掀起了共和革命的浪潮。右图反映的是革命力量推翻清朝专制政府。图中的三把利剑分别代表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即“三民主义”,它是同盟会宗旨的深入体现。——摘自《西方民主与辛亥革命》材料四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他说:“在中国实施的共和政治,是除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外还有考选权和纠察权的五权分立的共和制政治。”——摘自《中华文明史》第4卷请回答:(1)材料一中英国“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2分)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制宪会议代表共同遵守的会议规则。(不得摘抄原文)(2分)该会议规则体现了哪些民主内涵?(2分)(3)材料三中提到的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的宗旨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于“民权主义”是怎样体现的?(2分)(4)根据材料四,说明孙中山对“三权分立”学说是如何发展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2分)(5)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备受关注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以上材料对于今天我们推进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有何启示?(2分)18.(12分)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它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杜鲁门总统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二日致国会的咨文材料二图一:观望柏林墙的那一边图二: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前线图三: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飞机和军舰跟踪苏联商船材料三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据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材料四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指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新华网请回答:(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主要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2)材料二图片再现了两极格局下的某些具体场景。根据图片简述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产生的主要影响。(3分)(3)据材料三,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的对外政策特征。试从国际局势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3分)(4)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此时,美国的对外政策对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5)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阶段简述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过程。(2分)耒阳一中2010届高三周考试题历史(4)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答案CCADABAC题号9101112131415答案ACDDAAC二、非选择题16、(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2)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长期以来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并进行战略收缩。(6分)(3)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2分)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1分)17、(1)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2分)美国: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共和政体。(2分)(2)共同遵守的会议规则:保证参加会议的人数;保持文明的举止,尊重会议主持人;尊重少数邦的意愿;保证会议内容公开透明。(2分,答对2点即可)民主内涵:尊重他人的意见;少数服从多数,但又要尊重少数人的意见;人人享有知情权。(2分,言之成理,答对2点即可)(3)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2分)体现: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一律平等并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2分)(4)发展:将西方的三权分立学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出“五权分立”学说。(2分)理解: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等。(2分,答对2点即可)(5)启示:应吸取古今之精髓,兼收中西之所长,结合国情并与时俱进加以创新;民主化、制度化、法律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等。(2分,言之成理即可)18、(1)苏联。(1分)“冷战”政策。(1分)(2)德国和朝鲜半岛的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3分)(3)以谈判为主要方式(处于守势)。(1分)欧共体的发展;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任意2点2分)(4)建立单极世界;推行强权政治。(1分)造成国际局势的局
本文标题:高三周考试题(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49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