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人口与环境2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人口与环境一.本周教学内容:人口与环境二.重点、难点:(一)重点1.环境人口容量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与环境的关系3.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二)难点分析、判读各种图表资料,说明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三.复习要点:(一)人口再生产1.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1)定义:人口内部的这种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影响因素: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3)人口再生产类型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高低过渡型:高低高现代型:低低高完成现代型的转变应是出生率的下降2.分布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向现代型转变(1)发达国家:现代型(2)发展中国家:过渡型但内部也有差异(二)人口数量与环境1.人口数量变化: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我们主要考虑的因素人口的机械增长(人口的迁移)2.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生育率(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人数之比)决定出生率死亡率(1)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社会因素主要;自然因素影响是极小(2)环境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社会因素主要;自然因素也明显气候、水、土壤、自然灾害(直接、间接)影响生病率和死亡率。环境污染:造成死亡率上升3.人类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不是环境污染的唯一决定因素,但很重要(三)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1.概念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和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影响因素(1)资源是首要因素:资源多,环境人口容量就大(2)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是重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高,获取资源多,环境人口容量就大地区开放程度大,环境人口容量就小消费水平高环境人口容量就小3.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土地资源)(1)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不确定性:现有资源总数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的变化,人口消费水平变化相对确定性:(一定历史条件)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假定技术水平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2)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通常把一种或某几种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例如土地、淡水、能源等。(3)合理容量适宜人口——不确定性4.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全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5.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控制在16亿左右(1)原因:可耕地总数和人均数持续减少淡水总量和人均淡水严重不足(2)措施正视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坚定不移的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自觉保持自然环境的良性平衡关系。(四)人口素质与环境1.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人口身体素质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遗传因素;另一方面取决于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主要的。而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人口身体素质的高低,越来越取决于社会环境因素。(1)社会环境因素:主要(2)自然环境因素:原生环境因素: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某些元素缺乏或过多会可能产生地方病。次生环境因素:物理:放射性污染、噪声、辐射化学:化学性添加剂、防腐剂、工业废气、烟雾生物:垃圾、病菌、富营养化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1)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影响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直接的影响人口科学文化素质高,更多、广泛的利用资源(3)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也大不相同人口科学文化素质高,利用资源充分,排放废弃物少(4)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只有提高全民族、全社会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最终实现环境保护。(五)人口迁移与环境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1)概念:人口在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居住地永久性或者长期改变)(2)分类:地理范围:国际、国内人口迁移迁移方向:从农村到城市(发达国家历史上、发展中国家现在主要类型)从农村到城市:城市化、城镇化从城市到农村:逆城市化、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从农村到农村:闯关东、三峡库区移民从城市到城市:科技人员调动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土壤、矿产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经济发展:(主要、经常因素)经济的发展和布局的改善会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交通和通信:促进人口迁移文化教育:促进人口迁移婚姻家庭:(3)政治因素政策、政治变革、战争3.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渔猎时代:果实、猎物农业时代:土地工业时代:最优区位(2)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①对迁入地的影响正面影响:提供劳动力,推动城市经济发展负面影响:环境问题②对迁出地的影响加强联系、发展经济;缓解人地矛盾(六)人口迁移与环境1.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封闭的封建农业经济时代)始于:秦汉时期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的最直接原因:移民支边、战争、自然灾害。唐安史之乱,中国人口分布中心首次有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2.新中国成立后到八十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封闭的社会主义经济时代)(1)特点:人口迁移规模较小,频率较低,流动数量少。活跃时期:1954—1960年,建国初期的活跃经济。低潮时期:1961—1976年,文革期间的严格管理。回升时期:1977—1984年,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2)人口迁移方向:人口净迁出地区——辽宁、山东、上海、四川迁出和迁入持平地区——西藏人口净迁入地区——其他地区(3)迁移人员类型(目的):安置失业、闲散劳力支援新工业区移民支边高校搬迁、招生、分配水利设施移民压缩城市人口自发迁移3.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开放的社会主义经济时代)(1)特点:规模趋大,流动人口猛增(2)原因:改革开放,管理放松(3)迁移目的:自发性务工、经商流动人口大量增加(4)流动方向:农村到城市内地到沿海迁出、迁入格局发生了变化,如上海变为净迁入区四.疑难突破:(一)主要的突出问题是人口迅递增长的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1.人口迅速增长的后果:人口迅速增长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口过快增长将产生一系列的深远影响。(1)粮食供给不足。很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一些国家粮食增长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人口平均的粮食消费水平低下,且下降。(2)就业问题严重。(3)人民生活贫困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低下。(4)妨碍人力资源的形成。不少发展中国家,妇女人学率低,就业无保障,难以获得医疗卫生服务。(5)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2.世界人口城市化问题:城市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但由于城市人口迅速膨胀,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造成了许多社会经济问题,如:①就业困难,失业队伍扩大。②房屋紧缺,居住困难。③交通拥挤,车祸频繁。④社会治安问题严重,犯罪率高。近年来,国外不少学者研究表明,资本主义国家的犯罪率和城市的大小、人口密度的高低成正比关系。⑤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工厂林立,企业拥挤,与人争地盘、争空间、争水面,污染大气和水源;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占用了大片质量好的耕地,破坏了生态平衡。3.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当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7%时,称为老年型国家,这样的社会称为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本质上是一种进步现象,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人口过度老化会引起一系列问题。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由于老年人越来越多,社会用于老年人口的财政支出日益增加,这就挤掉一部分本来可用于经济建设和教育的费用,给社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②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首先,人口老化影响社会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其次,人口老化必然导致劳动力老化,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和先进科学技术的要求,也不利于进行职业上和地理上的转移。再次,老年人口增多,由于收入相对降低,提供积累率不高,也会使消费结构不变,经济停滞。③老年人本身问题增多。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问题、医疗保健问题、精神孤独问题,都会形成各种社会问题。要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承担义务。(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课本图1.1“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中表明,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但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真正实现,要通过生育率下降来完成。由于生育率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出现了不同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途径。①西欧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其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是自发实现的。②以日本,新加坡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其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实现,是自发和自觉相结合的结果。即有与西欧等国相一致的一面,也与政府鼓励节育、控制人口的措施分不开。③以我国为代表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主要依靠政府的政策,人们的自觉来完成。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们逐步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环境的状况,特别是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是死亡率下降的必要条件。可见,生产力的发展对死亡率的作用是直接的。从“原始型”转变为“传统型”,死亡率虽然已有一定的下降,但完成这种下降的时间较长。下降的幅度也不大。死亡率的明显下降发生在“传统型”向“过渡型”的转变过程中。【典型例题】下图是某地区l950一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1)一(2)题。(1)30年间该地区()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2)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A.大幅度提高B.略有提高C.变化不大D.略有下降解析:注意图例,求城市人口是要用总人口减去农村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答案:(1)B(2)C
本文标题: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人口与环境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51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