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0909一、单项选择题1.细菌繁殖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有丝分裂B.DNA复制C.细胞壁形成D.蛋白质合成2.下列不属于微生物范畴的是()A.原核生物B.原生生物C.真菌D.微小动植物3.衣壳的基本组成单位是()A.氨基酸B.核苷酸C.脱氧核苷酸D.多糖4.具有囊膜的病毒是()A.T2噬菌体B.烟草花叶病毒C.流感病毒D.艾滋病毒5.若将谷氨酸棒状杆菌接种在四种固体培养基上,在下列不同条件下,能够迅速形成菌落的是()A.C/N为3∶1、温度为32℃、通入无菌空气B.C/N为3∶1、温度为37℃、通入无菌空气C.C/N为4∶1、温度为32℃、通入无菌空气D.C/N为4∶1、温度为30℃、密闭不通气6.在营养物质丰富的培养基内,下列各种微生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最快的是()A.霉菌B.酵母菌C.大肠杆菌D.支原体7.人在受伤时,若伤口较深则易得破伤风,若伤口较浅则一般不会有感染破伤风的危险,你认为下列生物与引起破伤风的破伤风杆菌的代谢类型相同的是()A.蘑菇和根瘤菌B.蛔虫和乳酸菌C.大肠杆菌和硝化细菌D.酵母菌和蓝藻8.在适宜条件下,将大肠杆菌接种在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液中培养,并随时测定培养液中葡萄糖、乳糖的浓度以及菌体数量和诱导酶的合成量,所得结果绘成图5-8-1。图中能表示菌体细胞中诱导酶合成量的曲线为()A.aB.bC.cD.d9.在连续培养的流动装置中,必须以一定的速度不断地添加新的培养基,其主要目的是()A.延长调整期B.缩短调整期C.缩短对数期D.延长稳定期10.在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测定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期是()A.调整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11.细菌培养过程中采用了高压蒸气、酒精、火焰灼烧等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微生物()A.接种针手培养基B.高压锅手接种针C.培养基手接种针D.接种箱手培养基12.赖氨酸是一种人和动物必需的氨基酸,在利用黄色短杆菌生产赖氨基酸的过程中,科学家培育出一种大量积累赖氨酸的菌种,这种新菌种的选育方法是通过()图5-8-1A.基因工程B.细胞工程C.诱变工程D.杂交育种13.分离提纯是制取发酵产品不可缺少的阶段,产品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不同,对产品的代谢产物常采用的提取方法是()①蒸馏②萃取③过滤④离子交换⑤沉淀A.①③⑤B.①②④C.①②③D.③④⑤14.以下不属于发酵的是()A.利用需氧型青霉菌生产青霉素B.缺氧时人的某些组织细胞产生乳酸C.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获得酒精D.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15.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Ⅰ、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I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粉状硫10gK2HPO44gFeSO40.5g蔗糖10g(NH4)2SO40.4gH2O100mLMgSO49.25gCaCl20.5gⅠ++++-+++Ⅱ+++-++++Ⅲ++++++++A.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B.甲、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C.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微生物D.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16.下列哪项不属于培养基配置的原则()A.不同种类的微生物选择不同的原料B.选择适宜的温度C.选择适宜的pH值D.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和浓度17.伊红—美蓝培养基常用来鉴别大肠杆菌,其原理是()A.大肠杆菌在该培养基中形成特定的菌落形状B.大肠杆菌能使培养基改变颜色C.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与伊红—美蓝结合,使菌落呈深紫色,并有金属光泽D.大肠杆菌能在该培养基中很好生活,其余微生物不能很好生活18.下图所示代谢过程中,a~f代表相应的酶,若X、Y都积累过量时,才会抑制酶a的活性,则为获得尽可能多的X产物,被抑制的酶最好是()A.e和fB.e和cC.dD.b和c19.培养微生物时,下列因素中哪些能缩短调整期()①用与菌种相同的培养基②营养丰富的培养基③对数期获得的菌种④接种量加大⑤接种种类加大⑥接种时间提前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③⑤⑥20.实验测定链霉素对3种细菌的抗生素效应,用3种细菌在事先准备好的琼脂块平板上画3条等长的平行线(3条线均与图中链霉素带接触),将平板置于37℃条件下恒温培养3天,结果如图5-9-2所示,从实验结果看以下关于链霉素的哪一叙述是不正确的()A.它能阻止结核杆菌生长B.它对结核杆菌比对霍乱菌更有效C.它对结核杆菌比对伤寒菌更有效D.它可以用于治疗伤寒病人21.谷氨酸棒状杆菌扩大培养时,培养基应该是()A.C∶N为4∶1B.C∶N为3∶1C.隔绝空气D.加大氮源、碳源的比例22.在酒精生产中,为了提高酒精的产量,需要不断地向发酵池中加入新的培养基,对于微生物的生长来说,此时最好是在()A.调整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23.培养硝化细菌和圆褐固氮菌的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的区别是()A.前者需氮源,后者需无机碳源B.前者不需氮源,后者需有机碳源C.前者不需碳源,后者不需氮源D.前者需无机碳源,后者需无机氮源.24.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已成功地培育出生产干扰素的酵母菌。某制药厂引入该菌后进行生产研究。下表是在一固定容积的发酵罐内培养该酵母菌,并定时取样测定培养基的pH及菌体数量(万个/mL),几次取样结果见下表:样品代号abcdefgh菌体数量3256127234762819821824pH6.04.75.94.95.75.35.15.6由于取样时技术员的粗心,忘了标记取样的时间。下面对该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连续取样这段时间,菌体的数量基本上呈直线式变化B.如果要扩大培养,可在c样时期选取菌种C.g样时次级代谢产物已有相当的积累D.d样时培养基中的养分几乎已被耗尽25.实验室用于分离出与大肠杆菌混杂的酵母菌,培养基的要求是()A.添加琼脂B.不加氮源C.添加青霉素D.pH调节到7.0-8.026.当种子由休眠状态转化为萌发状态时,其体内的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将A.升高B.降低C.无变化D.先升后降27.猪体内贮存能量和减少热量散失的物质是A.纤维素B.脂肪C.淀粉D.糖原28.A、B两种哺乳动物体重和年龄都相似,将它们分成等量的2组,每天只消耗100g大麦种子(含65%淀粉和35%脂),已知每克淀粉和脂肪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水的量分别是0.55g和1.55g,两者在相同的环境下持续实验几天。结果A动物生活了6天先死亡,B动物生活了10天后死亡。下列解释没有说服力的是A.体内有机物代谢所产生的水维持了细胞暂时缺水的需要B.A动物可能活动量大,消耗水分多(如出汗多),容易缺水先死亡图5-9-2C.在原来正常情况下,B动物的寿命就比A动物的寿命长D.B动物原生活在沙漠地区,A动物原生活在热带雨林中,前者比后者更能忍受缺水环境29.下列几组化合物中,属于脂类的一组是A、酶、胰岛素、血红蛋白B.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C、葡萄糖、乳酸、性激素D.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30.人体的红细胞如果置于清水,会胀破,而放在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中会皱缩,红细胞必须处于无机盐含量为0.9%的血浆里才能正常进行生命活动,上述事实说明了[]A.水分子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红细胞B.无机离子能进入红细胞C.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渗透压非常必要D.红细胞必须吸收无机离子31.如果一定重量的黄豆全部萌发生成黄豆芽,黄豆芽中的有机物总量有机物种类分别比黄豆中的()A.多、多B.少、多C.多、少D.少、少32.某一多肽链内共有肽键109个,则此分子中含有的—NH2和—COOH的数目至少为[]A.110、110B.109、109C.9、9D.1、133.二十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28,由50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其分子量为[]A.6400B.5518C.5500D.460034.由DNA分子蕴藏的信息所支配合成的RNA在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A.氨基酸、葡萄糖、碱基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C.核糖、碱基、磷酸D.脱氧核糖、碱基、磷酸35.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1分子谷氨酸含有C、H、O、N原子数依次是()A、5、9、4、1B、4、8、5、1C、5、8、4、1D、4、9、4、136.下列各组的前列为所鉴定的物质,中项为使用的试剂,后项为产生的颜色,其中正确的是()A、葡萄糖、斐林试剂、黄色B、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C、蛋白质、双缩脲试剂、棕色D、DNA、二苯胺试剂,紫色37.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构成的B、高等动物能合成生命活动所需的20种氨基酸C、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D、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会产生新的蛋白质38、某物质是动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化合物,在生成ATP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那么合成此物质的场所及其发挥生理作用的主要场所是()A、高尔基体和线粒体B、核糖体和细胞核C、核糖体和线粒体D、细胞核和线粒体39.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A、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较清晰C、细胞分裂前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40.下列有关动植物细胞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可用灭活的病毒、PEG等B、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常用幼龄动物的组织为材料C、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D、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需要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培养杂种细胞二、非选择题41.图5-8-3表示自然界中的生物利用N的示意图,其中涉及许多微生物参与。据图回答下列各小题:(1)A是微生物,如果在人工条件下培养该微生物,使用的培养基的特点。(2)B微生物新陈代谢的类型是,培养这类微生物,对碳源的要求是。(3)C途径能否为相应微生物提供能源?。(4)从生态学角度分析,E属于。(5)对豆科植物增产效果最明显的微生物是(填代号及名称)。42.下表是一种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水0.5g1g0.5g2g200mL(1)此培养基的营养要素有类,其中蛋白胨能提供的是。(2)各成分重量确定的原则是。(3)在各种成分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的是。(4)该培养基以物理性质划分属于培养基,能培养的细菌同化作用类型是。(5)要鉴别自来水中的大肠杆菌是否超标,需加入,观察它的特征。(6)此培养基能否用于培养产生人的乙肝疫苗的工程菌?。43.图5-8-5是黄色短杆菌群体生长曲线。A点表示将n个细菌接种到发酵罐中培养,据图回答:图5-8-3(1)接种一段时间后,菌数快速增长(如图BC段),此时种群数量变化与曲线相似。原因是。(2)若黄色短杆菌每20min繁殖一代,调整期后2h发酵罐中的菌数为。(3)AE与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相似,原因是。(4)DE段表示黄色短杆菌群体生长进入期,原因是。该期是积累产物的关键时期,可采用的方法是延长生产时间达到增产目的。(5)EF段说明黄色短杆菌群体生长进入衰亡期,其原因是。(6)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段是,黄色短杆菌与无机环境斗争最激烈的段是。44.图5-7-2是人们利用黄色短杆菌合成赖氨酸的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生产实际中,人们通过黄色短杆菌的选育培养,大量生产赖氨酸的过程叫。赖氨酸是黄色短杆菌的产物。(2)用黄色短杆菌生产赖氨酸,培养基属于()(多选)A.液体培养基B.半固体培养基C.固体培养基D.天然培养基(3)为了解决生产赖氨酸遇到的问题,科学家们可采用____________等方法,选育出不能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的菌种。(4)在黄色短杆菌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pH会发生变化,主要原因是。培养基的pH变化会影响黄色短杆菌种细胞中的。45.(1)我国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于1982年5月合成了一种具有镇静作用而不会像吗啡那样使人上瘾的药物——脑啡肽,下面是他
本文标题:高三月考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54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