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第七讲ERP的相关管理方法
1项目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高峰(一)项目建设背景1.行业背景及发展趋势内蒙古自治区一直就是国家的重工业战略要地,装备制造业和能源产业已列入“十一五”期间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高起点构筑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是呼和浩特市“十一五”规划目标。被誉为“中国乳都”的呼和浩特市将发展为“世界乳都”;电力工业,发电装机总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呼和浩特市即将建成国内电力装机容量最大的地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建设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创维、TCL等企业纷纷落户青城);能源、冶金、重化工产业在呼、包、鄂“金三角”经济带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机械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初步形成整机带动零部件的产业集群。呼和浩特市决心打造北方最大的机械制造业基地,形成产品系列化、产业规模化。呼和浩特市已建有金川、如意、盛乐、金桥、金山等五个国家级、地市级现代化工业园区,数百家自动化工业企业的入驻,带来了装备水平的极大更新和提升。现代制造业的技术不断进步与升级均大量应用着自动生产线、自动装配线、数控机床等先进设备,在这些设备中又大量运用了现代控制系统,这些控制系统具有种类繁多、技术含量高、价值高、更新换代快四大特点。所有装备和系统中无不与电气自动化技术息息相关。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决定装备质量、性能、运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成为产品附加值的决定性因素。由此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目前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与电气自动化技术有关的企业多达28600余家,自动化生产线近1000条,而当前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该领域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是严重短缺。统计表明呼和浩特市与周边地区需要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近5万人,缺口近2万人。培养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企业第一线生产、安装、调试、设备维护、售后服务和运行管理等相关岗位从业人员素质显得尤为迫切。2.专业现状机电工程学院即由原内蒙古自治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属下的“内蒙古技师学院”(该校名现仍予保留)与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合并组建而成。“内蒙古技师学院”属省级重点“劳动技校”,是全自治区劳动培训鉴定基地。实训条件得天独厚,双师师资优势明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从1994年设立的中专专业发展到现在的高职专业,适逢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期,得到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目前本专业的在校生人数为220人,学生就业率达到了96%。本专业已于2007年通过我院的重点专业遴选,同年在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成为重点剖析专业,获得优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师主编专业教材16本(4本为内蒙古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参编教材8本。“模拟电路”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2008年申报省级精品课。(1)师资条件我院现有本专业教师15名,特别是从众环集团聘请了1名具有业内影响力、知名度高的总工程师牟宏明同志担任专业带头人,指导专业建设工作,同时还聘请企业工程师杨建新等2人,企业技术人员10人作为兼职教师。3表1-2-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结构表专任教师硕士生学历本科学历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双师型15411102311所占比例27%73%67%13%20%73%兼职教师专业带头人企业工程师企业技术人员131210(2)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实施“校企融合、能力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双证融通”制度,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办学理念上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之路”。教学模式改革为“2.5+0.5”方式,即学生在校学习5个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学期。近两年我院与蒙牛乳业集团等12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双方签订合作协议,以“工学结合”的培养方式共同培养本专业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方向学生。2007年该专业一批学生到蒙牛乳业集团参加顶岗实习并进入就业前的试用期。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既是学生又是企业见习员工,工作和学习相结合。学生毕业后将成为世界最先进自动化生产一线的骨干力量。同时还与大连品川精品电镀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签定了合作协议,按照工学结合的培养方式学生被送往企业进行培养。其主要效果有:保障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逐步展开日益深入实施;培养了高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初步实现了“零距离”就业,即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学生与员工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距离的人才培养目标。(3)教学改革专业服务根据呼和浩特地区及周边工业企业结构和产业布局,4结合我院办学特色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分为工厂供配电技术、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工业电气控制技术三个方向。三个方向的学习内容具有共同的人文素质模块、基本技能和与各自方向对应的职业岗位相符合的专项技能模块和综合技能模块。课程体系聘请专业指导委员会对所设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建立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技能训练项目化、综合实训职业化课程体系。围绕该专业岗位群的职业技能需求,构建成由认知(仿真)——理论——实践(校内实训)——顶岗(校外实训)一条完整的能力递进教学链,分层次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实践教学本专业注重扩大专业技能培养和专业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比重,增加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和力度。(4)校内外实训条件校内现有可共享的具有真实(仿真)职业氛围、设备先进、强弱电兼顾、软硬配套的实践教学专用实验、实训室11个,设备总值近1000万元,能够完成金工实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检测传感技术、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单片机应用与控制技术、电机及拖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及应用等多项实验实训教学任务。为强化本专业人才培养,与校外企业正式签约实习实训基地9个,还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以及国家级综合职业培训基地,保证了第六学期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顺利实施;同逐步完善了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能力训练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全面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时还承担自治区专业技术工人统一(定点)培训、鉴定任务。(5)社会服务社会培训2006年至2007年开展了面向社会的维修电工、无线5电调试工、家电维修工等培训约500人,提升了受训人员的就业能力;2005年至2007年承担了内蒙古劳动厅事业单位3000多名技术工人等级考核和劳动职业技能选拔大赛;07年与合作企业恒诺(集团)呼和浩特铁路分公司联合开展职后教育,并对60名电气维修技术工人进行了《变频技术》短期培训。技术服务与呼和浩特众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对其分厂4台老式普通车床进行数控化改造;开发了《呼和浩特公主府综合安防管理系统》,经专家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与恒诺(集团)呼和浩特分公司合作技改项目《QZHI—1型切纸机电脑程控化改造》,获总学院科研处经费资助并通过验收。对外交流与合作2006年学院与内蒙古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加强了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育教学与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等方面的合作。2007年学院与内蒙古地区高校以及合作企业专家共同论证、开发“内蒙古高职园区共享型机电实习实训中心的建设方案”,拟建成近16000平米高起点、高标准、多功能的全区最完善的共享型校内实训基地。(二)专业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在现有良好办学基础上,再通过此项目建设,继续深化“校企融合,能力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满足企业职业能力结构、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以学院与各类企业内涵与外延的紧密合作、开拓为依托,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在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方面、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吸纳人才方面处于区内和西北地区同类院校领先水平的国家重点专业,同时带动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协调发展。6本专业技能定位:面向呼和浩特地区及周边日益崛起的装备制造行业,培养具有较强的电气控制和自动化技术应用能力,能够胜任电气设备制造企业的生产一线、机电产品的电气系统安装维护、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行维护、工厂供电系统安装、维护和设备改造等岗位工作的高级技能人才。本专业人文定位: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具有与本专业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首府地区用得上、留得住、后劲足,德才兼备的人才。2、具体目标(1)深化“校企融合、能力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对高职教育的理论研究,紧密结合呼和浩特地区及内蒙古支柱产业发展,深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融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输送渠道。根据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深化“校企融合、能力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与外延;继续坚持“2.5+0.5”教学模式;使职业教育服务并引领地方经济建设。(2)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上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技能训练项目化、综合实训职业化的教学体系。积极推广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法,把教学中心从单一的课堂转移到一体化的课堂与实习地点;采用项目教学法,使每个项目都有具体的产学结合导向计划;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3)课程建设以应用方向岗位能力为先导。本专业按3个方向建构基于生产过7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专业技能为核心,以职业生涯所必备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相结合,以基础技能模块、人文素质模块教学为铺垫,以“必需,够用”为度,使学生具备三个专业方向所共有的基本技能,为后面的职业技能学习至走向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综合技能模块要针对三个不同的方向设置不同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时有相对不同岗位的学习重点。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和“双证融通”课程的比例。根据该专业群技能需求重点开发6门具有工学结合特点的优质核心课程及配套课件、立体化教材,争创1门国家级、2门省级一门院级精品课程。(4)师资团队建设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通过培养、引进和聘请高层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建一支能够引领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具有高水平研发、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强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及“双师结构”的师资团队。一方面加快校内双师培养,计划2年内培养2名本专业带头人,培养本专业6名骨干教师;要求教师下厂进修、锻炼,使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达到90%以上。另一方面积极吸引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半年内从企业聘请4名具有专业特长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骨干教师;聘任14名在企业界具有影响力的技术骨干从事专业实践教学;企业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比例超过1:1。与此同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理念,加强以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团队的职业道德素养,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程育人落到实处。(5)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在现有基础上建设校内外先进的实训基地,强化学生技能培养。8把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自有实训基地建成即能进行学生和社会专业技能实训与鉴定,又能进行电气产品生产、应用技术研发、新技术培训的高水准基地。使实训基地的硬件水平达到区内先进,管理水平区内领先。具体目标:①对现有的11个实验实训室进行有机的整合,组建金属加工、电工操作、电子应用、编程与控制、电力系统技术、计算机网络与编程等6个实训中心15个实训室。②充分利用实训设备,建立电气设备生产实习工厂。③在建设面积近1.6万平方米的新校区机电实验楼引进“众环集团”的生产车间。④设立学院机电研究所,充分利用学院的优秀师资队伍和实习实训基地条件,联合企业研发部门大力开展适合企业需要的科研、技改项目。⑤继续广泛联系呼和浩特周边大中型企业,促进校企深入合作,取得双赢。一年内再新建10个高水平校外实训基地,总数达到20个左右。⑥优化实训基地开放管理和运行机制,设立独具特色的“实训超市”,使学生自我选择实训课,引导并满足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个性发展;构建符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训管理体制,确保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时间在半年以上,完善顶岗实习管理与考核评价机制。(6)专业群建设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龙头带动专业群整体发展。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机电一体化技术、楼宇智能化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建设,使这
本文标题:第七讲ERP的相关管理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