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高考历史教材主要观点解读与规律总结
1必修一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主要观点解读(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②“秦——清”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都空前加强。(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①1840--1900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史实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②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地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①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运动和最后一次自发而单纯的农民运动,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局限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农民阶级已经无法完成新的历史任务。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虽然未能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却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为即将兴起的历史变革准备了前提。③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既是此前一系列民主革命运动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果,也是迈进民主革命新阶段的第一步。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同时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具有世界性的意义。(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①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内容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意义: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健康发展轨道。④实行“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反对侵略,维护国家独立。促进人类和平。②中关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意义: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对国际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①雅典民主政治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为后世提供了一个最值得参照的政体形式,为人类文明中的政治组织形式的完善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②罗马法为后世人们理解法律对社会生活的意义提供了重要启示,法律成为人类政治活动和政治文明中的基本要件。(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①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握国家权力。②德国、日本君主立宪制的特点:采取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形式,但国家的真正权力掌握在国王手中。③法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特点:由于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势力同样强大,同样不肯妥协,导致国家政体频繁变更,社会长期动荡。④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特点:三权分立制度开创了世界的先河,有力地维护了美国的独立和统一。(8)从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②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③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世界的局面,在世界上第一次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④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①美苏争霸造成了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②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世界格局明显由两极化走向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趋势日益明显。③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向明显增强,世界形势呈现出复杂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必修一中的历史规律与线索(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线索和规律。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的趋势。(2)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线索和规律。1840年至l900年间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线索,中国军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线索。(3)近代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线索和规律。太平天国运动的线索,辛亥革命的线索,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线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线索。(4)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发展线索和规律。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政治建设的线索,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线索,“一国两制”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线索。(5)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线索。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线索,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线索,中关和中日关系的发展线索。(6)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发展线索。西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和线索,罗马法发展规律和线索。(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规律和线索。英国君主立宪制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发展线索,美国共和制和法国共和制的发展线索,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线索。(8)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规律和线索。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线索,巴黎公社革命的线索,俄国十月革命的线索,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线索。(9)当今世界政治的发展规律和线索。世界两极格局发展线索: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发展线索。2必修二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主要观点解读(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①农业: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使用铁器农具和牛耕。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地主土地私有制。②手工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了独立的生产部门。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指的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同时存在。官营手工业规模巨大、行业众多、分工细致、组织严密、管理完善、工艺超群;但同时也阻碍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男耕女织”式的家庭手工业成为了农业经济的一种重要副业。③商业:商业起源较早,市场交换比中世纪的欧洲发达。商业的发展对封建经济的冲击较少。商业发展受到政治的压制,商人始终没有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重农抑商”是古代中国的传统政策,前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具有进步性,后期阻碍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具有落后性。(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①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必要条件:资本的原始积累、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近代中国对这三个条件的获得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导致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特殊性。②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是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民国时期的历史最典型的体现了这三种因素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因此在复习备考中应该注意吃透民国时期这段历史。③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近代以来中国人探索资本主义道路的三次代表性尝试: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康有为、粱启超领导“百日维新”;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由于制约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很多,中国的资本主义一直没有发展起来,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和成熟程度远不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中国的资产阶级不能够领导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这个任务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身上。(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①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教训。建国初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二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问题。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文已经从理论上解决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我们既有经验.也有教训,结论就是必须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历史性的伟大转折。③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的重点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其意义在于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深化改革。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是: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意义在于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①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西方文明的传播;二是革命思潮的推动。②近代中国交通、通讯工具的变化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③报刊、影视、互联网等三种传媒的依次出现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5)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①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从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从各民族的孤立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②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和掠夺具有两面性,既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强有手段,也导致了殖民地的贫困和落后。③资本主义列强发展世界市场的主要手段。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列强为了销售产品和夺取原料产地,加大了对世界市场的抢占力度。(6)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①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l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的特点: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对生产的破坏严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经济危机的影响:导致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衰微,国家干预经济的职能扩大。②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是资本主义国家面对危机自我调整的一个成功的案例。③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自我改良和调整,增强了自我调节的能力。(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意义在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②“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经济上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政治上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于党。③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制度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社会主义改革势在必行。(8)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美国建立起以自己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②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到80年代发展到高峰,形成了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区域经济集团。③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进一步促进了世界贸易的自由化和一体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利大于弊,因为只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的竞争与合作,有效地利用国际经贸规则,才能够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⑤经济全球化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正面作用在于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等。反面作用在于把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扩展到全球,造成南北矛盾、贫富分化、环境退货等问题不断加剧。3必修二中的历史规律与线索(1)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线索和规律。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的演变.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特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主要表现。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线索和规律。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线索,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线索和规律。20世纪5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线索和规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线索和规律。(4)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线索和规律。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近现代中国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线索,近现代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线索。(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教材主要观点解读与规律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95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