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全套解析
金星教学考试网金星国际教育集团版权所有@金星教学考试高考历史易错知识全套解析150例一、中国古代史1、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是禹建立奴隶制的国家机器,误以为其标志是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文明社会的重要表征是阶级压迫的工具国家政权。而国家政权的主干部分是国家机器。因此禹建立奴隶制的国家机器如监狱、军队、官僚机构等等,才是文明社会开始的标志。2、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结果,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误以为奴隶制的残酷表明它是一种倒退。衡量历史现象的出现进步与否,标准有多种,但最主要和最根本的标准应是能否适应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伦理道德观念。3、商汤伐桀和武王伐纣是讨伐暴政的斗争,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具有正义性和进步性,误以为是剥削阶级之间争权夺利的争斗都不值得肯定。剥削阶级内部的矛盾,同样也有是非曲直,进步落后、正义非正义之分,并不能简单地以文革时期的一句“狗咬狗”来评说。4、东周实际上是一个历史时期,包括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误以为它还是一个统一的奴隶制王朝。春秋时的周王,其权威和地位与西周时相比大相径庭,已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而战国时,周王的地位甚至已不如一个普通的诸侯王。因此无论是春秋还是战国,都远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状态。5、“春秋无义战”是针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目的的非正义性而作出的价值判断,误以为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根本就没有客观进步性。春秋争霸使诸侯国数量减少,客观上顺应了国家统一的趋势;为赢得争霸战争的胜利,诸侯国国君争相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争霸战争还促进了华夏族和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接触,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融合。6、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动荡、政局大混乱是显著特征,误以为这一时期社会就没有任何发展和进步。与春秋战国的社会动荡、政局混乱现象相伴,这一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同样轰轰烈烈,社会生产力的长足发展、思想文化的活跃、繁荣,科技的领先和进步更是不争的事实。7、秦统一中国的主要障碍是东方六国,但误以为统一的全过程就是灭六国,而忽视了南征越族和北击匈奴也是多民族国家统一的重要环节。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从多民族这一角度看,南征和北击行动自然应在统一进程之内。8、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确立于秦朝,误以为其起源也在秦朝。事实上,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变法过程中,就纷纷在地方上设立郡县。这表明,战国时期区域性的中央集权制当时就已经出现。9、汉代的治国思想历经演变,误以为其治国思想自始至终是儒家的一统天下。西汉一朝,对思想领域的政策经历由汉初的宽松放任到西汉中期加强控制的演变,其治国思想也经历了由多元到一元的演变。汉初的治国思想,是道家黄老、儒家“仁政”兼采并用,以道家的“无为”为主。直到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才取得了统治地位。10、汉、唐时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长治久安,误以为真的是从百姓的根本利益出发。休养生息政策实行的背景往往是长期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之后。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往往是当时的统治者无法回避的选择,因为老百姓确实太穷,根本没什么“油水”可榨。当然,谁也不能据此就否定休养生息政策的历史进步性。11、张骞通西域沟通了中原和西域地区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重要条件,误以为张骞通西域就已经开通了丝绸之路。丝路的开通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丝绸之路干路的终点在欧洲的大秦,支路的终点在南亚和中亚。而张骞的行踪的终点就在西域各国。丝路的开通和发展都是在张骞通西域之后。12、三国鼎立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相对于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是历史的进步,误以为三国代替东汉是历史的倒退。三国鼎立局面出现前,尽管东汉王朝名义上还存在,但其统治实际上已经瓦解,而且军阀割据混战也早就使得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政权名存实亡。13、隋朝因暴政短暂而亡,据此误以为隋朝在历史上毫无建树。实际上隋朝在政治上结束了国家自东汉末年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在政治制度方面多有建树,在经济和文化方面与前代相比也有长足进步。金星教学考试网金星国际教育集团版权所有@金星教学考试14、科举制因士族衰落而兴起,误以为士族势力在科举制创立后便从此消失。实际上,科举制的创立仅仅是使士族势力进一步受到削弱,士族的败亡远在唐末农民战争之后。15、三省六部制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误以为其作用仅仅是加强了皇权。唐太宗之后,三省六部之间的分工协作和相互牵制,提高了中央的统治力量和行政效率,这是唐代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完善的主要表现。宋、明、清等朝皇权较之与唐朝的集中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君权的空前强化却使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走向了反面。16、贞观之治名垂千古,主要是由于国家政局稳定、阶级矛盾缓和、社会人际关系和谐和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误以为此时的唐朝社会经济已出现繁荣。实际上贞观年间唐朝的社会经济远未到繁荣的程度,还仅仅是刚刚恢复。贞观之治说到底就是“清明之治”。17、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误以为其是与汉、隋、唐、元、明、清等并称的大一统王朝。将宋与唐、元、明、清四朝并称,其实是汉族正统观念在起作用。因为,在北宋政权存续期间,在与唐朝版图相当的地域范围内,与北宋并列的政权先后还有契丹(辽)、西夏、吐蕃、大理、金等等。18、两宋政权的“积贫积弱”的根源,在于其集权措施的弊端,误以为仅仅是由于其社会矛盾的尖锐。其实,两宋的积贫积弱,在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后不久采取的集权措施中就已经埋下了祸根。19、文天祥抗元和蒙古族统一中国均具有进步性,误以为二者同样具有进步性相互矛盾。同一历史过程,可以用不同的视角来进行审视。文天祥抗元,尽管势孤力单,但目的是阻止蒙古贵族对汉族人民的掠夺,显然具有正义性和进步性;而蒙古军队进军江南地区的行动,尽管凶暴残酷,但客观上顺应了统一的趋势,因而也具有客观进步性。20、宋元文化高度繁荣,误以为隋唐文化已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顶峰。宋元科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全面繁荣,尤其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等传统科技的成熟和外传,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都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作用与隋唐相比毫不逊色。21、明清皇权空前加强,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重要标志,误以为它是封建社会继续发展的表现。封建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背道而驰,其消极作用日益暴露,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和进步。22、戚继光、郑成功等在反对外族入侵斗争中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的杰出历史人物才是民族英雄,误以为岳飞、文天祥等也是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词,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均是传颂千古的名篇佳作,鼓舞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但他们是在反对国内少数民族贵族掠夺中维护了汉族人民利益的杰出人物,尽管事迹感人、贡献巨大,但不可以称之为民族英雄。23、明清时期封建经济仍在继续发展,误以为明清封建经济陷入停滞状态,甚至认为与隋唐、宋元相比,明清经济发生了倒退。实际上,明清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均不同程度地超过了前代。但是,由于这一时期已经萌发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遭到了封建制度的顽固遏制而得不到发展,明清经济未能实现转型,因此与西方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相比,中国经济日益落伍。24、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的必然产物,误以为它仅仅是进步思想家个人努力的结果。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已是当时社会上的客观现实。明清社会形成中的早期资产阶级尽管当时远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但只要他们存在,必然就会有自己的代言人。因而,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是必然的。不是黄宗羲等人,也会有其他人来充当这一角色。25、元、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国家的统一得到较长时间巩固,误以为国家分裂的因素已经根本消除。其实只要具有分散性的封建经济还存在,中央集权一旦遭到削弱,分裂的因素就会潜滋暗长。近代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这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26、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重要表现,误以为它是封建社会仍在继续发展的表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表明,封建生产关系已开始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因此,它恰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金星教学考试网金星国际教育集团版权所有@金星教学考试27、八股取士使科举制度走进了死胡同,误以为它是科举制的新发展。八股取士确实是明朝为加强封建统治而对隋唐以来的科举制进行的进一步改造。然而,虽说它的形式更加完备,但由于命题依据的狭窄、答卷文体的死板,加上对考生思路的严加限制,使得科举制原有的生命力消失殆尽。28、清朝时期军机处的设置使封建君主专制走向了极致,误以为是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可以说是中国封建政治文明的最主要的内容。但君主专制并不等同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是国家权力垂直分布的结构形式。29、理藩院是清朝主管边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误以为它和元朝的宣政院的职能完全相同。宣政院是元朝中央的宗教管理机关,并兼管吐蕃地方行政事务;而理藩院并没有宗教管理权和地方行政权。30、闭关政策的特点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误以为闭关政策下没有任何对外交往。事实上,明清时期中国的外贸等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交往活动并没有被完全禁绝,只是由于受到了封建政府的严格限制而大为减少,否则就难以解释为什么鸦片战争前中国在对英正当贸易方面处于出超地位了。二、中国近现代史1、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误以为仅仅是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近代史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应该是两对,国内阶级矛盾和中外民族矛盾,其中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矛盾。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海关主权开始丧失,误以为是海关管理权开始丧失。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有关“协定关税”的条款,损害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这表明中国的海关主权开始丧失。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强迫清政府任命其国民担任中国的海关高级职员,才得以攫取中国的海关管理权。3、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没有继承关系,误以为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鸦片战争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继承和发展。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战前闭关锁国状态下的中国工场手工业生存状态骤然恶化,纷纷破产。后来投资于新式工业的早期民族资本家,大多为官僚、地主、商人,而鲜有原先的手工业者。4、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误以为是在鸦片战争之后。鸦片战争后,尽管以英国为首的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但由于中国自然经济本能而顽强的抵制,西方商品在中国的销量有限。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在中外正当贸易中,西方国家才取得出超地位,中国才沦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5、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正义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误以为它具有历史进步性。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力量是农民知识分子,不代表当时的先进生产力。它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目的是建立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具有空想性的理想社会,违背了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不具有历史进步性。6、洋务运动客观上顺应了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进步潮流,误以为它违背了这一潮流。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和生产技术,客观上顺应了工业革命后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不能因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就无视这一客观事实。7、洋务派民用工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误以为洋务派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一样都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洋务派军事工业纯属封建的清政府国有,其产品不面向市场销售,直接调拨给清军使用,不以盈利为目的,因而不带有资本主义性质。而洋务派民用工业有商人参股,以盈利为目的,产品面向市场销售,显然具备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8、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误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易错知识全套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95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