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思想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近代思想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1938年3月,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毛主席亲自撰写一副挽联:“国共合作的基础为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下列关于三民主义能和共产主义结成好朋友的主要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A.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在当时的中国都是革命的、进步的B.孙中山先生吸取了革命屡屡遭受挫折的教训,接受中共的正确主张C.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确立三大政策,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D.国共两党面临的斗争对象、革命目标相同2.(2011年11月德州期中3题)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中,一方面指出“孔子为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一方面又指出,“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足以为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材料表明李大钊A.彻底否定孔子学说的历史地位B.李大钊评价孔子前后矛盾。C.认为儒家学说不适应现实需要D.认为孔教始终代表时代之道德3.下列图片中,体现20世纪第一个十年间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是()A.B.C.D.4.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等在湖南长沙组织新民学会。会章规定:本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该材料一反映了新民学会是()。A.研究新思想的学术团体B.资产阶级维新团体C.资产阶级革命团体D.无产阶级政党组织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下列各项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戊戌变法,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实行君主立宪制B.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C.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D.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技,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6.(2012年11月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三)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段材料表明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多元力量参与③五四运动是工、商、学各阶层努力的结果④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下列对《论十大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A.它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一次正确探索B.它解决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问题C.它成为顺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战略方针D.它使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8.(2012年1月中山市期末19题)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A.强国御辱B.实业救国C.民主共和D.科学理性9.(2012年10月河南洛阳市高三期中考)右图为美国发行的一张印有林肯与孙中山头像的纪念邮票,对其历史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见证了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B.反映了中华民国政治深受美国影响C.是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而发行D.体现了美国“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10.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的是()。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C.“民主与科学”D.“三个代表的思想”11.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眼看世界”的实质是()A.振兴清王朝,跟上世界发展潮流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C.“自强”“求富”,发展资本主义D.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1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是()。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②对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③建立“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3.毛泽东的哪项理论丰富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两类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D.武装夺取政权思想14.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A.新民主主义理论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15.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B.改良维新C.暴力革命D.君主专制二、非选择题16.(2011年3月临沂市一模26题)(14分)2011年是辛亥革命l00周年、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纪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日民族之统一。”——《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要之,异族因政治不平等,其结果惟革命……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在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的演说》(1912年9月)“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1)说明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民族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分)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观又有何新的发展?(1分)材料二2012年10月,全国政协通过了关于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的决定。在筹划过程中,武汉、南京等多个城市展开了举办权的大力争夺。(2)如果你作为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组委会成员,武汉、南京你支持哪一个城市举办?为什么?(3分)材料三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3)你怎样理解毛泽东所说研究中共党史要“从辛亥革命说起”?(3分)材料四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4)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继承孙中山的革命事业?(2分)“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表现是什么?(3分)17.(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37题)(38分)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赵翼《廿二史札记》(1)分析材料,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4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被称为“姐妹革命”,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人权宣言》是两个重要文献。(2)指出这两个文献包含的资产阶级国家建设的基本原则(4分),分析它们在资产阶级国家建设过程中的作用。(4分)清末驻日参赞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对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作了如下描述:“日本迫于外患,廓然更张……百务并修,气象一新,慕效西法,罔遗余力……富强之机转移颇捷,循是不辍,当有可与西国争衡之势。”《日本国志》1887年成稿后,黄遵宪向李鸿章、张之洞和总理各国事物衙门各送一部,但未引起重视,书稿直至甲午战争之后方才刊行。有人感慨:其书若早流传,可省赔款二万万两白银,康、梁诸人从该书受到启发,光绪帝也曾索要该书。(3)简述日本“慕效西法”的经济政策及具体措施。(6分)分析《日本国志》在甲午战争后受到维新派重视的原因。(4分)在近代中国,爱国是历史的主旋律,有着丰富的内涵,可通过多个主题体现出来。(4)阅读下表中的资料,围绕爱国,提炼一个涵盖若干条资料的主题,并将符合该主题的资料序号挑选出来。(8分)结合所学,补充一条符合该主题的新资料并加以简要阐释。(4分)要求:提炼的主题必须涵盖两条以上资料,立意明确;符合该主题的资料要选择完整,无遗漏;逻辑清晰合理。序号资料1江南制造总局2“文学革命”3武昌起义4“自强”“求富”5三民主义6师夷长技以制夷7京张铁路8南京大屠杀9北伐战争10虎门销烟11中国同盟会12南昌起义中国近代思想史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C3.C解析:20世纪第一个十年是1900—1910年,此前戊戌变法已经失败,新文化运动此时还未兴起,辛亥革命是这一时期的主流。4.C解析:本题为材料选择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历史材料信息的能力。答题应从材料一的“会章规定”中概括得出答案。此外从创立时间上也可判断出B、C、D项是错误的5.C6.A解析: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而五四运动有学生、工人、商人参加,故②不正确。④表述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干“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①体现了“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③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7.A解析:《论十大关系》论证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十大关系,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正确探索。8.A9.B解析:这枚邮票长4厘米、宽3厘米,深浅蓝色相间,由美国邮政总署于1942年7月7日发行,面值5美分。邮票以中国地图为背景,在孙中山和林肯头像下,分别印有孙中山先生倡导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的中文和林肯总统倡导的“民有、民治、民享”的英文“OFTHEPEOPLE、BYTHEPEOPLE、FORTHEPEOPLE”。两个总统头像之间的中国地图上,印有中华民国国徽,国徽中央印有“抗战建国”的中文,上下分别印有“July71937”和“July71942”的字样。从此材料信息判断,ACD错误,正确答案为B项。10.A解析:题目要求回答“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1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A项属于目的,C项表达有误,D项是意义。12.A解析:“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的思想内容之一,对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邓小平理论的成就之一。13.C解析:AD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应指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B是邓小平的理论,所以应该选C。14.B解析:这是初步确立时期,A是成熟。15.B二、非选择题16.(1)辛亥革命时期提出民族统一(“五族共和”)、民族平等。(1分)有利于化解民族矛盾、团结各民族进行革命。(1分)国民革命时期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中华民族解放。(1分)(2)答案一:武汉。(1分)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或革命首先在此成功)。(2分)答案二:南京。(1分)临时政府所在地(或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3)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壮大了工人阶级;其失败促使先进中国人探索新的革命道路。(3分)(4)愿因: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担负着反帝反封建的相同任务。(2分)表现: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平等;(1分)建立了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实现了普遍平等的人权;(1分)完成土地改革,改善了人民生活。(1分)17.(1)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2)基本原则: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作用:否定君权神授和批判君主专制;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基础。(3)经济政策:殖产兴业。具体措施:引进西方技术,建立国营模范企业,扶植私人企业发展,推动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工业化奠定基础。重视的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忧患意识增长;仿效日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思想史专题训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97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