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考历史试题汇总(必修三)专题4
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4一、选择题1.(2011年10月大同市调研13题)“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种种公共之需。”据此判断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张为A.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B.地方政府应享有高度自治C.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D.建立福利社会【答案】C【点拨】【结束】2.(2011年11月皖南联考8题)新三民主义指出,“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这一观点在当对最主要的影响是A.加快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进程B.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开展C.促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答案】B【点拨】题干材料主要说明新三民主义将民生主义与照顾工农的政策相结合,必将调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推动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来参与国民大革命。由此可得出正确答案为B。A、D两项不是最主要的影响;C拔高了新三民主义的作用。【结束】3.(2011年11月广东六校联考15题)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B.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答案】B【点拨】【结束】4.(永建老师原创)图1和图2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两次代表大会的会议现场,其相距时间为52年。这两次大会的最大相似之处在于()A.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C.形成了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核心D.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图1图2【答案】B【点拨】图2是中共十五大的现场,图1与之相距52年,应该是召开于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的中共七大,两次代表大会分别确立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A明显错误,一是七大召开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尚未成立,二是制定宪法的应该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而非党的代表大会。第一、二代领导核心分别形成于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C错误,中共七大与思想解放无关,D排除。【结束】5.(2011年11月辽南协作体期中8题)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答案】B【点拨】辛亥革命的背景是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危机,因此在这种这会环境下形成了挽救社会危机、国家民族命运的思想。【结束】6.(2011年11月德州期中36题)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①实现国共合作②领导北伐战争③提出“新三民主义”④颁布《临时约法》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A【点拨】【结束】7.(2011年11月北京朝阳区期中28题)列宁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其具体指向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D.五权分立【答案】C【点拨】【结束】8.(2011年11月德州期中25题)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从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期望我国革命A.排满反清相结合B.反帝反封相结合C.民族民生革命一体D.民族民主革命一体【答案】D【点拨】【结束】9.(2011年10月望江县月考10题)“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理,行使直接民权。”孙中山对民权主义的阐述与英美宪政的相同点①都反对专制②都倡导主权在民③都强调直接民权④都强调权力制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C【点拨】【结束】10.(2011年11月江西四市联考22题)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称延安是“思想工厂”。这里的“思想”主要指A.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B.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答案】A【点拨】【结束】11.(2011年12月洛阳市一模18题)某部历史著作写到:“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C.《新民主主义论》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答案】A【点拨】【结束】二、非选择题12.(2011年10月吉安市三校联考32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九十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辉业绩,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磷、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城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材料二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亊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則任何乡村都是不能“狭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红旗》(1930年5月24日)(1)阅读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实质。材料一体现的思想对中国革命有何重要作用?(5分)材料三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根据邓小平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历史地位做出了枳极评价。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其二,中国现代化之父”;其三,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其四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主义亊业)的救星”。——《国内外邛小平理论研究之比较》(2)外国学者关于邓小平历史地位的评价是否符合实际?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4分)材料四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抹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亊。——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90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哪三件大事?分别简述其意义.(4分)【答案】(1)材料一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材料二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2分)分歧的实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还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2分)材料一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1分)(2)符合。(1分)理由:实行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张不与任何大国结盟,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了世界和平;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3分)(3)大事: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改革开放。(2分)意义: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开创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揭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华章。(2分)【点拨】本题主要考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人民在不同时期所作的巨大贡献,及产生的巨大意义。关键是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1)问主要是考察大革命失败后,围绕革命道路的探索而产生的分歧与斗争。毛泽东结合国情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并证明是正确的;而有些人仍坚持照搬俄国的城市中心论。(2)问主要是考察邓小平的历史贡献,依据邓小平理论的内容不难回答。(3)问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三件大事,,很典型意义也很好回答【结束】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试题汇总(必修三)专题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97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