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10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10)—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9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图(六)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回答1~3题。1.有关我国荒漠化的现状,正确的是()A.荒漠化最严重的是风蚀荒漠化,占荒漠土地的99%B.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省区C.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的9个省(区)年降水量都在400mm以下D.长江以南的省(市、区)没有荒漠化土地2.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A.甘肃、河北B.新疆、内蒙古C.陕西、宁夏D.青海、西藏3.荒漠化防治的核心是()A.恢复自然植被B.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潜力C.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D.建立荒漠化预警系统若在河流上修建水库,则水库下游的河流水位会产生明显的变化。下图是我国东部某河流水文站测得的修建水库前后的水位变化。据此完成4~5题。4.修建水库前,与该河流出现最高水位有关的现象是()A.梅雨连绵B.春雨霏霏C.冰雪融化D.气旋活动频繁5.修建水库后,可能使河流下游地区()A.洪涝灾害频繁B.诱发地震、滑坡C.河床泥沙沉积严重D.某些鱼类减少或绝迹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6~8题。6.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A.保持水土B.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C.改良土壤D.解决农村燃料不足7.关于甲、乙、丙、丁四处利用和治理措施,叙述不合理的是()A.甲处通常用作耕地B.乙处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C.丙处应大力植树造林D.丁处打坝建库8.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A.植被破坏B.人口过度增长C.贫困D.环境恶化读某地区的经纬网和等高线图回答9~10题。9.图中A地区土地盐碱化较轻、耕地质量较好的自然原因是()A.人类长期耕作,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B.多为紫色土,冲积土壤比较肥沃C.土壤中水、肥、气、热协调较好,肥力高D.土壤中含钙质较多,黑土分布广10.图中B地区的经济作物和林木主要为()A.甘庶、柑橘B.甜菜、柑橘C.花生、苹果D.棉花、茶树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流水侵蚀作用,使地表呈现出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其中典型地貌有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其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据此回答11~13题。11.下列地形图中能够反映出黄土塬地貌的是()A.①B.②C.③D.②③12.对黄土塬的治理措施是()A.平整土地,增加水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B.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C.打坝建库,拦泥蓄水D.在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13.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A.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B.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沙漠地区、北方的土石山C.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平原地区D.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为了防御流沙侵袭,科研人员利用麦秸、稻草、芦苇等材料,在宁夏中卫县沙坡头铁路沿线的流动沙丘上扎设方格状挡风墙,建成了一条宽500米—600米,长16千米的带状沙障(如下图)。据此回答16~17题。读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地带分布图,完成14~15题。14.图中原过渡地带与可能变动带的关系可以说明()A.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B.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C.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15.下列四项中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A.2003年春,汉城(现称首尔)、平壤的沙尘暴天气B.2000年冬季,该地区遭受雪灾袭击,灾情严重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D.黄淮地区的洪涝16.图中铁路和被沙障直接阻隔的沙漠分别是()A.包兰铁路、腾格里沙漠B.京包铁路、腾格里沙漠C.包兰铁路、毛乌素沙漠D.兰新铁路、毛乌素沙漠17.沙坡头地区治沙工作卓有成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麦草、稻草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挡风墙可以削减风速,截留水分B.方格状沙障能大量吸收地下水,促使植物生长,固定沙丘C.方格状沙障固沙成本低,费工小,应大规模推广D.利用麦草、稻草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挡风墙,属于生物固沙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景观图。读图回答18~20题。18.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A.黄土高原B.山东丘陵C.江南丘陵D.长江中下游平原19.该地形区主要自然土壤的特点是()A.矿物质含量低B.有机质含量高C.土质疏松D.酸性较强20.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今后农业发展中应当()A.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发展商品谷物农业B.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C.退耕还林,建设商品性林业基地D.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发展种植园农业读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判断21~24题。21.当该地区普降暴雨时,水位上涨最猛的是()A.①河段B.②河C.③河D.④湖22.湖泊④对图中河流干流起天然调节作用的是()A.①河B.②河段C.①②河段D.①②③河23.图中虚线是居民点a和b,b和d之间公路选线方案,其中合理的是()A.e和gB.e和hC.f和gD.f和h24.沿着图示箭头方向,该地区发展立体农业,布局合理的是()A.棉花——苹果——毛竹——冷杉B.水稻——柑橘——茶叶——马尾松C.甘蔗——小麦——橡胶——红松D.春小麦——葡萄——草地——红松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约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两得。据此完成25~27题。25.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后,给下游地区带来的危害是()A.泥沙淤积河、湖,洪水排泄不畅,致使洪涝灾害频繁B.水土流失日趋严重C.气候恶化,导致全球变暖D.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26.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四月、七月B.四月C.七月D.十一月27.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分解者B.缺少枯枝落叶C.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D.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读图,回答28~30题。28.图示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春季的主要有()①干旱②台风③凌汛④泥石流⑤寒潮A.①②B.①③⑤C.③④⑤D.②③④29.适宜在图示平原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A.水稻、油菜、茶叶B.春小麦、亚麻、甜菜C.棉花、玉米、甘蔗D.冬小麦、棉花、花生30.图中甲山某观测站海拔324米,测得气温为28.2℃,可推知山顶气温约为()A.16℃B.19℃C.21℃D.24℃二、综合题(共60分)31.(15分)读下面图文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目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土地面积的27.4%。沙尘暴上世纪50年代发生了5次,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23次,进入新世纪以来已发生了30多次。现在沙地距北京已不足100千米,2006年4月17日,北京市降下尘土高达33.6万吨。仅4月份北京就出现扬沙、扬尘天气在十天以上,这是近三十年来所罕见的。北京人惊呼“天上下土了!”材料二我国某区域示意图(1)简析图中A区域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2)简要说明沙尘暴天气给北京市造成的主要危害。(3)B河段的三大灾害是洪涝、凌汛和断流,试分别分析其成因。(4)分别说出图示区域中“西电东送”的输出省区和输入地区。32.(15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A沙漠的名称是沙漠,B地沙漠所在的省区是(填写简称)。华北地区冬春季节经常出现的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2)我国这个地区荒漠化速度快的原因是。(3)根据沙漠景观图判断风向箭头应是;从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分析,沙丘是在作用下形成的,沙丘的移动是作用的结果。(4)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是。(5)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3.(15分)下图为尼罗河、长江略图。读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埃及在阿斯旺兴建了一座高110多米的大坝,坝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水库——纳赛尔湖,得到发电、防洪、灌溉、养鱼、航运、旅游等利益。(1)对比说明尼罗河、长江水系、流域特征的主要不同点。(2)近二、三十年来,尼罗河三角洲海岸线向后退缩,而长江三角洲的海岸线则向海洋伸展。试分别说明原因。(3)两河三角洲地区的天气特征,六月相似还是七月?为什么?(4)选择:两河三角洲地区的距离约为()A.8600千米B.9500千米C.12000千米D.16000千米(5)选择:尼罗河三角地区生产的棉花的质量更高,主要原因是()A.气温更高B.水源更充足C.土壤更肥沃D.太阳辐射更强34.(15分)读我国某平原地区地下水位年内变化示意图和该地区不同年代气温、降水与地下水位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平原地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水源为,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该地区地下水位下降约。(2)该平原最有可能是()A.银川平原B.成都平原C.华北平原D.江汉平原(3)综述该地区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4)简述该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位将导致的后果。(5)为减缓该地区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应采取哪些措施?参考答案1、B2、D3、C4、A5、D6、A7、B8、B9、C10、C11、C12、A13、A14、C15、B16、A17、A18、C19、D20、B21、A22、A23、D24、B25、A26、C27、D28、B29、D30、C31.(15分)(1)自然原因:位于温带大陆内部,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植被稀少;地表裸露疏松沙质沉积物。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开矿;水资源利用不当。(2)大气质量下降;危害人体健康;危及交通安全;干扰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恶化。(3)洪涝成因:降水年际变化大,夏季暴雨集中;B河下游含沙量大,大量沉积成为“地上河”。凌汛成因:地处温带,河流有结冰期;河流由低纬(南)流向高纬(北),冰坝阻塞河道引起涨水。断流成因:B河流域内,近年来降水量少于正常年份,径流量小;中上游地区人们生产生活截流过多。(4)输出省区:山西、陕西、内蒙古输入地区:京津唐地区。32.(15分)(1)塔克拉玛干内蒙古沙尘暴(或扬沙、扬尘天气)(2)过度垦殖、放牧和采伐林木(或植被破坏严重)(3)b风力沉积风力搬运(4)该地区西部、北部是沙漠集中分布地区,在强劲的西北季风的作用下,向东、向南扩展。(5)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和退耕还牧、退耕还林,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止风沙危害。33.(15分)(1)尼罗河支流少.流域面积小(或流经干旱地区);长江支滤多,流域面积大(或流经湿润地区)(2)尼罗河上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尼罗河携带至入海口的泥沙大大减少,海浪还使尼罗河三角洲受到侵蚀;长江上、中游山区水土壤失加重,长江携带至入海口的泥沙增加(3)7月;尼罗河三角地,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长江三角洲地区7月受副热带高压(或夏威夷高压)影响,高温干旱(成伏旱)。(4)A(5)D34.(15分)(1)大气降水(雨水)12米(2)C(3)自然原因: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径流量小(水源补给不足)人为原因:需水量增大,水污染加重,地下水开采量加大(4)引起潜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造成地面下沉沿海地带还会引起海水入侵,使地下水水质变坏(5)节约用水;保护水源;依法控制地下水开采量;跨流域调水天星教育网()版权所有天星教育网()版权所有天星教育网()版权所有天星教育网()版权所有天·星om权Tesoon.com天天·天·星om权Tes
本文标题: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1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00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