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高中化学课导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1高中化学课导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本文根据教学实践,讨论并总结了高中化学课如何进行导学模式的教学,对中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导学模式自学能力培养自2001年9月以来,我们使用了新教材,在桐庐中学2001学年入学的高一年级两个班中实行了导学模式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所谓导学模式,乃是指在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教师创造条件使教材直接面对学生,指导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注重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一、关于导学模式的理论思考1、指导思想高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既应重视打好知识基础、又应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眼看、口讲等活动来逐渐达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适合自学的条件,挖掘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渴望和潜能,建立起一套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机制。这样,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既能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又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终生受益。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各个因素之间组合的一种整体设计,把学生、教师、教材等因素放在课堂的环境中去研究它们的运动和变化,从整体上去优化课堂教学。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它是教学中的重要媒体之一;从此角度讲教材使用后的反馈信息表明它给教学带来哪些便利和困难。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它是学习的重要工具;这一角度讲,教材使用后的反馈信息,将表明学生是否和能否真正接受教材所提供的内容。2、理论依据(1)中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咨询能力心理学认为从初中开始,学生的观察力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一般能根据认识的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并能保持较长的时间。初中生的思维处于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高中学生已经开始具有抽象逻辑思维的特点。他们能够从一般的原理、原则出发,综合事实材料和运用理论分析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从初中到高中,学生的思维独立性越来越强,高中生尤其乐于独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喜欢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并能解释和论证事实或现象间的较复杂的因果关系。这表明中学生已经具有了自学能力,为我们采用以自学为主的模式提供了基础。(2)中学阶段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增强从初中开始学生就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不满足于老师简单的说教和书本现成的观点,喜欢刨根问底。到了高中,学生逻辑思维的批判性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往往对书本现存的结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他人的意见会做一定的分析、批判,喜欢开展不同意见的争论。争论时,则要求双方拿出比较充分的理由和论据。这为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质疑、讨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3)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内外因的关系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和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属于外因,学生的“学”属于内因。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质疑、讨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事半功倍。3、功能目标(1)变教师的“包办”为“主导”,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变“一言堂”为“群言堂”。(2)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对所学文字的化学意义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3)培养学生的质疑、自学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思维迁移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2二、导学模式的教学实践注意新版教材的特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降低初中到高中过渡的梯度,把教法和学法编进课文(如讨论题等)之中等等。我们着重围绕以下方面进行导学模式的教学实践。1、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症结,对症下药(1)学生中存在着不会读书的问题对学化学有困难的学生来说,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化学课一听就懂,化学书一看就明白,老师一问就傻,作业一做就错,测验一考就砸。”老师们教得也特别累,把要讲的知识“掰开、揉碎、嚼烂了”喂给学生。上课几乎都是老师讲课(灌输),学生安静地听课,记笔记。下课再做作业,巩固所学的内容。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是初中的好学生、入学成绩都不错。他们的学习的特点是善于听讲,爱记笔记,通常是一字不漏地把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板书,从黑板上搬运到本子上。一般没有认真读教科书的习惯。教科书对他们来说,基本上有两个作用:字典,习题册。遇到概念,性质等忘记了,翻书;做作业时,翻开书找题做。现在的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在从视觉获得的信息中,直接从阅读文字的知识所占比例相对减少,另外,在学生所阅读的文章中,适合他们程度的科普文章又很少。因此学生的阅读机会减少,阅读能力下降不足为怪。(2)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当中,阅读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学生的自学能力包括:阅读能力、计算能力、独立思考和分析综合能力等。在这些能力中,阅读能力最基本。我们常听到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申辩说“我不是不会做,只是把题看错了。”把错误原因归结为粗心大意。仔细琢磨,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因为别人为什么不粗心呢?显然,这是阅读化学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问题。比较听讲和阅读两种方式获得知识的效果,阅读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信息论业已证明图像文字传递的信息流比声音传递的信息流大约大105倍。从记忆的角度看,人们听到的声音远不如看到的文字记得牢。高中化学新教材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降低初中、高中过渡的梯度,注意叙述方法的启发性,引导探究性的学习,也注意了教材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活跃的内容和版面。使得改变传统的讲授模式教学方式有了依据,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可操作的基础。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在这一方面,我们抓了四项工作。第一,要让学生注重理解和使用化学语言。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独特的学术语言。规范使用语言的关键是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以及化学概念所对应的化学用语。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应当特别检查学生是否能理解化学概念、化学用语的意义,特别是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化学用语、性质和规律。例如,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的区别与联系,化学式、分子式、最简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的区别与联系。不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不弄清概念或规律的内涵与外延,那么解题时就容易出现似懂非懂,听教师讲的时候好象很懂,一旦做题就错的现象。指导学生阅读这些内容,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建立起特定的化学情景或学习方法,既能节省上课的时间,又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另有一类词语或规律,它们在不同的领域或不同的物质中有不同的含义,在指导阅读时要帮助学生区别。例如:可逆、平衡、守恒、化学式……等。这里要弄清同一词在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含义上的区别,和它在化学学科内各部分知识中的不同含义。第二,让学生知道应从化学原理、与已学知识的联系、研究对象、逻辑和数量关系上去理解化学的有关物质性质、概念、定律、定义、重要的化学反应,化学实验。即每当读过一个概念(或定律、定义、或重要的性质等)时都要回答:它描述的化学原理是什么?有什么实验现象?与物质制取、鉴别、用途等有什么联系?是哪几个化学量之间的关系,它在什么范围内适用,因果关系是什么,数量关系是什么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一见到化学性质、化学概念等就会内容宽泛地想起与之联系内容的思考模式。第三,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次序描述化学事实。叙述的顺序有多种:按化学原理、性质、制备、用途;按实验现象的先后;按反应顺序的先后;实验操作的先后;按构成事物的各个方面。具体训练方式一般可采用列图表的方法请同学填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第四,对论证型的内容要求学生读懂推理的思路,弄清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用画“箭头”的方法把文字叙述重新演绎一遍。3、通过阅读指导,培养思维能力严格地说,学生的知识是他们自己学会的,老师的“教”只是提供了“学”的条件。阅读中的思维活动是对阅读材料3的加工、贮存和灵活运用的过程,是一种带创造性的活动,只能靠学生自己的积极努力才能完成。教师的讲解和教材里现成的结论,只能促进和指导而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中学化学教科书大多根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编写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学习研究,提高驾驭利用教材的能力,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引导学生学习。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抓了三件工作。第一,通过教学生用分解要素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原电池为例,教师先进行课本上的实验演示后或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后,学生阅读教材之前提出明确的要求:“课文的分析过程中共用到多少旧知识?”阅读后,再请同学讨论回答:分析时应用了氧化还原反应、电流的形成、离子导电及电子导电、能量转化等知识。再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导出原电池的原理。第二,通过教学生利用目录、引言做小结,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目录、引言的作用,须引导、带领学生小结几次,才能让他们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学生的眼睛不是照相机,阅读教材也决不是把文字原封不动地搬到脑袋里去。目录把教学内容。引言把知识的框架结构讲明白了。用精练的文字,或把公式塞进框架结构中,并用网络、图表法综合归纳,符合学生的视觉规律和记忆规律第三,通过教学生按照书上给(或教师总结)的解题思路,去检查例题的操作是否完全,以及如何才能补齐;以此来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的提出是有根据的,它不是一种技巧性处理,而是集中反映了应用化学规律解决某一类问题的特定需要。4、从“学案”入手,引导学生自学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只有处于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才能真正地理解知识,并获得相应的能力。为此,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主导作用,要为学生创造学习化学的情境。因此教师需要研究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和思维特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手段、设备的条件,积极地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更好地实现化学教学目的。我结合教材的特点,试探着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缓高中教材的坡度,转变以教师讲解和解题为中心的灌输模式,处理好教与学、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减轻学生负担和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关系,努力实践着素质教育的要求。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授人以渔”才能使学生受益终身,也才能使老师从“满堂灌”的繁重负担下解放出来,把精力集中在启发、引导学生思维上。具体的做法是:课前布置预习作业,通知学生下一次要讲的内容,在高一刚开始进行导学模式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高质量的“学案”以提高课堂效率,“学案”是指教师精心设计的,学生用来进行自主学习的材料依据。它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习探索过程、学法指导、学能测试、矫正反馈等环节。设计“学案”时,一是要把握三条线:知识线、学法线和能力线,其中知识线是明线,学法线和能力线是暗线,以知识为主线编写学案,把知识线、学法线和能力线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到深入研究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及学情分析,以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熟练把握教材,以明确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和三易点(易错、易混和易漏的知识点);研究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每个学生的学习实际水平,以提高编写学案的针对性。三是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制定目标时,认知目标应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情感目标应以情感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技能教育应以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学习能力以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四是编排合理的知识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点进行拆分、整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找到一条引导学生积极认知的最佳思路网络,编排出最合理的知识体系。五是精选达标练习题,实施反馈矫正,对新知识加深理解和巩固。众所周知,题不在多而在于精,要紧扣学习目标精选适量习题让学生练习,练习中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和开放性习题等的训练,以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教师对当堂达标练习,应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薄弱部分进行有针对
本文标题:高中化学课导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16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