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高中历史专题一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整合试题人民版选修2
1历史·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版)本单元共有三条基本线索:一是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的发展,从阿奎那的“君权神圣”到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介绍了二者的内容、产生的背景、区别、联系及影响。二是西方民主思想的演变,从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到洛克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再到卢梭的“人民主权论”。其产生的背景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以三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治制度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是近代中国对民主思想的理论探索,根据探索的程度可分为三个层面,即反思(黄宗羲、顾炎武),启蒙(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实践(孙中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据《孟子》等材料二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材料三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2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摘编自《孙中山全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解析:第(1)问注意从材料中概括先秦儒家对民本思想的理解,挖掘人民与国家、君主的关系。第(2)问要注意王韬是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依托材料可以看出二者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但政体有差异。第(3)问由材料三中“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即可看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有渊源关系。近代进一步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结合近代的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其原因。答案:(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2)异:王韬:主张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同: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3)有一定联系,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为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有本质差异,民本思想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专题一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整合试题人民版选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18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