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15课辛亥革命学案
1课题:第15课辛亥革命班级:姓名:【课标要求】掌握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复杂原因。运用历史辩证法来分析辛亥革命这一重大社会变革给当时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2、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及历史意义;3、识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能够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把握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教训;【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对辛亥革命的客观评价【使用说明】1、依据课本完成【自主预习】部分。同时在课本上勾划出本课的知识点。2、认真思考合作探究题目,以备课堂上的小组探究。【自主预习】知识梳理一、清末民主革命风潮1.失败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2.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来挽救统治危机。3.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决心推翻的统治,建立。(1)1894年,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1905年,成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3)纲领:“驱除鞑虏,,创立民国,”,被孙中山概括为“”。(4)机关刊物:《》。(5):与康有为、梁启超等论战,大力宣传其政治纲领。(6)多次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的起义最著名,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二、武昌首义1.时间:1911年10月10日。22.首义人:熊秉坤、金兆龙。3.结果:成立,国号“”,政体为“”。4.影响: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使其统治土崩瓦解。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1.中华民国(1)成立①1912年1月1日,在成立。②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以为国旗。(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内容: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人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居住、信仰等自由;规定内阁制和的国家组织原则。②评价: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2.结局(1)失败①标志:袁世凯窃权。②经过a.1912年2月,下诏退位。b.1912年3月,袁世凯在就任临时大总统。(2)功绩①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革命。②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制度。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3.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合作探究】1.同盟会建立的条件和性质是什么?2.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如何?33.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4、结合史实分析说明辛亥革命为什么被称为“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5.辛亥革命有哪些经验教训?6.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知识网络】4第15课辛亥革命【课堂检测】1.鲁迅在《阿Q正传》里说:“(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A.革命已经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已开始资产阶级化B.除了少数人外,未庄人对于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C.革命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只是形式上的革命,辛亥革命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2.从下列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图1望风而起图2共和①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②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③革命派大力弘扬民主④民主政治得以实现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③④3.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此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A.老农非常畏惧日本人B.辛亥革命影响有限C.袁世凯实行高压统治D.老农在调侃戴季陶4.1912年1月,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孙中山所说的“变局”和“创举”是指()A.辛亥革命爆发B.清朝统治被推翻C.中华民国成立D.《临时约法》颁布5.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却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口中是个“民”字。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5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6.近代中国的一位哲学家曾写过这样的一段话:“我们用木头和泥土塑出一个人的偶像,称它为神。把它放在美丽的庙宇里,让它坐在辉煌的神龛里;人民崇拜它,认为它是不可思议地强有力的。但是,假如有个疯子把它推倒、踩在脚下,并把它抛进肮脏的池塘里,假如有人发现了它,再把它检回来,放在原来神圣的地方,那么,你将发现它的魅力已经失去。”作者利用这段话讽刺的最有可能是()A.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B.清政府腐朽无能C.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妥协D.袁世凯复辟帝制7.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创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政府提倡使用国货C.时处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实业救国”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8.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甲、乙、丙三同学研究了下列图片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甲: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丙: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在当时,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根据你对图片的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2)就丙的说法,谈谈你的认识。(3)三人就讨论的问题准备写一篇论文。请你给他们拟定一个题目,并谈一谈写这篇论文的目的和意义。十八星旗飘扬于湖北军政府孙中山主持召开第一次国务会议袁世凯天坛祭天6DCBCBDA8.解析:主要考查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甲乙丙分别从不同视角去看待辛亥革命。答案:(1)甲: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乙: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复辟帝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化为泡影。(2)丙: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强大,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失败是必然的。(3)题目:所拟题目必须包含“辛亥革命”和“民主政治”。目的: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意义:理解民主政治在近代历史上的艰难发展,为今天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袁夺权的原因:清政府——在革命打击下土崩瓦解,丧失政权势在必然。帝国主义——维护在华利益,扶持袁世凯作为新代理人。立宪派、旧官僚——谋求政治地位,助袁掌权。革命派——为推翻帝制,寄望于袁世凯。袁世凯——掌握清政府大权与北洋军,志在必得。意义:1、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4、生活风俗上:革除旧风,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小结:用孙中山对中山装的解释代替了对知识的要点的回顾“我孙文此生啊,就一个希望,那就是,让共和不仅是一个名词,一句空话,或一个形式,要让它成为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让它成为我们牢不可破的信念”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15课辛亥革命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19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