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1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1人民版课题: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通史概要: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张“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李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闻名,敢于向封建正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他们的共同特色是: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为主”。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③提倡务实的学风和行为。④批判继承宋明理学。第一节百家争鸣【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⑴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⑵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掌握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列表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来理解。对于同一学派内部,不同思想家的思想也要加以区别分析。从总体与局部两个方面来把握各家学派的思想特点。二、难点: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2、如何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当时及以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实来理解。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思想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教学过程】〖复习并导入〗从孔子引入。让学生谈谈对孔子的了解,教师补充材料。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东方文化的主干,与西方文化并称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种文化形态。儒家文化闪烁着智慧的人生哲理不仅贯穿中国文化,同样也传播到西方国家,并对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讲授新课〗一、百家争鸣1、概念:所谓诸子百家,是对先秦至汉代初期各学派的总称,“百家”是虚指,形容学派之多,习惯上指“九流十家”。汉初司马谈总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班固则概括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等,合称“九流”,再加上小说家,则称为十家。自此,中国古代学术界都依从班固,百家就成了「九流」。今人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一书中再增“兵、医”,认为:“故论先秦学术,实可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也。”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法、墨四家。“争鸣”说的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主要是在政治主张和哲学看法的不同。2、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特征:⑴思想自由,思想家富有创新精神。⑵流派纷呈,学术活跃,形成“百家争鸣”。3、原因⑴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⑵政治:战乱纷争的格局,造成思想界相对宽松自由⑶经济:奴隶制经济的瓦解,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⑷人才:私学的兴盛,造就一批知识分子:“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受到诸侯国同统治者重用。⑸各国统治者争霸的需要。4、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二、具体学派及代表人物:学生先看书完成表格,然后再进行讲解。(一)儒家学派及代表人物:1、孔子——创始人⑴地位:教主(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家+教育家⑵生平:春秋末期鲁国人⑶主张与成就A、思想主张:①:“仁”与“礼”的学说——孔子的哲学思想与政治思想活动探究1: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什么是仁?)材料二、“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怎样实现仁?什么是礼?)〔克己复礼”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仁在政治上的推行)材料四敬鬼神而远之。(实际上也是民本思想)⑷评价:a、包括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包含民本思想,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具有一定的进步性;b、对我国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观和伦理观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奠基作用;c、“爱人”但是有阶级性的。活动探究2:阅读下列材料:子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⑴据材料,孔子所说的“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⑵孔子“仁”的思想有何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儒家文化?参考答案:⑴主要内容:谦慎、宽容、守信、灵敏、宽厚。主要目的:协调社会人际关系,促进人类自身发展。⑵在当今社会,儒学思想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及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都有积极意义。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瑰宝,我们要吸其精华为今所有,并将其发扬光大。②“礼”的学说:实质:维护奴隶制的等级秩序(维护奴隶制的统治秩序)。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学派学派道家儒家代表人物老子孔子墨家墨翟儒家孟轲荀况道家庄周法家李悝商鞅韩非名家惠施公孙龙阴阳家邹衍纵横家张仪苏秦兵家孙膑吴起农家许行杂家吕不韦B、教育方面:①教育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使平民也有受教育的机会,扩大了教育的范围②创办私学:打破了由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学在官府”的局面③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和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去教育学生④培养目标: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礼、乐、射、御、书、数C、整理文献:孔子:《诗经》《书经》《礼》《乐》《易》和《春秋》+弟子编纂的《论语》思考:孔子思想有哪些积极、消极的影响?孔子死后为什么会被神化,从凡人变成圣人?⑴他的主张顺应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仁”“德”“礼”都有利于稳定封建秩序。⑵后代的儒家学者发扬儒学中提出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主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自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提高了。⑶历史上政治秩序稳定,统治巩固后,孔子受到重视;社会动乱时,孔子首当其冲受到批判。2、孟子——继承发展⑴生平及地位: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孟子在儒家学派中的地位很高,后人称孔子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称儒家思想为“孔孟之道”。孟子和其弟子的言论后来被汇编整理成《孟子》一书,成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四书”之一。⑵思想主张A、政治主张:①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②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从而提出了“君轻民贵”的思想。B、伦理观:性善论,主张通过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3、荀子——丰富完善⑴生平: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另一重要代表人物。他50岁到齐国游学,曾经三次在著名的“稷下学宫”担任“祭酒”。⑵主张:A、天人关系:他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B、政治思想:学习的最高的目标是把握“礼”。C、伦理观:性恶论,认为可以通过“法治”和“礼义”使人变成君子,把普通人变成圣人。⑶评价:A、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法家和道家)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使其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时期成为“显学”。B、朴素的唯物主义为后人的认知产生一定影响。阅读材料,比较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史料1:有关孟子的思想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史料2:有关荀子的思想荀子曰:“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思考:⑴荀子的“性恶论”及其与孟子“性善论”的比较荀子提出“性恶论”,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好逸逐利,如果顺其发展,就会天下大乱,因而要有道德和制度的约束。这种道德和制度的集中体现,就是“礼”。孟子主张“性善”,主张通过修养和扩充,达到尧舜的境界;荀子主张“性恶”,但又认为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改造后,人仍然可以成为尧舜。二者在最终目标上,殊途同归。⑵荀子杂取百家,与孔孟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为什么一般还是把他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讲析:荀子思想的核心是“礼”,他基本上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但他的学说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补充知识】稷下学宫——中国的学术盛世稷下学宫是古代齐国设立的一处专供各地学者著书论辩、传道授业的场所和机构,是我国最早的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也是我国最早的多学科的社会科学院。同时,它还明显地具有政府的咨询参议机构的性质。稷下学宫位于齐国都今山东临淄西门外,大约创建于齐桓公田午时期,至齐王建时衰弱,历时一百四十余年,繁盛时达“数百千人”。当时各国著名的文学游说之士多曾先后或长期在此著书讲学,互相切磋驳难,掀起了当时思想界的一大波澜,形成了空前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其规模之大,人员之众,阵容之强,历史之久,史所罕见。当时云集了众多学者,如孟子、荀子等。齐国统治者开放的学术政策,加上文人学士在社会变革时觉醒的主体精神,积极的创造意识标新立异的理论勇气,促成了稷下学宫的繁荣昌盛,推动了整个中国先秦学术文化的发展,对后世也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二)道家:老庄之学1.道家学派的整体特点老子与庄子是中国古代道家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1人民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21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