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题文】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为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现在已知,殷商时期,国王在处理大小事务之前,都要用甲骨进行占卜,商朝的地方诸侯有侯、伯、男、甸不同的称号,中央处理国家事务的官员,以尹为长,另有卜(中央负责占卜的官员),作册,亚服等各种名目。从以上材料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中国早期的制度中王权具有神秘色彩B、殷墟是商朝的政治中心C、商朝时期中央集权神化并加强D、初步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答案】C【解析】考点: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从材料“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可以看出A项材料能够体现;从材料“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可以看出B项材料能够体现;C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是在秦朝开始创立的;D项材料也能够体现,从材料“中央处理国家事务的官员,以尹为长,另有卜(中央负责占卜的官员),作册,亚服等各种名目”可以看出。【试源】天津一中、益中学校2013—2014学年度高三年级一月考【结束】2、【题文】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B.焚书坑儒,实行思想专制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D.制定一整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答案】A【解析】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题考查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依据题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文字和材料中文字“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可以判断是指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故本题选择A。B时间符合,但意思不符合。C不在秦朝确立。D时间不符合。【试源】天津一中、益中学校2013—2014学年度高三年级一月考【结束】3、【题文】郑樵在《通志.氏族略.氏族序》中记载:“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此近古之制,以绳天下,使贵有常尊,贱有等威也。”谱学的兴盛说明:①家族制度受宗法制的影响②门阀士族势力强大③社会等级森严、流动性差④行政管理系统发达:A.②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考点:宗法制。由材料中的“家有谱系”可知是有家族制度的存在的,由“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贵有常尊,贱有等威”可知家族制度的维系是跟血缘关系密切相关的,故①②对,那么这直接导致了社会等级森严、流动性差,故③也符合题意;④与材料无关,故排除。【试源】天津一中、益中学校2013—2014学年度高三年级一月考【结束】4、【题文】中国古代曾经对一个人的祖上和出身非常重视,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但后来该现象因为政策原因逐步消失。据所学知识分析,此现象大规模开始消失于哪一时期A、春秋战国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C【解析】考点:科举制。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用官制度——科举制。隋唐以前,选官、用官采取九品中正制,注重出身门第,所以“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隋唐时期,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生活在底层的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走上仕途,从而打破了特权垄断,使“考定父祖官爵、门第”的现象逐步消失。故选择C项。【试源】天津一中、益中学校2013—2014学年度高三年级一月考【结束】5、【题文】宋太祖:“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下列措施中,与此想法直接相关的是()A设参知政事为副相B在地方设转运使C设三司管理财政D派文臣任知州【答案】D【解析】考点:北宋政治体制。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宋朝初期为了防止唐末和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武将专权的措施是派文官取代由武将担任的地方节度使做知州,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试源】天津一中、益中学校2013—2014学年度高三年级一月考【结束】6、【题文】在元朝统治全国的短短几十年里,先后有10多个皇帝主政,其中除了元世祖和元顺帝执政时间较长外,其他皇帝平均在位时间只有3年多,更有三位皇帝在位时间只有1年。对此理解最深入的是:A.争夺皇位的斗争激烈B.节度使有过大的自主权C.元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D.中书省权力过大,威胁了皇权【答案】D【解析】考点:元朝政治体制。解答此题需要对元朝的政治体制有一定的把握。元朝废除了三省制,实行一省制,丞相的权利扩大,造成了皇权不稳定的现象,故选D。【试源】天津一中、益中学校2013—2014学年度高三年级一月考【结束】7、【题文】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B.祈盼“朱”姓政权的长治久安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答案】B【解析】考点:明朝加强君主专制。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能力,由已学及所积累知识可知统治者的所作所为是为统治者自身利益的,国家的对外行为也是为本国利益的。从材料中“万年红”,“红”与“朱”义同等方面分析,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祈盼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因此B符合题意。解此类题目只要把题目所述人物的身份确定,便可得出其目的。故选B。【试源】天津一中、益中学校2013—2014学年度高三年级一月考【结束】8、【题文】顾炎武在《亭林文集》指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顾炎武由此提出应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下列制度与顾炎武的主张吻合的是:A.分封制B.封建制度C.联邦制D.共和制【答案】C【解析】考点:郡县制与分封制和联邦制。材料“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的意思是说郡县制地方权力太小,但是分封制地方权力太大,顾炎武体现的思想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平衡的政治主张,这与联邦制类似,故选C。【试源】天津一中、益中学校2013—2014学年度高三年级一月考【结束】9、【题文】“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A.人民主权B.轮番而治C.君主专制D.代议制【答案】A【解析】考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能够说明古希腊政治的是人民主权的统治模式,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并负责具体治理国家,所以答案选A,BC两项材料中无法直接体现,D项属于间接民主性质与古希腊直接民主不符。【试源】天津一中、益中学校2013—2014学年度高三年级一月考【结束】10、【题文】关于罗马早期的习惯法,表述正确的是A、因是习惯法,没有法官B、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C、平民和奴隶不享受法律保护D、属于罗马公民法的范围【答案】D【解析】考点:罗马法。A项,明显错误,习惯法之下也有法官,法官能随意解析习惯法;B项错误,早期罗马处在共和制之下;C项错误,平民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奴隶不受法律的保护;故选D。【试源】天津一中、益中学校2013—2014学年度高三年级一月考【结束】11、【题文】《十二铜表法》共108条,其中102条用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二铜表法》主要保护哪些人的利益:A.贵族和平民B.平民C.贵族D.自由民【答案】A【解析】考点:《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维护的是私有财产和贵族的既得利益,同时,该法律是第一步成文法,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平民的利益,故选A。【试源】天津一中、益中学校2013—2014学年度高三年级一月考【结束】12、【题文】罗马法之《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材料表明()A.罗马法在于维护奴隶主贵族的财产权益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C.《查士丁尼法典》协调了奴隶与平民间的关系D.《查士丁尼法典》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答案】B【解析】考点:罗马法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内容说明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答案选B,ACD三项说法错误,其与罗马法的本质和所起实际作用并不符合。【试源】天津一中、益中学校2013—2014学年度高三年级一月考【结束】13、【题文】翻开美国历史,共有九位总统曾在众议院被提案弹劾。他们是泰勒、强森、克利夫兰、胡佛、杜鲁门、尼克松、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都未能幸免。这充分体现了()A.法律至上B.三权分立的原则C.两党政治D.联邦制【答案】B【解析】考点: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本题考查了美国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原则。1787年宪法运用“三权分立”原则,将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分属于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其中国会有权对总统进行弹劾。宪法的规定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试源】天津一中、益中学校2013—2014学年度高三年级一月考【结束】14、【题文】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之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D.左右两股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根据【答案】C【解析】考点:《1875年宪法》。依据所学知识,1875年通过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故排除A。依据材料中“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可以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法国政府的行为,而非议会,故D项排除。故选C。20世纪初,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阅读材料回答15-16题。【试源】天津一中、益中学校2013—2014学年度高三年级一月考【结束】15、【题文】“租界”的滥觞可能是出现于下列哪个文件()A.《南京条约》及其附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答案】A【解析】考点:租借。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南京条约》及以后的附件《虎门条约》中允许外国人可以到通商口岸居住等,逐渐发展成为租界制度。【试源】天津一中、益中学校2013—2014学年度高三年级一月考【结束】16、【题文】“三不管”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A.封建落后性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答案】C【解析】考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根据题干“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租界在中国是指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多位于港口城市,是在半殖民地斗封建的社会才有出现的现象。这样的地区一度畸形繁荣进一步证明中国近代城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A不对,题干中说“一度畸形繁荣”,落后性无从体现;BD不对,这是对表面现象的肤浅理解,没有抓住本质。【试源】天津一中、益中学校2013—2014学年度高三年级一月考【结束】17、【题文】下列通商口岸的开放,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①南京②宁波③天津④杭州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①④②③【答案】B【解析】考点:列强对华侵略与签订的条约。南京是在《天津条约》中开放的;宁波是在《南京条约》中开放的;天津是在《北京条约》中开放的;杭州是在《马关条约》中开放的,故选B。【试源】天津一中、益中学校2013—2014学年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检测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22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