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资料
高胜教育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习题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知识点一走向民主政治1、古代雅典的贵族政治2、梭罗改革3、克里斯提尼改革4、雅典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完善知识点二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1、遣隋使和遣唐使2、大化改新知识点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1、社会转型与各国的应对2、管仲改革3、魏文侯变法知识点四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1、变法的前夕2、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3、废除井田,奖励耕织4、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5、收富国强兵之效知识点五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1、北魏统一北方2、均田制与三长制3、整顿吏治4、迁都洛阳5、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知识点六北宋王安石变法1、“三冗”与积贫积弱2、“拗相公”3、理财4、整顿军队与科举5、新法的局限与变质知识点七忽必烈改革1、立志变通创新2、“汉法”与“旧俗”之争3、政体更新4、转变立国之本知识点八张居正改革1、时代的呼唤2、整顿吏治3、实施边防新政4、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5、身后毁誉相应题库:A卷(容易题)一、选择题1、之所以说梭伦改革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特权的基础,主要是因为这场改革()A.重新分配贵族占有的土地B.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C.恢复公民大会的应有地位D.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答案:B解析: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在于他们的血缘资格。2、商鞅变法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主要是因为这次变法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B.建立了严密的户籍制度C.建立了二十等爵制D.推行连坐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商鞅变法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主要是因为这次变法建立了二十等爵制。所以选C。3、秦国在正式变法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B.民贵君轻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商鞅观点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的观点。所以选D4、日本遣唐使团与唐朝互赠礼品,这种形式实质是A.友好交往B.朝贡关系C.互相学习D.贸易形式答案:A解析:略5、大化改新过程中,日本确立天皇最高地位的手段是A.编纂历史B.利用神话传说C.制定律令D.仿效唐朝皇帝制度答案:A解析:略6、在向中国学习的300年中,日本第一次向中国派出使节是在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答案:C解析:略7、北魏时期,北方民族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A、生产方式上B、生活习惯上C、言行举止上D饮食穿着上答案:A解析:封建化从本质上讲是农业经济代替游牧经济,换一句话说就是生产方式的改变8、民族融合的含义是A.各民族间人民杂居相处B.民族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C.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D.各民族人民通婚答案:B解析:该题考查了对概念的理解,融合即为相互交流,共同发展9、对王安石变法的结局,某班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最接近客观事实的应是A.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很大的偶然性B.宋神宗去世是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C.王安石性格的偏执与变法失败有联系D.变法结局说明其改革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C项最接近客观事实。例如王安石变法存在用人不当的问题。其它选项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所以选C。10、董仲舒认为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下列哪个皇帝设置了相关制度来缓解这个问题A.汉武帝B.北魏孝文帝C.宋太祖D.明太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改革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来缓和土地兼并的问题。所以选B。11、下列评论不适合北魏均田制的是A.官僚地主土地并未受到触动B.均田制促进了荒地的开垦C.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依然存在D.农民并未从中得到实际好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改革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农民并未从中得到实际好处,这不是北魏均田制的影响。所以选D。12、春秋战国时期“齐鲁大地”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两次重大改革,下列有关两次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奴隶主阶级进行的变法图强的改革B.都以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为目的C.都涉及到了土地和赋税问题D.实质上都承认了土地私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变法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齐国的管仲变法和鲁国的初税亩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所以选B。二、非选择题13、古今中外改革对民生起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而改革者也一定程度上从民生角度出发进行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孝文帝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卖者坐(处罚)如律。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材料二从解放法令颁布时间起,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地主再也不能把农民当作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三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材料四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土地改革使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1946~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二百多万人参军。山东有约五百八十多万人,冀中有四百八十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人民解放军的兵源、粮源和战争勤务,主要来自翻身农民。——《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79页(1)根据材料一指出孝文帝颁布了什么措施?并说明其历史意义?(3分)(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评价“解放”法令?(6分)(3)根据材料四分析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2分)(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觉得改革应如何对待民生问题?(4分)答案:(1)颁布了均田制;(1分)意义: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赋税的收入,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稳定人们的生活。(每点1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2)评价:积极:第一、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第二、实行了生产方式由封建向资本主义方式过渡,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或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消极:牺牲了农民的利益,保留大量的农奴制残余,社会矛盾依然尖锐。(每点2分,共6分。)(3)土地改革的开展使解放区后方更加巩固,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大大增加了人民解放军的力量,使战争胜利的方向转向人民解放军。(2分)(4)改革应从改善民生角度从发,一切为民,以民为本;并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监督保障关注民生决策的贯彻执行。(4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答对2点即给4分)解析:略14、材料一早在公元前6世纪,梭伦立法中就明确规定,父亲有责任让其子女接受适当的教育,否则,子女成年后有权不赡养父亲。……雅典盛行私人办学,国家只负责16~20岁青年的教育。7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7岁以后,女孩继续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学习纺织、缝纫等技能;男孩则开始进入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学习。文法学校主要教授读、写、算等知识,弦琴学校则教授音乐、唱歌、朗诵等(在古风时期,文法、音乐教育往往是在弦琴学校中结合进行的)。这两类学校都是私立、收费的。儿童上学、放学均有“教仆”陪同,以避免儿童接受街头的不良影响。教仆大多为有一定知识的奴隶。文法学校、弦琴学校的教师一般是有政治权利的自由民,也有一些是赎身的奴隶。——摘自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材料二英国资本家的工厂里广泛使用童工,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资产阶级为了缓和工人阶级的反抗,同时更是为了对工人阶级更好地、更直接地剥削,不得不作出让步,(英国政府)在“工厂法”中规定童工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义务教育,必须交上学证明才能进工厂参加工作。1870年的“初等教育法”(也称福斯特法案)更为明确地规定了国家继续拨款扶助教育,全国划分学区,学区内实施五至十二岁儿童的强迫教育,国民教育与宗教分离,承认教会学校为国家教育机关等,从而使教育国家化的制度最终形成。——摘自王天一《外国教育史》材料三材料四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材一律禁用。在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清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有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如学校教员遇有教科书中不合共和宗旨者可随时删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南京临时政府颁《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材料五美国教育质量委员会经过18个月的调查研究,于1983年4月提交了一份报告,为提高教育质量,要求进行一次全面的教育改革,重建教育体制,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全体学生的才能,帮助其从事终身的学习。他们建议要重视“新基础科目”(英语、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教学,提高教育标准和教育要求,增加学习时间,提高教师素质。——摘自王天一《外国教育史》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得到那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雅典教育对当时雅典社会产生的作用。(5分)(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9世纪欧洲在教育方面发生的变化,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3)结合材料四、五,分析南京临时政府和美国教育质量委员会的教育举措各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4分)(4)综合上述,从中你可以得出什么样的认识?(2分)答案:(1)信息:梭伦改革重视儿童教育;古代雅典存在明显的男女社会差别;古代雅典教育以私立收费教育为主;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答出任意三点即可,3分)作用:提高了公民的文化素质,为雅典民主政治和经济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2分)(2)变化:义务教育得到普及;教育与宗教分离;教育国家化;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实用,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原因:工业革命不断发展的需要;人民的斗争与工人运动的发展;政府法令的强制、政策上的扶植。(答出任意两点即可,4分)(3)南京临时政府:规定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国宗旨,禁止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小学不读儒家经书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民主共和的时代特征;(2分)美国:教育质量委员会提倡教育改革,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重视基础学科(或重视素质教育),要求提高教育标准等,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时代,科技竞争的时代特征。(2分)(4)历代有识的统治者都重视教育;统治者重视利用教育的思想教育功能;教育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的特征;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状况决定了教育的形式、内容;教育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的作用。(言之成理即可,2分)解析:略B卷(中等题)1、北宋中期,“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如某人为“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吏部郎中是官,龙图阁学士是职,知开封府才是实际职务。宋代这样做的影响是A.提高了行政效率B.完善了宋朝的科举制度C.加重了财政负担D.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威胁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宋代这样做的影响是加重了财政负担。所以选C。2、北宋中期社会积贫积弱,政府以节约开支方式解决“积贫”的措施有A.青苗法B.均输法C.市易法D.方田均税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北宋中期社会积贫积弱,政府以节约开支方式解决“积贫”的措施有均输法。所以选B。3、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这种变化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其它是错误的。所以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23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