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第二次限时训练地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1.关于环境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B、环境是相对某项中心事物周围的所有事物C、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含义也不同D、人类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的所有物质2.环境问题的危害具有不可预见性,其主要原因是()A、环境的变化的规模大、时间长B、环境要素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C、环境变化对人类危害小D、环境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3.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4.绿色食品是指()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告诫我们,在环境问题上,要正确处理的什么矛盾。()A、资源的有效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B、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C、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D、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利益6.当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你认为主要的原因是()A、厄尔尼诺现象肆虐B、拉尼娜现象频发C、大地震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和大量的财产损失D、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环境采取掠夺式的使用7.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酸雨④光化学污染⑤臭氧空洞⑥潮汐⑦大脖子病⑧富营养化A、②⑥B、⑥⑦C、①③⑤D、④⑤⑧8.近年来,我国北方城市在春季时,总悬浮颗粒物明显偏高的原因主要是()A、大量燃烧煤炭用于取暖B、沙尘暴时又发生C、春根播种,土地裸露D、上班高峰,交通流量剧增9.我国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是()①增加耕地面积②切实保护耕地③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毁林开荒⑤大力开垦草原⑥积极稳妥地开垦宜农荒地2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⑥10.目前在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是()①产业转移②推行清洁生产,提倡绿色消费③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环境压力④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淘汰落后产业A、②④B、③④C、①③D、①②11.从城市环境污染看沙尘暴将使北京城市环境质量严重下降,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碳氢化合物D、悬浮颗粒12.“一个地球,一个国家”表达的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题是()A、大力发展经济,解决贫困问题B、颁布保护环境的法律,建立环保机构C、加强全球合作,共同保护环境D、进行国土规划,搞好国土整治13.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这说明了()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4.垃圾回收再利用是世界性的潮流和时尚,推广“分类垃圾箱”的好处有()①使一部分非可再生资源得以再生②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③减少占用人们的生活空间④减轻大气污染,保护臭氧层⑤美化城市街道环境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④15.下列情况可造成酸雨的是()①森林遭到乱砍滥伐②工业上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③广大农村居民燃烧沼气④汽车排放大量尾气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16、减少城市酸雨产生的最佳途径是()A.提倡使用无铅汽油B.工厂把烟囱造高C.工业上将生石灰与含硫煤混合使用D.大力推广使用煤气做生活燃料17.目前,我国提倡自备菜篮子或布袋购物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B.减少大气污染C.减少水污染D.减少土壤污染18.能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是()A.改造不稳定径流B.排干湖泊和沼泽C.大量抽取地下水D.跨流域调水19.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三个省区是()A.辽宁.河北.山东B.山西.内蒙古.贵州C.江苏.黑龙江.吉林D.山西.陕西.内蒙古20.下列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①煤炭②风能③水资源④铁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1.拉萨与重庆两地所处地理纬度相近,但年太阳辐射总量相差很大,其主要原因是()A.拉萨正午太阳高度大B.拉萨空气稀薄、日照强C.重庆的日出时间比较早D.重庆的热量不容易扩散22.下列地理现象中,可能影响全球环境的是()3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B.东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异常C.中南半岛湄公河水质污染D.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渍化23.能促进环境质量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活动是()A.山区毁林开荒B.围湖造田C.黄淮平原上建造林网D.过量抽取地下水读下表中“七省区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比例”,回答24-25题。省区内蒙古西藏新疆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其他比例%20201596542124.该植被是()A.沼泽B.温带落叶阔叶林C.荒漠D.草原25.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生态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地沙漠化C.土地此生盐碱化D.生物多样性减少26.长江上游地区森林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吸烟滞尘,净化空气D.减弱噪声,美化环境27.我国目前重点治理的“三湖”属于典型的水质性缺水。这三个湖泊污染主要是()A.工业排放大量污水B.农村农药的排放量大C.石油污染最为突出D.水体富营养化突出28.近年来,由于石油用量增加,引起的环境问题是()①全球温室效应加剧②臭氧层空洞扩大③光化学烟雾增加④酸雨危害加剧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9.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占到70%左右的是()A.煤炭B.石油C.天然气D.水能30.世界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是()A.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和游牧制度B.农业社会无计划垦殖和大量使用薪柴C.工业时代的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D.自然原因引起的森林火灾墨西哥城位于19。N,在海拔约2250米的盆地中,如下图,该市有2000余万人口,3.5万家工厂,约有300万辆汽车。回答31~32题。31.墨西哥城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多发生严重光化学烟雾污染,主要原因有()A.该期间天气晴朗,光照强;且盆地地形,多逆温B.受温室效应影响C.汽车尾气和生产、生活废气排放量小D.该期间多气旋活动,影响污染气体的扩散32.下列有关解决该城市光化学烟雾危害的措施合理的是()A.控制人口,限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治理工厂废气B.注意对同一季节不同排放标准的控制C.禁止使用私家车D.大力发展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提高汽车通行能力读下图,结合材料回答33~35题。材料20世纪50年代,在塔里木河下游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库,到9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流量锐减,现已断流320km,大西海子水库作为储水的载体已不复存在。433.造成河流断流的原因是()①塔里木河上游大规模开垦,农业灌溉及生活用水大增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北移,降水量减少③全球变暖,蒸发旺盛④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点北移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34.大西海子水库干涸,可能引发的变化有()A.不再存在生态系统B.地下水位上升C.沙漠面积扩大D.该水库防洪能力丧失35.该流域合理整治的措施有()①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②加快开荒,种植粮棉③大力发展节水农业④开采地下水,保护地表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读2003~2004年北京a、b、c三种主要大气污染的各月污染指数变化情况示意图(图中大气污染的浓度越高,污染指数越大,则空气的质量越差),回答36~37题。36.若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主要是下列选项,则据图判断其首要污染物是:()A.一氧化碳B.二氧化氮C.二氧化硫D.可吸入颗粒物37.下列关于这种污染物成为不少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B.城市汽车数量猛增,尾气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C.发达国家把污染转嫁于发展中国家D.近年来工程建筑较多,工地扬起大量的扬尘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05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据此完成38-39题38.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5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C.海水的堆积作用D.河流的堆积作用39.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①潮流搬运能力增强②渤海海区下沉迅速增快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40.近些年探测,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亦日趋成熟。开始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①可取代一些核电站,减少核废料的污染②无CO2排放,减缓全球变暖速度③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质量④部分替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二、综合分析题。(共20分)41.“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暴发,造成无锡市饮水危机。阅读材料与图片,对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进行研究,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水华是蓝藻大量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太湖蓝藻每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材料二:城镇化的发展,使农业用地锐减,为了维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农村也开始大量使用抽水马桶,粪便污水处理能力极其有限。材料三:无锡地区2010年冬季日平均气温达6.8℃,比往年高2.5℃;2007年入春以来日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2.5℃,且入夏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2007年1~5月降水量减少,水位低;吹偏南风的时间比往年提早一个月。6⑴按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属于___________。(2分)⑵试分析太湖每年发生蓝藻现象的主要原因。(6分)⑶试分析2007年5月初太湖无锡水域蓝藻大暴发的主要原因。(8分)⑷有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4分)7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第二次限时训练地理答案2015.3.27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BADDCDBBDADCDAC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ADDDBBCDBADBAC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AACCDDCDBC二、综合分析题。(共20分)41.⑴水污染(或环境污染)(2分)⑵自然原因:太湖初夏季节水温高;水位低、水体流动性差。人为原因:工业污染、农业污水与生活污水大量排放,湖水氮、磷含量高,富营养化现象严重。(6分)⑶2007年5月初,无锡地区气温比正常年份偏高,蓝藻上浮时间提前,光照充足,蓝藻繁殖生长速度加快;降水少,太湖水位降低,氮磷浓度提高;吹偏南风的时间提前,使蓝藻提前聚集到处于西北方向的无锡水域。(8分)⑷优点:污水经过芦苇等植被的生物净化,从根本上解决了太湖地区污水的处理与排放问题(2分);缺点:运输线路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且要协调各方力量。(2分)
本文标题:高中地理选修6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30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