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中思想政治课体现“生活逻辑”的实践研究课题介绍及教学检测导向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杨志敏高中思想政治课体现“生活逻辑”的实践研究2005年4月,省规划课题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与教学,教育改革能不能真正取得进展,关键是看课程与教学两个环节能不能真正推动起来。-------包括素质教育在内,能否落实,关键看课程与教学能有什么样的体现。——田慧生(中央教科所博士生导师)缘起宏观背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新课程——重建课堂教学的契机第一、新课程的理想与灵魂——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次课程改革非常显著的特点,与以往比较起来更为突出的就是课程、教材与教学改革一体化。改革非常鲜明地提出一个思想,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本质所在,也是教育的本意,是课程与教学价值的本质回归。(一)课题背景第二、重建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实现“三个转变”。①教学重心——由教向学的转变。一是由过去的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来转变;二是由重教向重学转变;三是由为教服务转向为学服务。②教学体系——由钢性体系向弹性开放体系转变。③价值取向——由制造适合教学的学生向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转变。二、教学观的更新——重建课堂教学的核心1.质量效益观。①知识数量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②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特别是要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到底获得了什么样发展。2.教学价值观。一是教学的外在价值。——指学校的教育教学要给每一个受教育者完备的丰富的知识技能,要让他们通过受教育学到知识,掌握好本领,关键是解决这个问题。二是教学的内在价值——满足精神层面、人格层面的需要。这些要靠教学工作、教学过程来加以实现。3.学生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人的主体性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要求在教学中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看待。——学生是生活世界中的人多年来,学生被置于“书本世界”或“科学世界”之中,学生的生活、成长经验和社会现实成为课程和教学遗忘的角落,新课程强调回归学生生活,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把学生视为生活世界中的人,而不仅仅是“书本世界”中的人。4.教学过程观。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求新知、共享生命体验的完整的生活过程。这会使教学更有意义,也能摆脱单一的、简单化的教学形式。5.教师观。教师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同时还要学会扮演探索者、学习者、合作者、引导者、倾听者、欣赏者、支持者等,根据不同的教学生活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才能成为胜任工作的合格教师。6.评价观。学生——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堂——过程、参与、知识、情感2.中观背景——高中政治新课标、新教材的颁布和实施第一、以生活逻辑为主线是整合课程内容的方法论基础。新课程强调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回归生活,感知生活、享用生活、发展生活成了教学中的突出问题。3第二、从新课标所设计的学习内容来看,“生活”是贯穿高中政治课程的主线高中政治课由四个板块构成: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这四个课程模块的建构,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又体现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生活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成了高中政治课程的重要内容。第三、从课堂现实来看,高中政治课堂仍缺乏生活意义主要表现为:课堂目标高于生活要求、课堂内容脱离生活实践、课堂过程缺乏生活支撑等,在政治课堂上,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幅由概念——原理——观点——意义等构成的机械框架,大量的知识传递脱离生活经验和生活情境,课堂的道德体验也远离现实背景。这种过于理性的课堂往往割裂了生活世界与学科内容的有机联系。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也就失去了生长意义,政治课堂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生命活力。微观背景——政治课的科学特点因此体现“生活逻辑”成了高中课改贯穿高中学习生活的基本理念,融汇生活要素、体现生活要求、培养生活能力必将成为高中政治课堂的追求方向。——我市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与发展方向我市的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课堂教学操作形成了可以推广的基本要求,而且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在新一轮课改背景下,如何抓住契机乘势而上,进一步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探索既符合新课改导向理念、又切合本市教学实际且能站在课改潮头的高中政治课堂,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二、研究基础研究目标:进一步提高本市教师对新课标精神的理解、初步掌握构建生活课堂、体现课堂生活意义的基本操作,为我市思想政治课教学顺利实现新老教材的衔接奠定基础,并为提升我市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教研水平助力。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及意义研究内容:初定以下内容为本课题的导向性研究内容: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逻辑”、“生活意义”的理论研究;树立生活课堂理念的实践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体现“生活逻辑”的目标定位与导向研究;关于开发生活课堂教学资源的实践研究;课堂教学过程体现“生活逻辑”的实践研究(生活氛围构建、生活过程体现、优化课堂呈现、发展生活能力、获得生活感悟、发挥教材功能等);关于教学评价凸显生活意义的实践研究。1.实施本课题研究,能整合我市的教研工作,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有助于提升教研工作水平和层次。2.实施本课题研究,能提高本学科的教学水平,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有效的实践基础。3.实施本课题的研究,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研组的建设。研究意义杭高杭二中杭四中杭师院附高长河高中杭九中杭十一中长征中学源清中学杭教研室个人参加四、课题参与单位及个人1.生活的内涵——人和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指人的存在背景——如“在社会生活中”。——指人的存在状态——如“你生活得怎么样?”——指人的生命动态展开的过程——人通过生活才能成为人。——‘生’与‘活’二字,意义相同,生即活,活亦生。——梁漱溟五、关于“生活逻辑”的初步解定2.生活的特征第一、生活的主体——人——生活是人生动态的活动过程第二、生活的核心——创造——不仅仅是享受和消耗第三、生活的空间——自然和社会——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第四、生活的状态——生活方式——处理与自然世界、社会世界和人自身的关系3.生活的本质人在自然和社会空间中,通过享受、占有、内化并创造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围绕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能动的活动。——人的生命存在是生活的基点,而人的生命价值的实现则是生活的归宿。4.关于逻辑逻辑一词是由英语logic音译过来的(始自近代严复),原意为思想、思维、理性、言语。在现代汉语里,“逻辑”是多义词。——逻辑通常指人们思考问题,从某些已知条件出发推出合理的结论的规律。——逻辑有时也指逻辑学。是研究推理规律的理论。有演绎逻辑,归纳逻辑,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等不同类型。5、关于“生活逻辑”——符合生活本色、体现生活规律、反映生活趋势、富有生活意义等。研究步骤设计:2005年1——3月:设计研究方案(总课题和各子课题),组织课题组,并上报课题研究方案到省教研室综合规划室。2005年4——6月:前期理论学习阶段,各子课题组根据本校实际和研究方向,设计各子课题的操作思路和具体方案,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2005年7月,学习交流各子课题方案。2005年9月——2007年7月,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基与现行教材)2007年9月——2008年7月,各课题组或个人教学汇报、展示(基于新教材)。2008年7月——2008年12月,结题并呈报。六、关于高中教学质量检测检测意图:体会考试要求引导课堂教学诊断教学效果树立学科意识试题特点突出知识运用,体现能力立意突出整体把握,体现适度综合突出情境营造,体现生活能力突出活学活用,体现开放创新高二年级文科统测设想试卷结构:单项选择(28题共56分)主观试题(4题共44分)内容安排:所有已学内容(高二为主)时事以近半年来的为主。难度设想:难度值约0.68左右,略高于会考要求。难度分布(4:4:2),并体现一定程度的学科内综合能力分布:识记10%理解50%分析运用40%高一年级检测设想试卷结构:单项选择(28×2)主观试题(4题共44分)内容安排:所有已学内容(下册为主),时事以近半年来的为主。难度设想:相当于会考要求,难度值约在0.7左右。难度分布为4:4:2。综合考虑各县(市)、区情况,实际难度会略高要求分布:识记20%理解40%分析运用40%
本文标题:高中思想政治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31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