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数学2.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教案北师大版必修5
12.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教学目的:1.能够正确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以及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2.通过对全章知识的总结提高,帮助学生系统深入地掌握本章知识及典型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解斜三角形问题的实际应用;全章知识点的总结归纳。2。难点:如何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将实际问题数学化。教学过程:例题讲解:例1.在△ABC中,已知3,2,45,abB求边c。解析:解法1(用正弦定理)aAbBsinsinsinsinsinAaBb345232又baBAA,,或601202当A=60°时,C=75°cbCBsinsinsinsin27545622当A=120°时,C=15°cbCBsinsinsinsin21545622解法二:bacacB2222cos2323452cccos即cc2610解之,得c622点评:此类问题求解需要注意解的个数的讨论,比较上述两种解法,解法2较简单。例2.在△ABC中,若B=60°,2b=a+c,试判断△ABC的形状。解析:解法一由正弦定理,得2sinsinsinBAC∵B=60°,∴A+C=120°A=120°-C,代入上式,得260120sinsin()sinCC展开,整理得:32121sincosCCsin()CC3013090,∴C=60°,故A=60°∴△ABC为正三角形解法二由余弦定理,得bacacB2222cosBbac602,()cosacacac2260222整理,得()acac20,从而a=b=c3∴△ABC为正三角形点评:在边角混合条件下判断三角形形状时,可考虑利用边化角,从角的关系判断,也可考虑角化边,从边的关系判断。例3.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5,AC=9,∠BCA=30°,∠ADB=45°,求BD的长。解析:在△ABC中,AB=5,AC=9,∠BCA=30°由正弦定理,得ABBCAACABCsinsinsinsinsinABCACBCAAB9305910∵AD//BC,∴∠BAD=180°-∠ABC于是sinsinBADABC910同理,在△ABD中,AB=5,sinBAD910∠ADB=45°解得BD922故BD的长为922点评:求解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问题时,要首先确定与未知量之间相关联的量,把所要求的问题转化为由已知条件可直接求解的量上来。小结:先由学生自己总结解题所得。由正弦定理2sinsinsinabcRABC可以看出,在边角转化时,用正弦定理形式更4简单,所以在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更加常用。但在解题时要注意,对于三角形的内角,确定了它的正弦值,要分两种情况来分析。而对于余弦定理,因为对于三角形的内角,确定了余弦值,角的大小就唯一确定了,所以在解三角形时,涉及到三条边和角的问题,都可以用余弦定理来解题。而也因为余弦值的这个特点,在判断一个三角形时锐角、直角或者钝角三角形时,要借助余弦定理。对于很多题目,并没有一个绝对的规律,我们要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深入理解,才能在解题时,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恰当地选用定理,运用好的方法解题。运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可以进行边角关系的转化。它们是解决三角形问题的桥梁,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它们的互相运用联手解题。
本文标题:高中数学2.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教案北师大版必修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39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