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高三语文寒假作业(二)2016年2月1日高三()班姓名学号分数一.每日积累。1.背诵《师说》和理解性默写。(背诵小册子)2.识记5组近义成语。(高二印发的成语资料)3.识记5个文言实词。(高二印发的资料或《背出来的12分》)4.识记5则古代文化常识。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群己之辩”始于孔予,是对于群体和自我关系的讨论、探究和反思,包括自我和群体(国家)、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指个人的立身成德,“立人”则指立他人和促进群体的完满和谐。从先秦儒学到程朱理学的演变,总体而言,在群己关系上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基本是“群体重于个人”,特别强调个人对于群体的义务责任。这利于激发当代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也利于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儒文化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和谐的人际关系、群体和合、社会稳定有序为条件和基础,因为身与家、家与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因此,儒文化主张用“仁爱”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针对学生过分强调自我的思维,进行集体主义观念教育,引导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履行社会义务,有其现实意义。人的生活可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义利之辩”中义与利的关系即人的精神生活扣物质生活、道德原则和物质利益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对待义利关系问题的主流价值取向是重义轻利,儒家向来强调精神生活优于物质生活、道德原则高于物质利益,但对于义利关系的认识也有一个从“重义轻利、以义制利”到“义利并举、以义导利”的过程。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但他看重义的同时,也肯定利有其合理性,只是强调要“义以为上”和“见利思义”,凡是符合道义的正当的利益才可以考虑。“义”与“利”的冲突在当今更为激烈明显,一些学生过分追求现实功利,过分扩张物质欲求。因此,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就要继承这种“以叉导利”的义利现。“天人之辩”是指对于天和人关系的讨论、探究和反思。总体而言,从先秦儒学到程朱理学,在天人关系上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基本上是“天人合一”思想。孔子日:“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但同时他也强调“畏天命”的必要性。孟子则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他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可见,儒学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具有注重人文价值理性之特点的。这种思想中高扬的人文价值理性,对遏制当代社会存在的科技理性、工具理性将会发挥积极作用。针对一些学生存在生活迷茫、精神空虚等问题,要引导他们秉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此外,要继承和弘扬这一思想中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顺应天时,对自然抱有一种敬畏的态度,顺应自然才能更好地使社会存在和发展。(摘编自杜卫《用传统文化涵养核心价值观教育》)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群已之辩”包括自我和他人、自我和群体的关系,仲尼的“己欲立”指个人的立身成德,“立人”则指立“他人和群体”。B.儒家传统文化以和谐的人际关系、群体和合、社会稳定有序作为条件和基础,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C.孔子看重义,又肯定利的合理性。他强调要“义以为上”和“见利思义”,认为凡不符合道义或不正当的利,都要自觉舍弃。D.整体来看,从先秦儒学到程朱理学,对天人关系的价值观念基本上是秉承孟子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人在“群”与“己”两个维度上都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仁者必须既要“自立”又要“立人”,从而形成儒文化的“仁爱”。B.儒家强调精神生活和道德原则,但也有一个从“重义轻利、以义制利”到“义利并举、以义导利”的认识变化过程。C.在当今激烈的“义”“利”冲突中,学生要以“义”去规约筛选,当只能选择其一时,应“义以为上”或“以2义为重”。D.儒学文化“天人合一”思想中高扬的人文价值理性对遏制我们当代社会存在的工具理性、科技理性将会发挥积极的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传统文化中,“群己之辩”所崇尚的“群体重于个人”观念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观念。B.对当代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通过“义利之辩”所彰显的“以义导利”的价值取向来培育他们的社会主义义利观。C.“天人之辩”所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用来培育学生的人文价值理性和生态文明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存在发展。D.继承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形成核心价值观,可以作为解决学生存在的过分追求现实功利,过分扩张物质欲求思想的重要教育手段。三、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蒋堂,字希鲁,宜兴人。擢进士第,为楚州团练推官。满岁,吏部引对,真宗览所试判,善之,特授大理寺丞、知临川县。县富人李甲多为不法,前令莫能制,堂戒谕不悛,白州以兵索其家,得僭乘舆物,置于死。召为监察御史。禁中火,有司请究所起,多引宫人属吏。堂言:“火起无迹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应变有司乃欲归咎宫人以之属吏何求不可而遂赐之死是重天谴也”诏原之。出为江南东路转运使,徙淮南,兼江、淮发运事。时废发运使,上封者屡以为非便。堂言:“刘晏、裴休,皆尝为江淮、河南转运使,不闻别置使名。国朝王嗣宗、刘师道,亦止为转运兼领发运司事,而岁输京师常足。”时虽用其议,后卒复。在江、淮,岁荐部史二百人。或谓日:“一有谬举,且得罪,何以多为?”堂曰:“十得二三,亦足报国。”知越州。州之鉴湖,马臻所为,溉田八千顷,食利者万家,前守建言听民自占,多为豪右所侵,堂奏复之。徙苏州。先是,发运使上计,造大舟数十,载江、湖物入遗京师权贵,堂日:“吾岂为此,岁入自可附驿奉也。”前后五年,未尝一至京师。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庆历初,诏天下建学。汉文翁石室在孔子庙中,堂因广其舍为学宫,选属官以教诸生,士人翕然称之。杨日严在蜀,有能名,堂素不乐之。于是节游宴,减厨传,专尚宽纵,颇变日严之政。又建铜壶阁,其制宏敞,而材不预具,功既半,乃伐乔木于蜀先主惠陵、江渎祠,又毁后土及刘禅祠,,蜀人浸不悦,狱讼滋多。以尚书礼部侍郎致仕,卒,特赠吏部侍郎。(节选自《宋史·蒋堂传》)4.下列对文中匦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火起无迹/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应变有司/乃欲归咎宫人/以之属吏何求/不可/而遂赐之死/是重天谴也/B.火起无迹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应变有司/乃欲归咎宫人/以之属吏/何求不可/而遂赐之死/是重天谴也/C.火起无迹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应变/有司乃欲归咎宫人/以之属吏何求/不可/而遂赐之死/是重天谴也/D.火起无迹/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应变/有司乃欲归咎宫人/以之属吏/何求不可/而遂赐之死/是重天谴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吏部是“六部”之一,长官为吏部尚书,掌管文官的任免、考选、调动等事务。B.祠亦称祠庙,是旧时祭祀祖先的建筑,相当于现在为纪念名人等修建的纪念堂。C.授为加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拜、拔、除、擢,以及左迁等。D.致仕,古人也常称致事、休致、致政等,指的是古代官员退休,回乡安度晚年。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蒋堂执法,果敢严明。他管理临川,对怙恶不悛没人控制的李甲先劝后兵,然后果断行事,用州兵搜出了李家3的超越本分之物,最后置之于死地。B.蒋堂析事,独出机杼。面对上封者否定废止发运使一事,他却上奏赞同废止,然后从今昔逐一加以论述分析,从而让朝廷在当时采纳了他的建议。C.蒋堂遇事,不事阿谀。对鉴湖百姓自占田地被侵占一事,他不顾及豪门大族势力而上奏;对于他人建议载物馈赠京师权贵,他竟然五年不去京城。D。蒋堂一生,也有缺憾。他知益州时和在蜀地有能名的杨日严不善;建造规模宏大的铜壶阁时,终因砍伐古陵与祠庙的树木让蜀人不悦,诉讼增多。7.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或谓日:“一有谬举,且得罪,何以多为?”(2)堂因广其舍为学宫,选属官以教诸生,士人翕然称之。(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裴迪书斋玩月之作钱起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①。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注]①谢公楼:谢公,指曾作《月赋》的南朝诗人谢庄;谢公楼,在此借指裴迪书斋。8.与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相比,两首诗词描写的月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5分)9.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在写景上主要有哪些特色?传达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来源:Zxxk.Com](1)在《逍遥游》中,庄周引用《齐谐》中描写大鹏凭借六月息腾飞而起的阔大景象的句子是:“,。”(2)李白《蜀道难》中“,”两句,直接写出了通行蜀道的动作和情态感受。(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两句写得有声有色,描绘了将士们乘胜追杀的激烈壮观场面。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赊店古镇地处中原腹地,为水陆交通要道和九省商品集散地,终日来往于此的客商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明清时期此地即成为“南船北马、总集百货”的繁华巨镇。B.昆虫学家胡经甫在大学任教期间为中国生物学界培养了大批人才,在老一辈的科学家中不乏其门墙桃李....,国内许多知名教授皆出自他的门下。C.曾几何时....,他们是形影不离的童年玩伴,一起玩耍的快乐日子如海边的贝壳,数也数不完。三十年过去,往昔的朋友与自己天各一方,再难相聚。D.苏洵年轻时读书不努力,27岁才开始发愤学习。直到五十二岁时方崭露头角....,得到朝廷的任用,被委以秘书省校书郎一职。4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国务院颁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该条例规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与批准。B.一般而言,衡量一次国事访问成功与否,自然离不开取得的具体成果,但更关键的是相互之间由此增强的互信以及在此基础上关系的稳定。C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奠定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D.为提升公众对暗物质卫星的关注度,激发全国民众对空间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中国科学院主办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征名活动。13.根据后文内容,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有人认为法治与德治不能并存,对“以德治国”予以否定。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与法治概念相对应的应该是人治而不是德治。古代社会提倡德治虽然有浓厚的人治色彩,但并非不讲法治,而是强调不可一切断之以法,主张加强教化,做到礼法并用,宽猛相济。因此,在法治现代化过程中,古代德治思想不应被视为文化负资产。充分借鉴古代重视教化的优良传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们的生活,使大家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有耻且格”,可以减少和预防违法行为,走出一条由中国特色的法制现代化道路。A.“明德慎罚”将道德教化与刑罚措施糅合,奠定了中国古代治国的基本理念。B.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德治思想,并形成德治传统。[来源:Z,xx,k.Com]C.当今法治社会,传统的德治思想还有借鉴作用吗?D.当今时代,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以德治国”的思想才真正得到施展的舞台。14.在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戏曲表演的中心是创造角色,成功地塑造出舞台人物形象。演员在舞台上要想创造出有血有肉而又有艺术性的人物形象,①。如演关羽的演员对他的角色是崇敬的;演李逵是带着亲切偏爱的心情的;对王宝钏是寄予无限的同情和赞美的。其次,还要有对人物感情的体验,捕捉到人物内心各种细微的变化,②。例如,演员徐小香为演好《群英会》里的周瑜,既深人体验周瑜总比不过孔明时又妒又气的内心状态
本文标题:高三语文寒假作业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53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