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中历史教学中五类意识的达成
1高中历史教学中五类意识的达成----以《第一次世大战的后果》的教学为例吕准能(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浙江金华321004)发表于《历史教学》(中学版)2015年第1期P64[关键词]一战,衰落,新生,教学,反思江苏连云港的刘俊利老师曾倡导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把五类意识作为主要目标,其中主要包括现实意识、证据意识、融合意识、问题意识、分层意识等1。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教材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单元一的第4课,笔者经过多次磨合,觉得探究的空间较大。为此,力求在教学中务必稳扎稳打,创设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凸显“三维”目标,切实实施五类意识,以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一、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是人教版高中历史战争模块单元一的最后一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既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的总结,又为单元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做好奠基。而且本课理论性强,容量较大,思维含量较高,况且又与必修三个模块的联系紧密,因而教学难度不小。随着该模块前三单元列入了浙江必修Ⅰ模块的备考复习内容,在高考中的分量势必加重。为此,亟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打造“人性化”课堂。二、教学目标1、初步区分战争正义性与非正义、正负作用等,基本习得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后果2、简要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的双重影响,并懂得学习一战后果的现实意义3、学会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客观上的进步作用。三、学法指导建议学生利用学程预习课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再利用周年纪念;用足用好教材上的材料,能够解读相关历史信息;并注意与必修三个模块相关考点的渗透;进而引导学生发出你的好声音,想出你的好点子,增强对话互动;着力在学习流程中从神入历史到感知历史到反思历史,促进由“成人的历史”到“儿童的历史”转变2,重视能力和价值观的引领。四、学习流程导入:从一战百年说起。“全球最后1名一战老兵逝世标志‘一个时代结束’——2011年5月4日一战老兵克劳德•斯坦利•乔勒斯逝世,享年110岁。设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教师纠正了个别同学回答为1914年6月28日,那是萨拉热窝事件,这只是导火线,正确的应是1914年7月28日,奥1用“学术性”增强历史课堂“人性化”的研究与反思,刘俊利,《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4年第6期2用课程理论引领教学实践——读陈志刚老师《历史课程本体研究》有感,沈为慧,《中学历史教学》2013年第6期2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一战虽然过去了百年(1914----2014)(板书),亲历者基本上已经作古,但世人对于一战的回望、追问和反思永远不会停止,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板书),并打出“旧欧洲的衰落新世界的崛起”(板书),希望同学们你说我想,共话一战百年。设计意图:体现了现实意识,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百年纪念的热点进行导入,试图穿越时空,创设情境来先声夺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回望、追问和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兴致,增强情感因素,让课堂充满人性,避免师生无情感弊端。(一)大战前的欧洲:光荣与梦想师:大战前的欧洲,黑格尔、马克思、达尔文、诺贝尔等名人辈出,还有发明火车开创了铁路时代、象征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埃菲尔铁塔和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等。自从新航路开辟以来,五百年来世界格局的中心都在欧洲,欧洲人创造了辉煌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理性的光芒照耀四方,几代人满怀了光荣与梦想。设计意图:显示了融合意识,虽然本课教科书上没有涉及,但通过凸显一战前欧洲的光荣与梦想,既回顾复习了部分必修模块的史实,又为接下来讲述欧洲的衰落做好前后对比的铺垫,避免突兀。(二)大战后的欧洲:浩劫与衰落材料1:1914年7月,英国对德宣战的那个夜晚,英国外交大臣格雷遥望着伦敦街头闪烁的灯光,曾十分沮丧地说:“整个欧洲的灯火正在熄灭,我们此生都看不到它们再亮起来了。”设问:上述材料来自教材第18页上,请问格雷的担心是否杞人忧天?而实际情况又是如何的?师:实际上欧洲文明受到了巨大冲击,看看教材第18页上的图片“伤兵和墓地”,许多城市变成了废墟,人们的脸上充满了忧郁、痛苦和焦虑的神情。祸不单行,当时疫病席卷了世界,譬如1918~1919年的流行性感冒(称为西拔牙流感),曾导致全世界上千万人感染而死亡,可谓触目惊心。再来关注凡尔登墙上的一则哀词:“悼亡儿,自从你闭上眼睛,我的眼泪就流个不停。”这是牺牲的800万战士家属的凄惨心声。设计意图:反映了证据意识,罗列了欧洲在一战后所受冲击的一些典型材料,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以显示大战所带来的惨重损失与灾难,以及对于人们心灵的创伤,从而产生一战前后欧洲巨大的反差,以期避免冰冷的说教,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产生心灵震撼的效果,营造了师生情感氛围,张扬了人的生命尊严。材料2:1914—1918年大战以前,从来没有任何一次战争消耗如此众多参战者的总资源,覆盖地球上如此广阔的土地。从来没有那么多的国家被卷入战争。从来没有如此大规模的、不分青红皂白的大屠杀。----[美]鲍德温《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师:在一战中死亡人数相当于过去1000年间欧洲发生的所有战争中死亡总人数的两倍。再利用教材第19页上的图片“欧洲城市废墟”,显然欧洲理性之灯走向熄灭,黑暗吞噬着它!材料3: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列宁选集》第二卷,第577页材料4:在巴黎和会上德国代表在接受凡尔赛和约时说:“有人要我们承认我们是战争的唯一祸首,我本人承认,那就是欺人之谈”。设问:谈谈你对上述两句话的理解。师:一战从整体上是帝国主义性质战争,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但在局部上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比利时抗击德国侵略属于正义性质,但不能改变整个大战的性质。设计意图:训练了问题意识,让学生懂得论从史出,史由证来,通过推理得出正确的结3论,进而引发学生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但要区分整体与局部、正义与非正义关系,并理解大战责任并非都在德奥一方,让学生明辨是非,能够全面、客观地观察与思考,学会辨别历史事实,作出历史解释。同时,以理解20世纪初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为接下来讲解凡尔赛和约留下伏笔。材料5:全社会人心都陷入了怀疑、沉闷、畏惧之中,好像失去了罗针的海船迎着风遇着雾,不知道前途怎生是好?——1919梁启超《欧洲心影录》师:你觉得梁启超先生的感受符合史实么?部分敏锐的中国知识分子对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看法有何改变?教师整合:梁启超先生为代表的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对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看法发生了动摇,由以往的学习、崇拜和仰视,变成了怀疑、失望甚至否定的态度。设计意图:隐含了问题意识,通过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说明欧洲人思想的改变,失去了以往的自信和乐观心态,变成了怀疑、沉闷和畏惧。并结合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思想界的纷乱与抉择,转向“以俄为师”顺理成章而并非偶然。材料6:实际上,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削弱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削弱。……欧洲与美国的经济关系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完全改变。欧洲已不再象在19世纪时那样,是世界的银行家和世界的工场。这两方面的领导权已转到大西洋彼岸。──[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设问:本段材料集中反映了哪一个中心论点?主要有哪些依据?教师归结:欧洲地位的相对衰落,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控制削弱等。强调经济上的金融与工业的领导权,已转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国。设计意图:渗透了证据意识,在材料阅读与概括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学会抓住有效信息点,指出了欧洲的相对衰落的现状与表现,尤其强调了经济上的两大领域起到了关键作用。从而推导出欧洲地位相对衰落的结论。在此追问“相对”两字的含义,是主要在于与19世纪相比,而美国经济上优势,但不能忽视军事与政治上的影响力不足。(三)大战后的世界:新生与崛起(1)俄国走上社会主义材料7:不满的呼声每天都有。人民需要和平。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的人们所接受。……我们正坐在一座露天火药库上,总有一天,一颗火星便能将它点燃。——[美]西摩《豪斯上校的私人文件》设问:豪斯上校的观察和判断反映了欧洲怎么样的社会问题?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满情绪强烈,要求和平的呼声蔓延,并受到了布尔什维主义的影响,西方的政治危机加剧。设计意图:突出了问题意识,选取了美国豪斯上校这则比较典型的观察和判断,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反映了作者的忧虑并非空穴来凤,体现了西方社会的普遍危机,加上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引起了西方的恐慌,说明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巨大反响。(2)美国和日本崛起材料8:美国的亿万富翁们……发财最多。他们把所有的国家,甚至最富有的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日本在战争中接受了欧洲的大量定单,利用西方列强无暇东顾之机向中国扩展势力,企图独占中国。日本经济在大战期间得到长足发展。——岳麓版选修三《20世纪战争与和平》4设问: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提取哪些有效信息?师:美国和日本成为了债权国。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美国汽车产量1900年至1914年,由4000辆增至56万辆。另外,纽约成为了世界金融中心。设计意图:强调了证据意识,意在整理材料,使用证据,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在欧洲走向相对衰落的同时,美国和日本却乘机崛起,进而引导学生联系必修Ⅱ专题六第1课,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但要告诉学生两国的军事和政治上还不足以与老牌欧洲相抗衡,为后面讲授国际联盟事先作个交代。(3)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觉醒与民族解放运动材料9: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美]基尔生《变化世界中美国的困境》设问:材料七中“较蒙昧的人们”的国家掀起什么运动?史实主要有哪些?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师: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主要史实有中国五四运动、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原因主要有殖民主义力量的削弱;殖民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自决意识的觉醒;十月革命的鼓舞等。设计意图:凸显了证据意识,加大了思维分量。强调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落实,学会史论结合的思维方法。还要融会贯通,学会迁移。在此还要依据西方语境,读懂材料。并提示联想必修Ⅰ专题三第3课的五四运动、必修Ⅱ专题二第2课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以及补充人物模块的甘地等。设问:对比一战前后的欧洲地图,说出其政治版图发生了哪些变动?师:摧毁了俄罗斯、德意志、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等四大帝国,同时在民族自决前提下,诞生了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如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材料10:设计意图:彰显了问题意识,鉴于学生的空间概念比较薄弱的短板,力求督促学生重视阅读相关历史地图,提高空间定位和想象能力,养成读图和以图证史的习惯。同时从一战前后欧洲政治版图(采用彩图)来培养比较能力,来认识欧洲版图的变更。材料11:美国获得百年难逢的发财良机。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却猛烈扩大……世界黄金储备的40%在美国手中。日本利用“大战的天赐良机”趁火打劫,掠夺殖民地,扩张海外市场……日本基本上由农业国变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使它不能像过去那样执世界之牛耳。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5法国在战争中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德国战败,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经济困境。——摘自《世界经济史》设问: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教师提示:战争改变了国际格局:英法俄和德国所代表老欧洲的衰落,美日乘机崛起。国际格局新变化: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战。战后形成了新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设计意图:贯彻了融合意识,此则材料较为精要,一目了然。为了运用判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教学中五类意识的达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59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