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部分古代一.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民族的先人,共同生活在辽阔的疆域上,通过不同文化的碰撞、冲突、交流、融合,共同创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是辉煌壮丽的,在若干历史时期内,我们的文明发展水平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华文明是对世界历史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不仅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还曾经对更为遥远的地域发挥过独特的推动作用。(一)政治文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西周的政治制度基本要求:知道周朝的建立;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通过对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发展要求:了解“家天下”制度的开始。★了解家天下制度的开始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禹死后启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王位世袭制产生(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传承方式:兄终弟及、父子相传))。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2、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王朝的统治历时六百年,历史遗存相当丰富,数量可观的甲骨文资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信仰系统、制度文化和经济生活。商代政治的突出特点: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B、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商王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商王通过占卜理解天命,也通过这一手段主宰国政。★西周分封制1、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王朝的军队主力,占领朝歌,商王朝灭亡。建立周朝,并实行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封建)。2、内容:(分封对象)周天子将子弟和功臣以及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分封到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如:召公之子受封于燕,成为深入东北最远的一支姬姓贵族;周公长子伯禽代表周公受封于鲁,在姬姓贵族封国中位据于最东;亲周的商代旧贵族微子封于宋)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3、对象:王族(燕、鲁)、功臣(齐)、先代贵族(微子封于宋)4、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5、评价:A、起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稳定政治秩序、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有利于扩大疆域2使周的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B、但后来春秋时期分封制遭受破坏(典型例子:“楚王问鼎”)出现了诸侯的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西周的宗法制1、概念:西周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2、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是分封制。3、特点:嫡长子继承最高执政权力4、作用: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制度5、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重要依据之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和保障,它们共同构成西周政权的基础.二者密切联系互为表里,共同维护西周的统治.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防止争夺,稳定统治。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采取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秩序来维护统治★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有着惊人的延续性与稳定性。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基本要求:知道皇帝制度创立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发展要求:知道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的创立1.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2.皇帝的地位及权力: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国家的法律、zjgklstmjx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3.皇帝制度建立的影响:皇帝制度的建立使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郡县制全面推行: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郡、县这种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2、内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别执掌行政、军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道”。郡县长官都由中央(皇帝)任免。郡(郡守)—县(县令)—乡—里—(亭?)。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3、特点: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4、意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避免或削弱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巩固,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完备的中央官制1、首创皇帝制度: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大权(包括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2、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下设诸卿,如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中尉、将作少府);御史大夫(丞相的助手,执掌群臣奏zjgklstmjx章,下达皇帝命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的最高官职,诸卿分掌政府的具体职能部门。3、特点: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牵制,大权最后集中在皇帝手中。4、三公九卿制度对秦朝的影响:A、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B、大臣议政,“朝议”制度,可以集思广益,可以减少君主专制制度下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前提是君主专制。C、秦始皇晚年,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朝廷大臣参与议政的制度遭到破坏。君主不接受,任何正确的政策也不可能施行。5、汉承秦制:(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逐步削除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影响:①政治上: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维护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有利于政治的巩固和政局的稳定。(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但zjgklstmjx是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②经济上:有利于新的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和巩固,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和封建经济的发展。③思想文化上:为了实现政治上的统一,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了一些极端的措施和手段,如“焚书”、“坑儒”和“挟书律”,造成大量文化典籍的破坏和失传,对文化传承和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④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基本要求:列举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列举汉代州的设置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发展要求:知道世官制、察zjgklstmjx举制与科举制,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从汉至元制度演变: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汉汉承秦制;汉武帝设”中朝”(即内朝,决策机构)和”外朝”(执行机构);东汉汉光帝,扩大尚书台权力(中枢机构)汉初:郡国二级制东汉:州郡县三级制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雏形)隋三省六部制(发展)州县二级制唐三省六部制(完善):尚书省(执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相权一分为三,保证君权的独尊道(监察区)、州县三级制;藩镇割据宋中书门下(行政)、枢密院(军政);参知政事(行政);三司(财政)路(监察区)、州县三级制元中书省(行政,直辖腹里)枢密院(军事)宣政院(西藏地区和宗教事务)省路府州县五级制;边远地区:宣慰司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在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两对矛盾,一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另一个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考点释疑】皇权与相权是是我国封建社会一对矛盾,举例说明秦、汉、唐、宋、明是如何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的?A、中国古代宰相、丞相是皇帝zjgklstmjx的政治助手,在执政的过程中,因为决策和行政的倾向和方式不同,帝相难免发生矛盾。B、秦朝和汉初,丞相的权力相当大。C、汉武帝年幼时,丞相把握行政大权。汉武帝主持政务后,频繁任免宰相,还形成中外朝制度,“中朝”官员参议要政,与属于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分割了丞相的权力。东汉出现了尚书台。D、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在门下省设政事堂,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与宰相,宰相的权力有所分散。E、宋代设中书门下,为了分散相权,又增设了“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F、明朝,明太祖废宰相,明永乐帝时,设立内阁,皇权加强。历代官僚体制的基本原则: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元朝的行省制度。1.原因:元朝的统一,统一后幅员辽阔的疆域需要行之有效的管理。2.概况:元朝以行中、湖广、江浙、江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行省),即陕西、甘肃、辽阳、河南江北、四川、云南西、岭北行省。[次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中书省(直辖“腹里”)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3.行省与中央的关系:①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的名称,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各行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央诏旨,行政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③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34.作用:A、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了中央集权;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台湾、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行政区;B、省制为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开创了我国以省作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先例,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从汉到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被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特点是,中央皇权权力增强,相权权力削弱;地方权力逐渐减弱,集中到中央。★监察体制: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是如何发展演变的?你如何认识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答:演变:A、秦朝,已设监察机构,负责中央(御史大夫)和地方(监御史)的监察。B、西汉时,汉武帝为了监察地方,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13州部),建立刺史制度,在中央建立了监察机构,由御史大夫主管。C、以后历朝都有监察机构设置,如,唐设御史台,明设都察院。评价:A、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发展的趋势来看,逐渐走向健全。B、在不同历史时期,监察机构发挥过不同作用C、但是因专制制度本质所决定,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尤其是各个王朝末期的腐败,监察机构和官员贪脏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选官制度: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如何演变的?你如何认识古代的选官制度?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可以表现出“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评价:A、“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继承祖上的权位。此选官制度使官吏来源被贵族垄断,不利于有用人才的选拔。B、“察举制”则是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此制度虽在当时看来比较完善,但各方面都体现出封闭的特征。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C、隋唐以后实行的“科举制”是考试选官的制度,虽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提高了行政效率。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条目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59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