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高中思想政治课标的说明
1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解析一、高中课程标准的依据要求及基本理念(一)依据和要求:1.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系列文件为依据,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2.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依据,跟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3.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依据,充分体现本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总之:体现德育课程的性质要求,表达课程改革的基本追求,反映高中阶段的教学特点,是整个研制过程中我们始终关注的因素。(二)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其中后三个基本理念是新课标突出的新内容.二、课程框架设计的基本思路首先,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多样化的发展需要,新课程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分层次,分类别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选择的课程,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其次,增强课程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多方面能力的发展结合起来;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拓宽学生发展渠道,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高中思想政治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8个学分,设4个课程模块。●选修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共12个学分,设6个课程模块。●各课程模块均为36学时,经考核合格,可获2个学分。●课程模块的开设顺序应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必修模块的学习主要在高中一,二年级完成。●本课程必修部分每周2学时,各课程模块的教学以一学期为单位。(一)整合课程内容的原则知识目标: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服从并服务于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展。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的主导。2课程目标特点:内容选择:学科概念决定知识点思想政治观点决定知识点。组织方式:只遵循理论逻辑不违背理论逻辑,更合乎生活逻辑。力求平衡(二)确立必修课程总体框架的思路。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是课程的本质特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领内容目标的灵魂。以生活逻辑为主线是整合课程内容的方法论基础。必修课程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设置三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这四个课程模块的建构,贯彻了整体规划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德育课程体系的思路,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又体现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将成为本课程的重要内容。图示: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核心概念:求真务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思想政治观点是主体。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政治文明)核心概念:民主政治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精神文明)核心概念:先进文化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物质文明)核心概念:市场经济学科知识生活关切应用性思想政治观点理论性3特点:1、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领课程内容目标的灵魂。2、涵盖了当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新的要求。3、有利于建构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课程框架,更好地体现课程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发展的追求。4、贯彻了整体规划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思路。图示:以经济模块为例:课程整合生活与消费投资与创业收入与分配面对市场经济生活主题生活的体验生活的创造生活的规划生活的“舞台”生活逻辑如何花钱如何挣钱如何管钱如何发展初中:强调成长历程: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建构的基础。倡导综合方式: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的整合。高中:经济、政治、文化这三大社会生活领域是课程建构的基础。生活逻辑是主线,学科知识是支撑高校:学科体系是课程建构的基础。理论知识是课程内容的主体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生活与消费投资与创业收入与分配面对市场经济公民与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当代国际社会文化与生活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4学科知识消费的意义投资的意义财政的意义经济建设的意义价值观消费者创业者管理者建设者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方案:以生活主题为基础;以思想政治观点为统领;学科知识是连接这两点的桥梁。三、必修课程内容标准的呈现方式用具有整合意义的主题表达一级内容目标,呈现课程的组织体系。用行为目标的陈述方式表达二级内容目标,呈现具体的内容标准。比较:呈现方式现行课程标准实验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意义以知识点的规范为主导:左栏展示知识点的标准答案;右栏提供对其程度和范围的要求;维度单一。以能力发展的目标为主导:左栏通过行为要求使内容目标化;右栏对其实施要点和活动提供提示和建议;维度综合。教学内容的把握更关注表达“知识点”的精确性,注重于规范“教什么”“学什么”,而没有学习过程方面的要求。采取能力目标的细目化、内容化方式,把过程性要求也作为目标设置,兼具过程性和结果性两方面要求。教学内容的呈现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提出了“基本要求”,但仍采用罗列标准化知识要点的传统方式,并不对学习行为提供具体指导。教学内容的呈现不以展示标准答案为中心,而注重针对有关内容的学习行为和表现,提出个性化的要求和指导。注重于表达实施内容目标的规则,而不是单纯浓缩、复制学科知识,具有较大的开放性。采用行为目标的陈述方式,使内容要求外显化、个性化,从而可把握、可操作、可考评,具有更强的规范效力。个性化的行为动词可表达对相关内容不同意义的要求和评价角度。要求意义行为动词指认事物特性、归属、来源识别、区分、辨认、了解、选用、找出、观察等再现事实内容、过程、表现、形式、状态描述、引述、描绘、列举、概述、简述、表明、展现、回顾等5澄清概念成因、实质、性质、理由分析、辨析、解析、剖析、辨识、说明、比较、解释、阐释、揭示、理解、归纳等审视价值真假、优劣、利弊、好坏、取舍体察、评估、评析、评判、评述、评价、把握、品味、发掘、赏析等支持某种论断采纳一个见解;为某一立场辩护领会、明确、认同、确认、确信、领悟、探寻等采取某种行动经历其过程;演示其方法考察、汇集、运用、尝试、感受、感悟、探讨、体验、寻求、模拟等例如,描述(行为动词)几种消费心理(条件);比较(行为动词)消费行为的差异(条件);辨析(行为动词)消费观念的变化(条件),树立(行为动词)正确的消费观(预期表现)。又如,评述(行为动词)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条件),感受(行为动词)经济全球化进程(行为条件),明确(行为动词)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预期表现)。其中,表达结果性目标的行为动词,更强调明确的指向;而表达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则往往是体验性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何控制内容总量四、选修课的确定及其设计思路选修课程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一)确定选修课程的思路。从选择性的意义上看,课程模块的设置,应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的要求。从把握课程在教学层次上的定位来看,课程模块的呈现,主要考虑了两方面关系。《科学社会主义常识》1、思路:较为系统、较为集中的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2、问题:课程名称;与其它课程内容的关系。《经济学常识》1、思路:综合了两种方案2、问题:课程名称似不大贴切;内容是否太难。《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1、思路:着眼于“三个面向”,通过国际比较、鉴别的方式,进一步认识、把握我国政治制度的优点和特点。2、问题:如何以介绍典型国家形式为框架,通过常识性的内容揭示其国家性质;如何从国情出发,说明现代国家管理形式和结构形式的选择。《科学思维常识》1、思路:着眼于思维的具体过程、规则和方法,侧重于技能性和应用性价值。62、问题;哲学、心理学对思维的说法有差异;对于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说法有歧义。《生活中的法律常识》1、思路:把法律教育与生存教育结合起来的应用型课程。2、问题:为什么以民法和诉讼法作为主要内容?为什么没有把它作为必修课安排?《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1、思路:现代公民道德建设与现代应用伦理的整合2、问题:讲公民道德建设是否同以往课程内容重复;应用伦理的有关专题是否过于“难讲”。(二)选修课程的呈现方式课程模块的序言:着眼推介功能。内容标准的呈现:更具专题特征。五、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其一,突显观点:以生活主题为基础,以思想政治观点为统领,整合教材内容。其二,注重过程:在新的课程观、知识观、教学观的支持下,体现新的教材观。(一)达成思想政治观点目标的“路线图”思想政治观点的确立(基本价值观)目标的意义从生活的主题中提炼生活的主题来自学生面对的问题问题的内容通过思维活动来呈现在思维活动中运用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支撑目标的意义生活主题基于案例基于问题基于情境内容目标的意义思想道德: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学科知识;基本概念、原理、观点和方法7(二)引申特定学科知识的“路线图”学科概念、原理、观点的形成(学科知识)六、现行教材与本教材的比较比较1现行教材:课文的主体是提供相关学科的概念、原理和观点,表达概念、观点、结论、事实和各种信息的既定规范,辅之以具有可读性的例证。新编教材:课文的主体是启动、牵引思考和体验探究的过程,注重提供形成概念、观点、结论和事实的途径。包括描述有意义的生活经验;案例的分析、辨析、评估;引申、提炼或借助相关学科的概念和方法。+比较2现行教材:活动的设计与内容的陈述相分离;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呈现同情境无关;研究性学习作为单独的活动方式来设计,并限定于单一过程或技能的示范。新编教材:在相关情境之中,综合动手和动脑的操作、认知和程序性技能完成一项活动,一并呈现过程与方法,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体现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活动设计作为教材基本内容的呈现方式。∧情境(生活经验)问题(是什么)辨认(是不是)评估(值不值)表现(怎么办)学科知识(概念、术语、原理)+论证(观点、结论)+例证(数据、事例)+活动设计〓课文(学科知识:概念、术语、原理+论证:观点、结论+例证:数据、事例)×活动设计〓课文关注点:是否有明确、权威的定义。定义是否全面、严谨,合乎学科规范。关注点:是否提供了思维的路径和空间。是否促使学生自己得出并表达结论。8比较3现行教材:在没有对问题的发生进行解释时,就对有关问题给出答案;把强化思维过程的有关提示或栏目设计,主要用于演示和证明结论。新编教材:思维活动贯穿在展开教材内容的全程,尤其注重提供引领学生思考的路径、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并提供解释各自想法的机会。比较4现行教材:课文的基本架构,是学科概念、术语、观点的集合和分解;学科的逻辑框架,是展开教学内容、组织教材体系的基础。新编教材:学习过程的步骤、程序和策略,是呈现教学内容、组织教材体系的基础,强调在思维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感悟、把握学科知识的意义。“教本”:教书过程是主导“学本”:学习过程是主导≠学科概念子系统概念子系统概念子系统概念学习专题生活经验经历和策略预期表现适于接受性的教学进程:“目标——策略——评价”适于研究性的学习进程:“活动——体验——表现”
本文标题:高中思想政治课标的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64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