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五单元知识点+习题+方法规律总结
1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一)1.了解教材上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有关实验分析和结论等实验内容。2.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原因。3.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反应后剩余物质质量变大、变小、或不变的原因”。4.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反应过程中消耗某反应物的质量或生成某物质的质量。1.教材上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⑴用白磷燃烧探究质量守恒实验:正确称量方法是反应前后都称量密闭容器的总质量;气球作用:防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将瓶塞顶开。结论是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实验结束冷却后发现,与反应前相比,气球变得更瘪了,原因是红磷燃烧耗掉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使装置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锥形瓶底要放少量细沙,原因是防止燃烧放热炸裂瓶底。⑵用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探究质量守恒:反应文字式为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符号式为Fe+CuSO4═Cu+FeSO4,反应现象为铁钉表面出现红色金属,蓝色溶液变为浅绿色。实验结论是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此实验中,锥形瓶口用胶塞密封,原因是防止溶液中水分蒸发,或空气中某些气体被溶液吸收,而影响称量结果。⑶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将小试管中的稀盐酸倒入碳酸钠粉末中时,反应现象是固体减少并产生气泡。实验后称量结果是反应后总质量比反应前少了;原因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跑掉了。若仍用此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改进方法是在密闭容器中反应,且反应前后都称量密闭容器的总质量。⑷用镁带燃烧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镁带燃烧的文字式为镁+氧气═══氧化镁,符号式为Mg+O2═══MgO。称量发现,反应后的固体反而比反应前镁的质量少了,原因是燃烧生成的氧化镁有一部分形成白烟跑掉了,还有一些粘在坩埚钳上。⑸小结:①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②对于用有气体生成或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不应在开放体系内进行实验(如在烧杯内反应),正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方法是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且反应前后都称量密闭容器的总质量。同时也要考虑装置内的压强变化,还要防止装置漏气等因素导致实验失败。2.质量守恒定律:点燃点燃教材重点学习目标2⑴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⑵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质量、个数都不变。3.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简单问题:简答题格式:①说出反应方程式;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质量上的相等关系;③简单分析一下反应后质量“变大、变小或不变”的原因。⑴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的固体比原铁丝质量大了,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遵守。因为铁与氧气点燃时生成了四氧化三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铁和氧气总质量等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质量。氧气参加反应,所以生成的固体质量变大了。⑵解释高锰酸钾加热后剩余固体质量为何变小了?因为高锰酸钾加热时生成了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质量等于生成的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总质量。其中氧气跑掉了,所以余下的固体质量减少了。4.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问题(填空题答题格式——直接分析即可):⑴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完毕后,容器内剩余物的质量比反应前少,原因是生成氧气跑掉了。⑵某同学用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在烧杯内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发现反应前后质量也守恒,原因是反应中既无气体参加也无气体生成。⑶如右图所示,在密闭容器中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称量发现,反应后密闭容器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少了,原因是胀大的气球受到空气的浮力作用。5.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计算:⑴10g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所得固体质量为13.2g,则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3.2g。⑵16g高锰酸钾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14.4g,生成氧气质量为1.6g。⑶10g甲与20g乙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丙和若干丁物质,则生成丁物质8g。1.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提醒:①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是“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所以不能用于解释物理变化中的质量变化,即对物理变化无意义,如1kg水冷冻后能结成1kg冰块是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阐述的;②质量守恒定律强调“参加化学反应”,即对过剩的反应物不在其研究之列;如,不能简单的认为“2g氢气与3g氧气完全反应即可生成5g水”,要通过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判断真正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和真正生成的物质的质量;③有些化学反应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因此“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包括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若气体跑掉了或沉淀从溶液中过滤出来了,会导致反应后剩余固体或剩余液体总质量减少,不可误认为违反质量守恒定律。而反应后剩余物减少的质量恰好就是逸散的气体质量,或从溶液中过滤出去的沉淀物的质量。2.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设计:利用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均不相同的化学反应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实验方案也是不同的,但基本原则是:反应容器必须密闭,不能与外界有物质交换,尤其是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且反应前后都要称量密闭容器的总质量。过氧化氢溶液MnO2教材挖掘/教材拓展方法提炼/规律总结基础演练3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变小B.镁条比燃烧后所得氧化镁的质量小C.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不变D.50g水与50g酒精混合质量为100g2.下列现象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湿衣服晾干后质量变小B.5g糖溶于95g水得到100g糖水C.在空气在加热汞所得固体质量变大D.100g酒精敞口放置后质量减轻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B.氢气参加化学反应时,氢分子发生改变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分子均匀的混合在一起D.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NaCl的水溶液,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A.KNO3B.H2C.Cl2D.NaOH二、填空题5.(1)铁在氧气中燃烧后所得固体质量比铁丝质量大了,原因是。(2)蜡烛燃烧后变短、质量减轻,原因是。(3)15氯酸钾和5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15.2g,生成氧气g。(4)30g某浓度过氧化氢溶液与5g二氧化锰在锥形瓶中完全反应后,称得瓶内剩余物总质量为33g,生成氧气质量为g。5.(1)氧气参加反应了(2)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逸散了(3)4.8(4)2三、简答题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留下的灰烬比木炭轻。6.木炭燃烧时,其主要成分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由于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所以留下灰烬比木炭轻。一、简答题8.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两端各放一个等体积、等质量的铺有一层细沙的锥形瓶,向锥形瓶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的红磷(左端)和硫粉(右端),将锥形瓶塞紧,此时天平保持平衡。分别加热红磷和硫粉使之充分燃烧。回答下列问题:(1)燃烧结束并冷却后,将锥形瓶放回到天平上,为什么天平仍保持平衡?(2)如果燃烧结束并冷却后,打开两个瓶塞,过一会儿,再将锥形瓶和瓶塞均放回到天平上,天平指针会发生偏转,为什么?能力提升48.(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质量,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硫质量。反应前两端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反应装置始终密闭,反应后左右两端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依然相等。(2)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导致瓶内气体减少,打开瓶塞后空气进入补充,左端增加了新入空气的质量,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打开瓶塞后瓶内二氧化硫气体会逸散一些,外界空气进入补充气体体积,因二氧化硫密度大于空气,导致逸散的二氧化硫气体质量大于等体积的空气质量,导致右端总质量减轻。所以天平指针偏左。9.如图所示,将蜡烛和装有碱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混合物)的玻璃管固定在已调平的天平左盘,往右盘加砝码至天平平衡。点燃蜡烛,使燃烧产物全部被碱石灰吸收。(1)蜡烛燃烧过程中,天平的(填“左”或“右”)___盘逐渐下沉。(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天平失去平衡的原因。9.⑴左⑵蜡和氧气点燃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蜡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因生成物被碱石灰吸收而没有减少,却增加了氧气的质量导致左盘质量变大。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二)1.知道一个化学方程式所能提供的信息。2.会运用“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解释实际问题,或结合化学式计算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等。3.会运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解释实际问题,或判断反应物、生成物组成元素、分子构成等情况。4.会通过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差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列出反应关系式并能进行有关判断。相对原子质量:C12O16H11.从物质种类、和定量角度总结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以C+O2═══CO2为例。123244①碳和氧气点燃时能生成二氧化碳;(性质方面)②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点燃时能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粒子个数方面)③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点燃时能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质量方面)点燃教材重点学习目标52.总结质量守恒定律中蕴含的三大规律——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原子守恒:⑴质量守恒含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⑵元素守恒含义: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⑶原子守恒含义: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3.补充反应:⑴在空气中加热铜,现象是红色固体变黑,反应文字式为铜+氧气═══氧化铜,符号式为Cu+O2══CuO。⑵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现象是黑色固体变成红色,试管口有水珠,反应文字式为氧化铜+氢气══铜+水,符号式为CuO+H2══Cu+H2O。4.会运用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原子守恒”进行简单计算、有关判断并能说明理由:⑴会通过简单的化学式计算判断物质的组成元素:某有机物4.6g完全燃烧产生8.8gCO2和5.4g水,则此有机物一定含C、H、O元素。【解析】:读题可知反应关系式为:有机物+O2————C.O2+H.2O。4.6g8.8g5.4gC元素=8.8g×4412=2.4gH元素=5.4g×182=0.6g2.4g+0.6g=3g<4.6g因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均不变,生成物中含有C、H、O元素,而燃烧过程中的氧气只能提供氧元素,所以此有机物中一定含C、H元素;若C、H元素质量之和等于4.6g则此有机物只由C、H元素组成而无氧元素,若C、H元素质量之和小于4.6g,则此有机物除C、H元素之外,还含有O元素。⑵有两瓶有机物,均由碳、氢、氧元素组成。为鉴别它们,可通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测定生成物的质量来进行区分,请说明其中的道理。因为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都不变。二者都含碳氢氧元素,完全燃烧后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可算出碳氢元素质量,进而可算出碳氢元素质量比。再与这两种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对照即可区分。⑶潜水艇里常用一种化合物,将CO2转化为O2同时生成Na2CO3,据此推断该化合物中一定含哪些元素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说明理由。一定含Na、O元素。因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不变。由于生成了碳酸钠,而二氧化碳中没有钠元素,所以此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钠元素。又因CO2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2,而Na2CO3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3且同时又生成了氧气,说明CO2所含O元素不足以产生Na2CO3和O2,所以此化合物中也含一定量氧元素。5.会通过反应前后质量差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物质XYZW反应前质量/g103900反应后质量/g3.23待测3.2A.W可能是单质B.Y可能是催化剂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解析】:法一:X反应后减少了6.8g故为反应物写在等号左边(
本文标题: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五单元知识点+习题+方法规律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94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