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牦牛常见病的治疗1.牦牛炭疽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人、畜共患病。本病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夏秋温暖多雨季节和地势低洼易于积水的沼泽地带发病多。多年来,牦牛产区有计划、有目的地预防注射炭疽芽胞苗,取得良好的效果。由过去的地方性流行转为局部地区零星散发。发生疫情时,要严格封锁,控制隔离病牛,专人管理,严格搞好排泄物的处理及消毒工作,病牛可用抗炭疽血清或青霉素、四环素等药物治疗。2.牦牛布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人畜共患病。牦牛、绵羊、犬、2马鹿、旱獭及灰尾兔等均可感染此病。能引起生殖器官、胎膜及多种组织发炎、坏死。以流产、不育、睾丸炎为主要特征。母牦牛感染布病后除流产外,一般没有全身性的特异症状,流产多发生在妊娠5-7个月时;公牛患布病后出现睾丸炎或附睾炎;犊牛感染后一般无症状表现。在牦布病免疫学预防方面,先后用布氏杆菌M5号菌苗、19号菌苗、S2号菌苗等进行气雾或饮水免疫;用MB32弱毒菌苗,进行皮下接种,室内、外气雾免疫,免疫期达一年以上。牦牛饲牧人员要加强自身的防护,特别是牦牛发情、配种、产犊季节,要搞好消毒和防疫卫生工作。3.牦牛巴氏杆菌病(牦牛出败)巴氏杆菌病又称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多种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以高温、肺炎、3争性胃肠炎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故又称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1岁以上牦牛发病率较高,分为急性败血型、水肿型和肺炎型。以水肿型为最多。病牛往往因窒息、虚脱而死亡。病程12-36小时。多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秋冬季节发病较多。早期发现该病除隔离、消毒和尸体深埋处理外,可用抗巴氏杆菌病血清或选用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治疗。预防注射用牛出血性败血症疫苗,肌肉注射4-6毫升,免疫期为9个月。早期发现该病除进行隔离、消毒和尸体深埋处理外,可用高免血清、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治疗。4.牦牛沙门氏菌病沙门氏菌病又称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4属的一种或多种血清型的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人和动物的一种疾病的总称。尤其是对幼畜危害严重,其中以15-60日龄的犊牛发病较多。一般病初时体温升高(达40-41℃),呼吸急促,咳嗽或表现肺炎症状,流浆性鼻液,后变为黄白色的粘性鼻液;哺乳次数减少,采食异物(毛、泥土等);眼红并肿胀、流泪;病重时肛门红肿且所排粪便呈白色或混有未消化的乳块。发现病牛要及时隔离治疗。发病初期用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配合治疗,可收到一定疗效,也可用特异性免疫血清治疗。预防注射牛副伤寒氢氧化铝灭活疫苗,1岁以下1-2毫升,一岁以上牛注射两次,每次2毫升(间隔10天),免疫期6个月。5.犊牦牛大肠杆菌病犊牛大肠杆菌病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5(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犊牛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剧烈腹泻、脱水、虚脱及急性败血症。犊牦牛大肠杆菌病在牧区普遍存在,多发生于生后1~4日的犊牛。国内对犊牛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颇多。阿坝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何世明等自制高免血清,结合应用抗生素、呋喃类药物获得显著治疗效果。预防注射牛副伤寒氢氧化铝灭活疫苗,1岁以下1-2毫升,一岁以上牛注射两次,每次2毫升(间隔10天),免疫期6个月。6.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牦牛牛肺疫)牦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牛丝菌霉形体引起的一种接触决策慢性或亚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呈现纤维素性肺炎和胸膜肺炎症状。病初只表现干咳、流脓性鼻液,采食及反刍减少,以后随病程发展,病牛日见消6瘦,呼吸困难,颈、胸、腹下发生水肿,约1周后死亡。无特效药物,发病早期用四环素和链霉素有一定的疗效。用牛肺疫兔化绵羊化弱毒冻干菌免疫注射,2岁以下牛注射1毫升,成年牛注射2毫升,肌肉注射,免疫期1年。在牧区推广应用,控制了牦牛牛肺疫的发生。7.牦牛钩端螺旋体病牦牛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的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8.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析杆菌引起的人和畜禽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病原为牛型结核菌。用结核菌素进行皮内变态反应是诊断牦牛(畜禽)结核病的主要方法,但由于牦牛个体不同,结核菌菌型不同等因素,目前还不7能将病牦牛全部检出,有时还可能出现非特异性反应,因此在不同情况下要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病原学诊断等方法进行综合判断。近年试用荧光抗体技术诊断结核病。应加强定期检疫,对检出的病牛要严格隔离或淘汰。若发现为开放性结核病牛时,应立即进行扑杀。除检疫外,为防止传染,要做好消毒工作。犊牛出生后进行体表消毒,与病牛隔离喂养或人工喂健康母牦牛的奶,断奶时及断奶后3~6个月检疫是阴性者,并入健康牛群。对受威胁的犊牛可进行卡介苗接种,1月龄时胸部皮下注射50-100毫升,免疫期为1-1.5年。9.犊牦牛弯曲菌病弯曲菌病又称弯曲菌肠炎,是由空肠弯曲菌引起的一种新的人畜共患急性腹泻病,8主要危害幼儿和幼畜。临床上以发热、腹泻、腹痛为主要特征。氯霉素、四环素、痢特灵等药物均有明显疗效,酸乳和乳清对犊牦牛弯曲菌病有防治效果。10.牦牛嗜皮菌病嗜皮菌病是由刚果嗜皮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皮肤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牦牛均可发病,主要表现为口唇、头颈、背、胸等部的皮肤出现豌豆大至蚕豆大的结节。发病后精神、食欲无显著变化,呈慢性经过,大多可自愈。发现病牛隔离治疗,患部剪毛清洁后,涂擦5%灰黄霉素液体石蜡合剂或热硫磺石灰水,每日一次,一般7天可完全治愈。11.牦牛皮霉菌病皮霉菌病是由多种皮霉菌引起的畜禽和人的体表质化组织(皮肤、毛发、指甲、爪、9蹄等)的传染病,不侵害皮下深层组织。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用5%灰黄霉素液体石蜡油合剂涂擦,每日一次,一般7日可愈。12.牦牛肉毒梭菌中毒病肉毒梭菌中毒病简称肉毒中毒,是因吸收肉毒梭菌毒素而发生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毒病。据观察牦牛梭菌中毒病多发生于成年母牦牛,尤其是泌乳期的母牦牛。在防治方面,青海省曾用自制高免血清治疗早期病牛。由青海省兽医生物药品厂制造的肉毒梭菌C型明胶菌苗,已列入部颁《兽医生物药品制造与检查规程》。现又试制小剂量的肉毒梭菌C型干粉苗,使用方便。13.牦牛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具有高度的接触传染10性。牦牛及易感染口蹄疫,人也可感染发病。临床上以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疡为主要特征。口蹄疫病毒具有多型性,在牦牛中流行的口蹄疫病毒型为O型和A型(A型死亡率低,O型死亡率高)。口蹄疫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强,尤其能耐低温,在夏天草场上只能存活7天,而冬季可存活195天。每年春秋两季分别用O型和A型疫苗进行预防注射。一旦发病,除对疫区进行封锁外,必须进行焚烧深埋处理。14.牦牛粘膜病牛粘膜病又称牛病毒性腹泻,是由披风病毒科瘟疫病毒属的粘膜病毒引起的牛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多数呈隐性感染。急性病例呈现发热、白细胞数减少、口腔及其他消化道粘膜出现糜烂或溃疡、腹泻等症状。慢11性病例常有持久感染症状。在免疫学预防研究方面,陈永等研制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OregonC24V冻干弱毒疫苗,用来预防牦牛粘膜病有很好的免疫效果。但该疫苗目前成本较昂,对怀孕母牛不够安全。西南民族学院试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牦牛粘膜病取得满意效果。15.牦牛牛瘟牛瘟俗称炀肠瘟、胆张瘟。是由牛瘟病毒引起的偶蹄兽尤其是牛换刀性、发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各粘膜特别是消化道粘膜的发炎、出血、糜烂和坏死。政府组织大批兽医人员,参加牛瘟防治工作,并组织专门力量,研制适合于牦牛免疫的疫苗—绵羊适应山羊化兔化牛瘟苗(绵羊兔毒),控制了牦牛牛瘟流行,至1955年在全国范围内消灭了牛瘟。1216.牦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牦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一种地方性流行性眼病。通常呈急性经过。临床特征为眼红膜和角膜眼显发炎、大量流泪、不同程度的角膜浑浊或呈乳白色。国内用3~5%弱蛋白银溶液或氯霉素眼药水或青霉素溶液滴眼均有效。二、主要寄生虫病防治1.牦牛肝片吸虫病肝片吸虫病又称肝蛭,由吸虫纲片形科肝片吸虫寄生在肝脏胆管、胆囊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或胆囊炎,伴发全身性中毒和营养障碍,表现为腹泻、消瘦、胸下水肿等症状,常造成大批死亡。人偶有感染。牦牛肝片吸虫病,分布普遍,感染率为20~50%,感染强度大(1-100条)。13牧民们知道沼泽低湿地带放牧牛、羊,容易感染肝片吸虫病。因此他们对利用沼泽地有丰富的经验,(1)春季一般是半天利用沼泽地、半天利用干燥地放牧,暴雨后不利用沼泽地;(2)每年冬季轮换烧沼泽地,以消灭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锥实螺。患牛用丙硫苯咪唑、蛭得净、肝蛭净等药物进行治疗性驱虫。预防性驱虫应在每年12月至翌年1月进行。2.牦牛棘球蚴病牦牛棘球蚴病又称牦牛包虫病,是由某些绦虫的中绦期囊体—棘球蚴寄生肝、肺等脏器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对人畜的危害都严重。在我国牧区分布广泛。在四川感染率达88.84%,其感染强度从数个至十余不等。病牛随肝肺脏内棘球蚴的长大,出现消14瘦、反刍无力、臌气,有的出现黄疸或喘气、咳嗽,严重者因乏弱、窒息而死亡。由于棘球蚴寄生在肝肺脏的深处,收益临床诊断、治疗受很多条件限制,主要防治的措施是对狗驱虫,加强牛羊的屠宰管理,对寄生棘球蚴的肝脏肺脏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严禁喂狗。3.牦牛的肺丝虫病牦牛的肺丝虫病主要由圆形亚目网尾科网尾属的胎生网尾线虫寄生的气管和支气管引起,主要危害犊牦牛,病牛主要症状为咳嗽、气喘或呼吸困难、流黄色脓性鼻液、食欲减退、消瘦或贫血。多在冬季死亡。流行区在冷季前可普遍驱虫,感染犊牛可随时驱虫。用四咪唑每千克体重5毫克、左旋咪唑每千克体重6毫克和丙硫苯咪唑每千克体重30毫克,均为一次性口服。以及伊15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2毫克,一次皮下注射,均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4.牦牛胃肠道线虫病牦牛胃肠道线虫病,在我国牦牛分布地区广泛存在,且多为混合性感染,是牦牛群中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感染牦牛因寄生线虫吸血,引起贫血、眼结苍白、消瘦、消化紊乱及腹泻、下颌间隙水肿,被毛粗乱,严重者致死。在冬、春季对牦牛驱虫,有良好的预防冷季乏弱的效果。用国产5%磷酸左旋咪唑注射液4-6毫克/千克体重的剂量皮下注射,丙硫苯咪唑按30毫克/千克体重的剂量一次口服,对牦牛捻转血矛线虫、仰口线虫、结节虫、毛首线虫的驱虫率为100%。5.牦牛球虫病球虫病是由孢子虫纲艾美耳球虫科中的16多种寄生性的球虫引起。对牛、兔的危害较严重,特别是幼龄动物。本病广泛分布,尤其潮湿地区往往呈地方性流行及大批死亡。本病用SMP和青蒿制剂治疗有效。氯苯胍10~20毫克/千克体重日量,早晚内服,疗效达95.06%。6.牦牛牛皮蝇蛆病牛皮蝇蛆病是危害较严重的一种蝇蛆病,在牦、犏牛中流行极为普遍,青海、甘肃个别地区曾发现有人感染牛皮蝇幼虫,并引起严重病症的报道。用伊维菌素按每50千克体重皮下注射1毫升,以倍硫磷原液按每100千克体重0.5~0.6毫升剂量肌肉注射和倍硫磷微型胶囊按每100千克体重7~9毫克皮下包埋的效果为好,杀虫率均为100%。7.牦牛的外寄生虫17牦牛的外寄生虫,主要有腭虱、毛虱、蠕形蚤、蜱等。主要寄生在体表被毛稀少的部位,在胸背部、肩胛部,一般全身都可见到。寄生在颈部、肩胛部、臀部。牦牛感染外寄生虫表现为躁动不安,影响采食或卧息反刍,致生长缓慢、贫血、产奶量下降,体重降低甚至死亡。牦牛感染外寄生虫后,首先对棚圈、用具等进行消毒杀虫,并用敌百虫、蝇青灵、螨净、羊癣灵、倍硫磷等涂擦患部或喷洒、药淋及药浴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也可用伊维菌素按每50千克体重皮下注射1毫升,可驱杀所有的体表寄生虫,且安全可靠。8、牦牛脑包虫病牦牛脑包虫病是由寄生于狗、狼、狐等体内的多头绦虫的幼虫—多头蚴寄生于牦牛脑部而引起,故又称牦牛多头蚴病。由于寄18生于脑的部位不同,病牛的表现有异,主要症状有食欲减少、呆立、垂头直行、侧转圈、反射迟钝、角膜浑浊等。随着虫体增大转圈半径变小,后期病区头部变软。预防和治疗该病可用吡喹酮,每千克体重口服30毫克。患病后期用手术摘除效果好。为有效防制该病发生,应对其病原的最终宿主—狗进行定期
本文标题:牦牛常见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97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