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直流高压作用下空气间隙的击穿实验一、实验目的空气作为大多数绝缘结构的绝缘介质,其绝缘性能与外施电压的幅值、波形、大气条件、电极形状等多种因素有关。本实验通过对直流高压作用下“尖—板”或“尖—尖”或“板—板”间隙放电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对极不均匀电场(或稍不均匀电场)中电极的形状、电压的极性,间隙的距离及极间障对间隙放电的影响。通过认真观察各种情况下的放电现象,分析与掌握影响气体间隙击穿的因素。全面了解高电压试验的注意事项,掌握高压直流的产生与高电压测量的基本方法。二、实验内容1.讲解高压试验注意事项,简要介绍高压试验室。2.当放电间隙采用不同的电极时,了解放电电压与间隙距离的关系。具体电极有“负尖—正板”、“正尖—负板”、“板—板”、“尖—尖”等。3.当放电间隙中加极间障(绝缘纸)时,了解放电电压与间隙距离的关系。包括在“正尖—负板”、“负尖—正板”中加极间障(绝缘纸)。三、实验接线图及高压实验设备简介实验接线图如图5-1。图5-1直流间隙击穿实验原理图T:试验变压器,型号为YD150/6kVA;R1、R2、R3:水电阻(限流或保护用);D1、D2:高压硅堆,型号为2DL100/1;C1、C2:脉冲电容器,参数为100kV,0.01μF。测量用的电压表、调压器及相关的保护设备均在试验台上,也可以用静电电压表直接测量直流高压。四、实验步骤1.首先,从外表上认识高压试验设备及有关测量表计、操作控制台柜;然后,连接并检查实验线路;擦拭实验电极(尖或平板)表面,并装好电极,仔细将两电极移至接触,此时电极间距为零,读出与电极相联的标尺上的读数,并以此数值作为零点,然后移动电极至所需的数值。也可以借助三角板测量间距。2.实验人员撤离高压场,取下接地棒,熄灯(操作台上灯开亮)。合上开关K,缓缓升压(3KV/S为宜),直至间隙击穿(放电),同一时刻读出放电压值(如在较低电压下偶然放电,不计入该数据)。每一距离做三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放电电压值。[注意]:①每次放电后应立即将电压迅速调到零,稍等后再升压。②每次调整极间间距时,必须将电压调到零,断开电源,并挂好接地棒,充分放电后方可进行操作。③做完一种电极的间隙击穿后,更换电极重复上述步骤。3.保持极间距离为4cm(以正尖---负板为例),中间加入纸屏障,类似上述方法操作并记录放电电压,改变极间障的位置,重复实验。[注意]:极间障起火后应立即将电压调至零,并挂好接地棒,充分放电后方可进入围栏内灭火。五、数据记录表格1.正尖—负板,数据记录于表5-1中。表5-1正尖—负板数据记录表极间距离(cm)1.02.03.04.05.0击穿电压(KV)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VV0=V/δ2.负尖—正板,数据记录于表5-2中。表5-2负尖—正板数据记录表极间距离(cm)0.51.02.03.04.0击穿电压(KV)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VV0=V/δ3.板—板数据,记录于表5-3中。表5-3板—板数据记录表极间距离(cm)0.51.01.52.03.0击穿电压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KV)平均值VV0=V/δ4.尖—尖,数据记录于表5-4中。表5-4尖—尖数据记录表极间距离(cm)1.02.03.04.05.0击穿电压(KV)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VV0=V/δ5.正尖—负板加纸屏障(取正尖—板距离为S=4.0cm,加纸屏障后,设纸与正尖的距离为S1,改变S1的大小),数据记录于表5-5中。表5-5正尖—负板加纸屏障数据记录表极间距离(cm)0.51.01.52.03.03.5击穿电压(KV)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VV0=V/δ[注意]:数据可以是电压表(交流)读数值,但该值并不是加在电极上的电压值(直流),需要根据电气接线图,找出读表值与加在电极上值之间的关系。应将交流电压表的数值22后方可得到直流侧的电压值。δ为大气校正系数,δ=2.9P/(273+t),P为大气压(单位是kPa),t为室内实测气温(0C)。如无记录可取1。V0为标准状态下的击穿电压。六、思考题1.“正尖—负板”与“负尖—正板”放电现象有何不同,为什么?2.均匀电场(当板与板电极较近时)与极不均匀电场放电有何不同?3.为什么本实验中加压时,交流高压表上的电压值至多只能加到35KV左右?4.接地棒有何作用?为什么要对高压设备放电后才能接触或操作?5.在同一坐标纸上对上述实验数据描出相应曲线,并进行对较分析。解释在小间距时,不同极性的“尖---板”放电曲线发生相交情况,且“负尖---正板”也会与“尖---尖”的曲线相交现象。
本文标题:高电压实验指导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18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