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等教育阶段的专业素质与五个观念周自坚(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桂林,541004)摘要:素质教育是保证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文章认为高等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最后阶段,为完成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保证毕业生的专业素质,需要深刻体会“系统论”、“科学观”、“工程观”、“实践观”及“学习法”,用这五个观念指导日常的教育教学,将这五个观念灌输到学生思想中。关键词:高等教育、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技能培训、科学观、工程观、实践观1高等教育阶段的素质培养人是二十一世纪决定经济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未来中国经济要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化,发挥中国人口优势,全面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劳动者的创新能力是根本途径和基本的保证。基于这一认识,国家加快了义务教育普及,素质教育的观点因此在中国教育界风靡。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在道德、身体、个性、文化、科学、心理、技能、创新等各方面素质【1】。只有将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全面素质上才能真正提升全体劳动者素质,为国家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素质培养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结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没有适当的家庭教育,缺少社会正面的影响,单依靠学校力量,完成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很多困难。只有用良好的社会风气影响家庭,在高质量的学校教育和家庭的影响下,素质教育的目标才能全面真正地完成。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当然也应该在素质培养上起到积极的作用。1.1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素质《高等教育学》中提出高等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尽可能了解本专业范围内科学的新发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熟练地运用外国语阅读专业书刊【2】。其中本科教育应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2】。这些表述说明,高等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主要任务是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本科学生具有从事专业工作、分析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这似乎与素质教育提及的学生应具备的“口头表达、动手、创造、适应环境、心理承受、人际交往、搜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目标没有明显的关系。但通过仔细思考,《高等教育学》关于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强调素质培养与高等教育阶段特定的学生条件和学校条件有一定的关系:首先,大学的学生年龄,心智基本成熟,在心理成长阶段中已经形成了自身为人处世的习惯和方式,素质形态已然成形。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第一次进入完全自我管理的阶段,是步入社会前体验群体生活的最好时机,可以亲身实践各种想法,强烈的个性不易让外界直接影响到个性素质。其次,大学管理为使学生适应未来步入社会的特点,采取松散管理的方式,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并不逐个介入,管理的重点集中在特殊和个别的群体,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更多地则透过学校文化氛围的营建来实现。第三,大学教育的专业传授过程中,为培养学生未来工作中独立工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突出强调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不再手把手将知识统统刻印在学生脑海里,这也隐含了自我教育的内容,是学生未来独立开展工作的基础。另外,人的素质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效果。一个好的优秀的素质是由一定的生活体验,经过长期的正效应积累而成,同样,恶劣的素质也是多种负效应积累的结果,不可能在教学教育中出现突变。学生个体已具有强大的独立倾向,在缺少外部强力约束的条件下,高等教育中的素质培养正是通过一些隐蔽的方式和个体实践,如校园文化、实践活动配合教师教学共同形成的,学校已不存在为培养某个素质而设置的具体部门。专业教师的素质培养任务应该通过专业教学的过程潜移默化地达成。好的素质需要学生、校园、社会多方面共同作用。因此高等教育阶段的素质培养不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而是在高等教育目标的要求下集中专业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可以有效地把握专业知识系统,掌握未来工作的方法和思路,为学生的未来,为祖国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通过专业素质的培养纠正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也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2高等教育中专业素质与五个观念将专业素质培养引入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涵,要做好这一工作需要高等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高等教育中的素质培养内容,其前提是充分理解五个观念,实践性地将五个观念贯穿到日常教育教学中。2.1高等教育的专业素质培养高等教育目标决定了除了专业知识我们还要关注专业素质,专业素质的培养不是通过课堂教学内容,而是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潜移默化实现的。只有认识到这点才会引导我们对高等教育的专业知识传授有新的认识。“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但只有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专业知识具有这样的特点,它是人们在某个专业领域的实践总结,纷繁复杂,不是背诵和记忆就能了然于胸,轻松应用,只有通过一定的实践和思考,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也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知识,取得更多的进步。那么什么是专业素质?怎样才算具备了基本的专业素质?对此笔者提出“一论、三观、一法”的标准,把这一标准应用到指导本科教学及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中是一个重要的前提。2.2“一论、三观、一法”“一论、三观、一法”就是“系统论”、“科学观”、“工程观”、“实践观”和“学习法”。缺乏对这五个观念的理解和实践,将制约学生未来的成长,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也必须对这五个理念有自觉的认同。首先“科学观”是认识科学是什么的问题。许多人会说,从小到大,我们不断地与科学接触,难道还不知道什么是科学,但问问大学生,能对科学有清晰的认识的只怕不多,即使工作多年的人,能清晰表达的也不多。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也不能深刻理解科学的含义,那么指导的学生对科学的理解也要出现偏差,更关键的是他的教学过程也会缺乏科学的思考。可以设想大学毕业生如果对科学没有一个相对正确的理解,仍然在未来的工作中采取一种非科学的态度,非科学的方法,那会对祖国建设造成多大的伤害。使每个学生深刻理解“什么是科学”是专业教育的最关键的一步。那么,科学是什么?科学起源于西方,强调理性、实证、逻辑和分类,对研究对象进行理性思辨:通过逻辑推理,进行系统、分类地处理和研究事物的实证方法就是科学。科学是通过逻辑、系统分类的理性思辨,和实证检验来达到的。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科学”才是人类发展的最根本的工具,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自觉地用科学的理念指导工作是所有素质中最重要的一种。而作为教育者只有充分认识科学,才能在每一次教育实践中自觉用实证、逻辑、理性来传授专业知识,避免凭空想象和无证地推理,据此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系统论”严格说从属于科学观,科学观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科学本身具有系统的特点,但系统观对专业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科学”的系统表现在它知识体系的各个层次的每个方面,象一棵树由根到干,再到枝、叶。在专业学习中,把知识区别出根、干、枝、叶,一方面是对知识的重要把握,另一方面,用系统的观点去分辨未知的事物的能力是更高级别的一种认知素质,是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工程观”则是工科学生特别要求掌握的一个观点,现实中,许多学生简单地认为工程是一个个实体项目的组合,或者是经验指导下的某个具体工作。学生抱着这样的思想参加工作,既可能对工作抱一个不正确的态度,也会对自身的发展产生阻碍。工程的本质是“科学的数字”,实体如果是以科学的数字为基础建设起来就可以称之为工程。某个专业是以科学的数字为基石,以数字做工具构建起来就可以称为工程专业。因此在工程专业的素质培养中不仅要强调理论的系统性,还要时刻提醒学生,数字是工程专业的生命,更确切地说精确的数字是工程的生命,把握住数字才是把握了工程的本质。相比以上几个概念,“实践观”则是高出其他观点的重要观点,因为它可以独立于其它观点作为个人的重要素质来评价。当前,许多学生感觉所学无用,长期疑惑的原因实际上是对实践观理解不够的结果。知识从来都是过去理论和经验在实践中的总结,是一种有别于个体自身实体的外在所得,它们是其他个体的实践总结。要将别人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只有通过实践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通常需要时间和个人的努力。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是知识传授的集中和速成体制,真正要将学得的知识转化成自身的知识还要未来工作的实践。理解到这一点,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增加实践的意识和内容,也能让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理解书本知识,为将来投入工作中树立信心。教育家B.F.Skinner说“如果我们将所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而这剩下的东西有人理解为自学的能力,或者说学习的方法。大学从本质上不是“职业培训班”,而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尤其是学习的方法,也是大学教育的重要方面。未来的工作必然不断遇到新问题、新领域,如何从一个新手迅速地成为一个熟练者,最终成为一个行家里手,需要有一个成熟的学习方法,这是高等教育要培养给学生的重要素质。3.3“一论、三观、一法”的启示通过对这些观点的分析,不难看到,高等教育必须通过专业教育强化的应该是学生在以上五个方面的认识,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把这五个方面的认识传达出去是高等教育重要的内容。一个毕业生如果在毕业时能自豪地认为已经理解到了以上五个观点,那么既使他不再从事本专业,既使忘记了众多的书本所学,既使所有的考试只是草草及格,那他仍可以视为合格的毕业生,高等教育也达到了既定的目标。作为教师深刻理解以上五个问题,教学思路也可以回到根本,在这五个观念的指导下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避免华而不实、缺乏重点或者拖沓繁杂的知识传授。知识的传授不是逐字逐句的讲解,而是使学生明白课堂的教学是专业系统中的一部分,它的掌握要经过亲身的实践过程,学生要记住的是这个系统的分类方法和解决思路。课堂上,教师要达到使学生系统掌握理论,培养积极开拓思考、注重科学和实践的素质目标,应加强授课阶段的过程管理,注重课堂的阶段性总结,弱化最后的考试和考核。比如:在一定阶段把理论系统一次性梳理;就实践问题从提出、分析到解决进行思路分析;对重要的实践问题专门提出,进行重复性练习;讲授过程进行多阶段的考核以替代原来的最终考核;尽可能将不同型式的实践引入到授课的每一个环节。要做好以上工作,需要在教学中时刻提醒教学的最终目标:即五个观点,也要灵活运用教材,注重讲授知识的方法和技巧,把课堂教学有机地与五个观点结合,最终才能有效地培养出学生对五个观点的认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3结论素质教育关系到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协调发展,是二十一世纪党和国家在教育事业上做出的重要决策。高等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承担着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学生具有初步从事专业工作能力的重要任务。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用“一论、三观、一法”指导教学工作,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能力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是专业素质的核心内容,需要每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深刻领会并投入实践。参考文献:[1]伍绍新冯双等《学生管理与素质教育及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5),p104-105[2]谢安邦主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8p37
本文标题:高等教育的5个观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22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