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考中准确猜读诗歌作品思想内容
高考中准确猜读诗歌作品思想内容诗歌鉴赏的方法一、从诗题入手读了题目,就等于了解了诗歌的大意。如前几年高考试卷中的诗歌,有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其中的“幽”就是诗的一、二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写环境的特点的体现;赵师秀的《约客》,交待了诗歌里的事件;元稹的《菊花》、虞世男的《蝉》、刘禹锡的《望洞庭》、雍陶的《题君山》都点出了创作的对象;有的诗题,干脆还直接透露出了诗人的感情,如元稹的《遣悲怀》表明了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是悲伤的。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表明诗歌写的是亲人久别重逢的惊喜及聚散匆匆的感慨。例:有人说《夏意》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你是否认同这一说法?请说出具体理由《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凉,石榴开遍透帘明。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答:认同。第一句中的“夏”直接点明这是夏天,第二句中的“石榴开遍”是夏天特有的景象,第三句“树阴满地”、第四句流莺啼叫写的也都是夏天特有的情景,所以说这首诗“无一句不切夏意”。例:阅读下面的诗,思考这首诗是如何表现“送”的?《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答:诗题里的“送”字透露了全诗所写之事件。诗歌紧扣“送”字着墨。楚江、建业点明“送”之地点,“微雨”点明“送”之天气,“暮”点明“送”之时间,从“雨”和“幕”中透露出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两句中的景物描写,实是诗人内心感受的反映,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留恋之情。“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更是诗人心中之感受,表达出对友人的怀恋和担忧。“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在送别时的伤心之情。二、从字词入手通过对诗歌中重点字词的理解,是诗歌鉴赏的第一步。只有正确理解了诗中重要字词的含义和用意,才能正确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才能准确鉴赏诗歌。王安石称诗歌的语言为“诗家语”,可见诗的用语和其他文体的用语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要重点注意诗中的重要词语,如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等,特别要注意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分析重要词语离不开全诗的主基调、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感情,所以还是得结合全诗进行分析。《玉楼春》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其中用得最妙的是“闹”,请你谈谈“闹”的妙处。《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分析:“闹”字把春意人格化了,把无生命的杏花化为有生命有感情的事物,把杏花在枝头开放比作很多有生命有感情充满活力的生物在玩耍打闹,从而写出了杏花竞相开放、争妍斗艳的景象和情趣,写出了一派春意盎然蓬蓬勃勃的生机。因此王国维认为“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例:你认为“闲着中庭栀子花”中的“闲”有什么妙处?《雨过山村》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答:用庭院中的栀子花闲着来反衬农家的繁忙景象,村姑们忙着做这做那,只有院子里的栀子花才闲着独自赏雨。例:阅读唐代严维《丹阳送韦参军》,体会“秋”字在诗中的作用。《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国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答:表面上“秋”是写时令,实际上是表达了当时作者的情绪,作者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从而表达出作者的千种离情,万般愁绪。例:阅读王昌龄的《闺怨》,体会“忽”字在诗中的作用。《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答: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来表示转折,让杨柳色忽然闯入她的眼帘,使她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感情一下子转为伤感。一个“忽”字将感情的这种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例:怎样理解《别滁》第三句中的“且”?《别滁》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答:“且”是“姑且”的意思。“姑且”和客人们一起开怀畅饮,借醉酒来进行自我安慰,来忘记别离的痛苦;写出了诗人表面轻快、坦然,实际上内心并不平静的痛苦心理。例:阅读《夜发分宁寄杜涧叟》,你认为应怎样理解后两句中的“醉”和“愁”?《夜发分宁寄杜涧叟》黄庭坚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答:因为诗人内心有忧愁,所以便整日“借酒浇愁”,整日想沉浸在“醉梦”中;满川的风月本是美丽的景致,这时也因为诗人的忧愁而变得一派愁容,这满川风月的愁容不是景色本身有什么需要担忧的,而是她似乎也在为我发愁,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更突出了内心的忧愁。例:阅读李清照的《如梦令》,思考李清照为什么说“绿叶”“肥”了,而“红(花)”却“瘦”了?《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答:诗中的“绿肥红瘦”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形容出叶的茂密和花的凋零,从而抒发了诗人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的伤感情绪。例:阅读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体会白居易为什么把蚂蚁说出是“绿”的、把泥土说成是“红”的?《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答:泥土在火炉的烘烤下变红了,“红”是一种暖色调,从而渲染了一种温馨的气氛;只有“红”色似乎显得太单调,于是诗人又用绿来衬托,从而表达出主人邀请朋友的诚意。例:《早梅》第四句原为“数枝”,后经郑谷指点改为“一枝”,谈谈这样改的好处。《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答:梅花先于其他花开放,是“早”;这一枝梅花又先于其他梅花开放,更显得“早”。而“数枝”开表明很多梅花都已开了,因而难以突出诗题中的“早”三、从诗句入手散文有文眼,诗有诗眼,分析诗歌时有善于抓住诗眼(重要句子)进行分析。例:阅读《登崖州城作》回答“百匝千遭绕郡城”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登崖州城作》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答:从表面上看,作者所处的地方四面群山环绕,作者处于重重阻隔之中,这种景象实际上暗示着作者的周围存在着重重包围他的敌对势力,使得他难以回归京城。例:阅读《湖上早秋偶兴》思考诗人为什么说坐卧花上,不说坐卧湖上?《湖上早秋偶兴》汪莘坐卧芙蓉花上头,青香长绕饮中浮。金凤玉露玻璃月,并作诗人富贵秋。答:芙蓉花即荷花,用荷花上能坐人,写出了荷叶之密、荷花之多,从而表现出了早秋的美好景象。坐在花上还给人一种超尘脱俗的美感。同时又暗点了题中的“湖上”二字。四、从意象入手所谓意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烟、枯藤老树之类的,都是诗中的意象。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载体。如果要理解诗中蕴涵的情感,参透诗的意境,那就必须先把握意象。例: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简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写的景物的特点。《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答:该句以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组合成一幅富有层次的塞下秋景图,渲染出一种开阔苍凉的气氛。例:阅读杜荀鹤的《小松》,分析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答: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出生平凡低微、不为人知,但具有极强的生命力的特征。例:阅读白居易的《夜闻歌者》,简要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职》白居易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幽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依帆樯立,婢嫔十七八。夜泪似珍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答:本诗描写了一位出生高贵但生活不幸、美丽、孤独、凄婉的歌女形象,寄托着诗人无限的同情。五、从意境入手不同的意象构成不同的意境,但意境的内涵又超越意象。意境传递了整首诗的气氛,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例:阅读《山居秋暝》说说诗人在这首诗中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例:阅读《听张立本女吟》,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听张立本女吟》高适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彻竹,清歌一曲月如霜。答: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清泠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吃一个鹅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读者只要领会清雅幽静之境,便能走进歌女超尘拔俗、淡雅清纯的内心世界。六、从风格入手风格是诗人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同一位诗人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也是不一样的。风格有豪放的、婉约的,有浪漫的、也有现实的,有华丽的、有新奇的、也有朴实的等等。一般考试出题选取的诗文往往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辛弃疾、毛泽东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画中有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例:阅读下面两首词,体会这两首词的风格有什么不一样?[甲]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乙]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答:[甲]词作者为李白,从诗中意象看,体现了博大的盛唐气象,同时也给人一种苍凉之感,但仔细体味那幽怨的箫声、秦楼的冷月及西风残照的汉家陵阙,又无不给人一种惆怅空寂的伤怀之痛。[乙]词作者是毛泽东,从凛冽的西风、雁叫的长空、如铁的雄关、如海的苍山、如血的残阳中,分明感到词中所抒发的是红军战士那种昂扬、悲壮、豪迈之情。七、从写法入手表达方式有描写、记叙、抒情、议论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反复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烘托、反衬、渲染、铺垫、象征、双关、联想、想象、照应例:阅读《兰溪棹歌》分析前两句与后两句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兰溪棹》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答:前两句运用比喻手法,从整体上描绘兰溪的优美景色,写的是静景;后两句着重于写某一天的情景,写的是个体(雨、鱼),体现了一种动态美。例:《题都城南庄》和《生查子》采用了哪两种极为相似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生查子〉〉欧阳修去年元宵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宵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答: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手法,崔护诗用“人面”和“桃花”作线索,拿去年和今年同时同地同景但人不同的情况进行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叹。欧阳修用去年和今年元宵、花灯、月亮依旧但不见去年人的情况进行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八、从感情入手体会诗人蕴涵在诗中的情感,是鉴赏诗歌最重要的任务,无论从意象、从意境、从写法上、去风格上去分析,其实都是为了理解诗人体现在诗中的情感。例:阅读杜甫的《江汉》分析诗人以识途老马自况,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答:尽管诗人觉得自己是流落他乡的一个无用的腐儒,但仍对摆脱困境、实现抱负充满信心。例:阅读《西楼》品味尾句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
本文标题:高考中准确猜读诗歌作品思想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27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