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高考历史一轮课件考点162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
考点2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知识系统整合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源于教材最新考纲展示最新考纲展示最新考纲课程标准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教育事业的发展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知识系统整合整合知识夯实基础重点识记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1.国防——“两弹一星”(1)原因①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②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2)成就①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②1966年10月,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两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③1967年6月,第一颗试爆成功。④年4月,“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轨道。⑤1975年11月,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1964导弹氢弹19702.农业——“东方魔稻”(1)研制:1973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2)意义: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在世界各地推广。3.信息——“银河”系列计算机(1)成就①1983年,每秒运算亿次的“银河—Ⅰ”巨型计算机诞生。②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2)影响: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袁隆平银河—Ⅲ4.航天——“神舟”号飞船(1)发射:2003年10月,“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把宇航员.顺利地送入太空。(2)意义①是继“”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光辉的里程碑。②为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③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杨利伟两弹一星重点识记二、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扫盲教育(1)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扫盲工作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措施①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②政府开办了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③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要扫除文盲,在20世纪末把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3)成就:年元旦,我国政府宣布20世纪末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20012.义务教育(1)地位:是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2)实践①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②20世纪90年代提出“”战略。(3)成就:2001年元旦,我国政府宣布基本普及。3.高等教育的发展(1)初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初,基本参照模式,改造、调整高校。1986科教兴国九年义务教育苏联(2)曲折发展①1958年实施“教育大革命”,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核心,有利有弊。②1961~1963年,经过全面调整,高等教育进入稳定发展轨道。③“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3)迅速发展①1977年恢复统一制度。②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大学数量增多,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招生和分配制度等都更趋合理。③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都得到长足发展。高考招生重点识记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1.提出(1)时间:1956年,毛泽东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2)地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工作的基本方针。(3)影响①符合我国文艺和学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促进文艺繁荣、学术民主、科技兴旺有重要作用。②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了,学术文化各部门都出现生机勃勃的景象。科学研究2.遭遇挫折(1)时间: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后,尤其是“”时期。(2)表现: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几乎中止。3.文学艺术的春天(1)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重新确立。(2)表现①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文艺形式争奇斗艳。②学术、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和发展。文化大革命思维导图“双百”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小试身手1.思考:如何正确看待1949~1966年我国教育发展的成就与失误?提示:我国教育事业虽然受到了“大跃进”运动的影响,但仍然取得很大的成绩。相比而言,挫折是短暂的、次要的,成绩是主流。2.判断:“文化大革命”造成全国性混乱,导致我国重大科技成就出现空白。()提示:ד文化大革命”时期广大科技工作者排除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在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重大成就,如氢弹、人造地球卫星、杂交水稻等。3.判断:“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实质相同。()提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的是政治斗争的激烈,流派多且阶级阵线鲜明。“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上,没有阶级的差别与对立,二者实质不同。考点小结要点史料探究研析史料探究重点要点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史料】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据新华社1970年4月25日讯【问题】根据材料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卫星发射对当时的中国产生的重要影响。【解读】项目结论审题要点“时代特征”注意从国内、国际两方面考虑,“影响”则需要从积极的角度分析结论构成材料信息(1)由“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得出当时国内方面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2)由“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1970年4月”可知当时国际方面正处于美苏“冷战”对峙时期所学知识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结论】(1)时代特征: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2)影响: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深化拓展】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和意义原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政府重视科技工作,制定科技发展战略,为科技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第三次科技革命吸收、借鉴国际相关科研成果,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广大科技工作者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和奉献,加快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意义(1)“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增强了国防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安定环境(2)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在政治、军事、卫生、科技、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要点二新中国的教育【史料】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小学语文教材关于革命领袖的文章非常多,如《八角楼上》《毛主席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任弼时同志二三事》《冀中的地道斗争》等。也有歌颂新生共和国欣欣向荣景象的,如《新中国的第一个女拖拉机手》。另外课本还大量选用了苏联文学作品,如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和高尔基的《海燕》等。——中国新闻网《六十年语文书变迁》【问题】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解读】项目结论审题要点回答“特点”需要有浓郁的“历史色彩”,答案要落脚于所学知识,比如,不能归纳出“所选文章主要是叙述文”,那样的话就不是历史了结论构成材料信息(1)由“关于革命领袖的文章非常多”可得出“以革命史、党史为主”的特点(2)由“大量选用了苏联文学作品”可知“向苏联学习”的特点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美国执行遏制中国的政策【结论】(1)特点:内容以革命史、党史为主;向苏联学习。(2)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对外实行“一边倒”方针,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高考源于教材深化教材对接高考教材拾遗【命题素材】(材料选自人教版)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针,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大量增加教育投入,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考情分析】角度一1977年恢复高考改变了中国几代人的命运【典例】(2014年北京文综,19)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解析:A“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这一“重大改革”意在整顿教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体现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故A项正确;1995年中国开始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角度二邓小平为中国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典例】(2014年江苏历史,11)右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下列邓小平的活动,发生在“文革”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A.1975年进行“全面整顿”B.1979年试点创办“特区”C.1983年提出“三个面向”D.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解析:C根据“文化大革命”后这一限定条件与方印中“科教”等信息可知,与题干信息密切相关的是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故本题选择C项;A项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B、D两项属于经济改革的探索,不符合方印中的信息。【变式训练】1.“文化大革命”以后,邓小平为我国教育作出哪些贡献?提示:(1)全面恢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全面整顿学校秩序。(2)确立“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3)改革开放新时期,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加大教育投入。2.邓小平恢复高考的决定对中国青年命运有什么影响?提示:改变了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示了才华,贡献了力量。点击进入考点即时演练点击进入考点巩固提升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一轮课件考点162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28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