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事物形象
物象鉴赏鉴赏诗歌的物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咏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本诗中的梅花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梅花具有清新淡雅的特点。作者借梅喻人,抒发了自己不流于世俗、不追求虚浮名利的情感。问:诗人以蝉比兴,请分析诗中的蝉的形象。[例1](05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的特点:高洁。诗人以蝉自比,表现了高洁的情怀。[例2](2008年广东卷10题)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问: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1)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2)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3)前者是豪迈与大度的闲适之士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例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注: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此诗写于他晚年闲居之时。陂,水池。前人评价这首诗说:“安石遗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谈之中。”请作简要分析。分析:诗人借助杏花形象,赋予其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强调,形象而深沉地表达了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或诗人托物言志,以水边的杏花自况,纵然被春风吹落水上,仍保持着纯洁,远胜于路边的杏花,在车水马龙中被碾碎,化为污浊的尘土。流露出悲壮的情感,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例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备考锦囊】一、咏物与写景的区别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二、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关注点1、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2、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一个民族,由于历史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不但有共同的语言,也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这种共同的心理状态,也表现了某一民族对自然或社会的某些事物的一定的感受方式。因此,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沉淀于其中的特定的含义和文化内涵。3、鉴赏一般物象一定要结合作者的处境,了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的形象的象征意义。三、答题步骤1、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的神韵;3、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病牛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问:试分析病牛的形象?【参考答案】(1)诗中描绘了一头病牛形象(2)它劳累一生,一身病残,但想到的仍然是大众的温饱。它耕种了千亩万亩土地,收获了千箱万箱粮食,自己却一身伤痛。(3)作者以牛喻人,其实描写的是一位甘心奉献而又无怨无悔的志士仁人的形象。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画眉鸟王安石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托物言志。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3、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陈焕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注】留侯:汉代名将张良,功高位重,但却摒弃人间富贵。传说他有大丈夫的胸怀,又有美如少女的外貌。问: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答(1)傲然独立的风姿。(2)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写了严冬群芳纷谢,独有梅花凌寒开放的景象,歌咏了不怕困难、倔强不屈的傲然风骨。(3)陈焕的“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写出在深山僻野、人迹罕至的地方,诗人突然发现了傲然特立、寂寞开放的一树梅花,感到意外、惊喜。抒写了诗人高蹈自守的襟怀。【特别提醒】对形象的分析答案要包括:(1)什么形象;(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特点;(3)通过这一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单元测试卷6答案1、诗歌前两句突出地描写怪石的“怪”,如山鬼,似伏虎。(2分)后两句虚写怪石阅世之多,像一位历史的见证人,经历过千百年的时代兴衰,见识过前朝后代池馆的兴废,有了通灵怪异之感。(3分)2、年老多病,贫穷落拓,秉性憨直,心忧天下。3、(1)【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2)【答案】: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来推辞。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4、(1)一个身游宦海、倦于仕途,转而心系田园、难舍书琴且满心苦楚难言的封建老吏的形象。(2)作者用大实话说出自己难以摆脱名缰利索的痛苦,更向世人发出告诫: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为功名所困。5、(1)这首诗塑造了朴实勤劳,不迎合流俗,忧郁神伤的贫女形象。“蓬门未识绮罗香”写贫女衣着朴实。“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写贫女手巧勤劳,不同别人争妍斗丽。“拟托良媒益自伤”写贫女的苦闷哀怨。(2)这一名句语意双关,既表达了对贫女的深切同情,也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辛酸。寄寓着封建社会寒士不为世用的愤懑和不平。6、(1)D(2)答案:本诗最末两句表现了一个孤高出尘(寄情山水、纵酒行乐、洒脱飘逸、闲适自在、自由不羁)的隐逸者形象。“万事不理”,指不问人事,不与世事。“弄明月”,赏玩月色。诗人意在表明:我就喜欢这种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生活,万事都不必、也不愿去理会,每日除了醉和醒,便是小船轻舟,优哉游哉地在烟波江上,观赏风景月色。这些都表现了诗人自得其乐的心情,从而生动描绘出一个吟啸江湖、惬意自在的隐者形象。7、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8、⑴.春天来了,一场春雨刚过,平原上开满了荠菜花;(2分)在刚翻耕过的土地上,一群群鸟在起落着觅食。(2分)描绘了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1分)⑵.作者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色,乡村生活的古朴宁静,(2分)词人越写闲适、古朴,越是让人联想到“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所流露出来的那种烦闷和无奈的情绪。(2分)反衬自己内心的不平静,这就是壮志难酬、年龄徒增的惆怅。(2分)9、前两联描写了一幅夔阁秋夜图。夜晚露水凝结,天空高远,江水清澈;江两岸的山寂静如空。江面上零星地闪烁着几点渔火;新月高悬于夜空之中。景物描写呈现出一种凄清、空寂的氛围,为下四句的抒情做了铺垫。10、啼鹃,相传为古代蜀主望帝之魂所化,啼声甚悲,往往用来寄托国家的兴亡。(2分)这首诗末句语意双关,明写暮春杜鹃哀啼使人难过,暗中寄托了国家兴亡的悲戚。语意含蓄,隐晦曲折而又感情深沉。11、⑴运用典故、类比(衬托),用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忘情迷途来比游人因梅花而迷入江南,突出了梅花的迷人风姿。⑵①“先自冰霜”的“先”,争先开放,点明梅花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品格;②“点点胭脂污”描写梅花在素淡的霜雪之中胭脂般的红艳骄姿;③“娇无语”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梅花的娇羞可人,不炫耀自己,默默装点春色。12、本诗描写了一个在风雪荒寒的边塞穿起盔甲准备出征的戍边者形象。边人塞外戍守,环境的艰苦和自身的孤独,使他倍感思乡,梦中依稀望见白发老母在用乡音诉说着对儿子的思念,更是感慨唏嘘,其伤怨之情催人泪下。13、(1)写景手法答“绘声绘色”“反衬(以动衬静)”“比喻”“白描”其中之一皆可。意境特点答“清”、“清静”、“凄清”、“宁静”皆可。(2)应是隐逸之士,或意趣高雅的隐逸者。理由至少有三:①词中的景物环境描写是隐逸者的典型生活环境;②小序中提及交往的“故人陈公辅”“萧然有尘外趣”;③写景中提及的松菊以及注释中提及的陶渊明也暗示了人物的追求和身份。14、⑴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作用:为全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⑵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15、(1)此联是诗人登台所见:深秋古战场上,鸿雁飞过,高耸的鲁连台上,飒飒秋风吹过树林。视野辽远,境界苍茫。同时,以“古戍”“高台”透露出深沉的历史悲慨。(2)李白仅以鲁仲连自比,极力向世人宣示自己的坦荡和洒脱,屈诗写胸怀天下之士从来只在无权无势的平民之中,赞美了鲁仲连式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格精神,还讥刺了那些在国家危亡之际蝇营狗苟的达官贵人,写得明快豪爽而又苍茫悲慨,超出了李白风范。
本文标题: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事物形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30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