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高级教案)
特殊结构【4.文言文翻译方法简介】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教案)高考文言文语法高级教案【1.文言文语法简介】【2.文言文语法分类】【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介词短语位置】【谓语前置】【判断句】【省略句】【疑问句】【被动句】【3.文言文句式分类】【定语后置】【状语后置】【5.文言文断句方法简介】读文段找虚词察对话据修辞【基本原则】【方法简介】【注意事项】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教案)古今汉语句法成份的位置基本相同。在正常情况下,汉语句子成份是有一定顺序的。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词谓语在前,宾语在后;修饰限制或在中心词前,补充成份在谓语后。但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在充当句子成分时,与现代汉语的位置顺序不一致。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谓语前面,定语可以放在中心语的后面,甚至有时候谓语还可以放到主语的前面等。【文言文语法简介】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教案)【状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教案)【状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教案)【状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三、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处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教案)宾语在一定的语境中,要放在动词谓语之前,这是古代汉语中最为突出的一种语序现象。一般地说这种前置是有条件的。【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提前例如,①大王来何操?②沛公安在?③臣实不才,又谁敢怨?④圣王有百,吾孰法焉?⑤“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⑥吾谁欺,欺天乎?上解中疑问代词“何”、“安”、“谁”、“孰”、“奚”,都是用作宾语而置于谓语的前边的。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教案)◎否定句中代词宾语要前置宾语在一定的语境中,要放在动词谓语之前,这是古代汉语中最为突出的一种语序现象。一般地说这种前置是有条件的。【宾语前置】例如: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未有之)②臣未之闻也(未闻之)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无诈尔…)④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莫欺之)常见的否定词有:不、母、无、未、、弗、勿、莫等。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教案)宾语在一定的语境中,要放在动词谓语之前,这是古代汉语中最为突出的一种语序现象。一般地说这种前置是有条件的。【宾语前置】◎宾语后有结构助词“是”、“之”等①宋何罪之有?②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③将虢是灭,何爱于虞?④我周之东迁,晋郑依焉。⑤王贪而无信,唯蔡是感。(感通憾怨恨)⑥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责备你)翻译:1宋有何罪2说的是虞虢3将灭虢4依晋郑5感蔡6过尔为了突出宾语而把宾语提前,并在提前的宾语和动词之间用上“是”或“之”,构成“宾语+是(之)+动词”的格式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教案)为了强调行为的单一性、排他性和论断性,便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惟)…是…”的格式。这种句式仍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惟命是从”“唯利是图”“唯才是举”等。其他语句如:1惟余马首是瞻。(只要看我的马头就行了)2惟陈言之务去。(只要是陈旧的语言就务必去除)宾语在一定的语境中,要放在动词谓语之前,这是古代汉语中最为突出的一种语序现象。一般地说这种前置是有条件的。【宾语前置】练习训练方法总结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教案)【宾语前置】练习训练辨析下列各句是否为宾语前置句。1、彼不我恩也。(《童区寄传》()2、孔子云:“何陋之有?”()3、唯余马首是瞻。(《冯婉贞》)()4、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判断下列句子是否为定语后置句。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2、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者。()3、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是是是否是是是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教案)【定语后置】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定语一般要放在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了此种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我们称它“定语后置”。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如:(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荆何刺秦王》)(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教案)【定语后置】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煞尾,格式“中心词+而+定语+者”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张博《五人墓碑记》)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如:(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定语一般要放在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了此种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我们称它“定语后置”。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教案)在古代汉语里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或者因为定语过长没,而为了使语言更流畅,于是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后边【定语后置】〈1〉数量性定语后置①命子封帅车三百乘以伐京。②不豫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③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2〉修饰性的定语后置①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分别译为:“长长的剑”(陆离,形容剑之长)“高高的切云冠”(崔嵬,形容冠之高)“高高的庙堂,远远的江湖”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教案)在古代汉语里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或者因为定语过长没,而为了使语言更流畅,于是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后边【定语后置】〈3〉“者”字短语作定语后置①太子宾客知其事音,皆白衣冠道之。②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③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译为“知其事的太子宾客”“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的石头”“好事的少年”。都因为有“者”字标志而将定语后置。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教案)主谓倒置,是为了突出谓语的意义加重谓语的语气或感情色彩,或是为了合乎讲对仗,押音韵例如:①子耶,言伐莒者?②甚矣,汝之不惠!③美哉室!④大哉,其之为君也!⑤灼灼其华⑥竹喧归浣女,动下渔舟以上之例分别体现了谓语前的三种情况。A.疑问句B.感叹句C.旧诗词押韵【谓语前置】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教案)【介词宾语前置】介词结构的宾语通常是在介词后面,但在古代汉语中,也可放在介词之前〈1〉疑问句中,介词的宾语前置①许子奚为不自织?(为什么?)②何以战?(凭什么?)③客胡为若此?(为什么?)④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为何?)⑤学恶乎始?恶乎终?(从哪里?)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教案)介词结构的宾语通常是在介词后面,但在古代汉语中,也可放在介词之前〈2〉一般句式中的介词宾语的前置。为了强调介词的宾语,虽无形式标志,但也可以将宾语提到介词之前。例如:①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②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③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待。在现代汉语中,还有“夜以继日”这类成语是古汉语的遗留。【介词宾语前置】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教案)【介词短语位置】介宾短语可以作状语,也可以作补语,这是古今汉语相同的。但是,古汉语中表示方式、时间、处所、原因、比较、被动等的介宾断语务作补语。“以、宾”式短语作状语。补语参串,而这些补语的短语,今译时一般要作状语翻译。若仍作补语直译,便感到生际别扭.①何不试之以足?(用脚试试)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④兵数破于齐秦。⑤名垂乎后世。①、②是介对象,③介处所,主动者,⑤介时间,今译时,都应译作状语。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教案)【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教案)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梁将即楚将项燕。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⑤臣本布衣。⑥且相如素贱人。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⑧予本非文人画士。【判断句】【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乃诚即则本素亦◎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非◎用“非”表示否定判断判断句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表示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例:1、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2、子瑜者,亮兄瑾也。(《赤壁之战》)3、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蔺列传》)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教案)【判断句】……者,……也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我实在担心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教案)【被动句】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教案)【被动句】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这种句式的“为”和“见”不同:“见”是助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它总是紧挨着动词;“为”是介词,它可以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屈原列传》)翻译:自己远离故国死在秦国,被天下人所耻笑。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教案)【被动句】“为……所……”,自产生后,就成了古汉语最常见的一种被动句形式,并且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里。但是,在古汉语里,“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承前省略了,变为“……为所……”的形式,如:不者,若属皆且为错虏!(《鸿门宴》)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教案)“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不能容于远近。”“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被动句】(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2)用“被”表被动(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有标志被动句被动句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教案)【被动句】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无标志被动句被动句【省略句】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教案)1.承前省(1)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廉颇蔺相如列传》)(2)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2.蒙后省(1)沛
本文标题: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高级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31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