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高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专项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高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专项: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通常来说对于词语含义的理解的考查有四种方式:一、考查词语的指代内容,二、考查多义词在文中的含义,三、考查词语的语境义,四、考查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等等。下面结合高考试题答案作具体分析:一、考察词语的指代义所谓词语的指代义,一般指对文中出现的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所替代的对象的理解和确认。代词(包括概括性的词语和运用了修辞的词语)的出现,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因此,代词指代内容的落实在本句是找不到答案的,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在上句或上文,我们解题时,一般要从上文中找,而且由近及远地去找,即“取近不取远”。找出所指内容后,要用“代入法”检验,即把指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直接代入原句中,看与原文的思路、意思是否一致,以确定答案的正确性。张炜(09广东卷)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了一幅耕作图。它长久地吸引了我,让我想象那个杰出的老人,想象他与土地须叟不可分离的关系。也许这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在房间里专注于自己的所谓艺术和思想的人,可能不太理解一个耕作的诗人。对于他,稿纸和土地一样,笔和犁一样。于是他的稿纸就相当于一片田园,可以种植,可以催发鲜花、浇灌出果实。在这不息的劳作之中,他寻求着最大的真实,焕发出一个人的全部激情。离开了这些,一切都无从谈起。在诗人的最重要的几部文学著作之间的长长间隔里,我们都不难发现他怎样匍匐到土地上,与庄园里的农民,特别是孩子和农妇们打成一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他做他们所做的一切,身心与土地紧密结合。这对于他,并非完全是刻意如此,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他只能如此。他就是这样的一个生命。他在它们中间。①他可以融化在它们之中,融化在泥土之中。⒗文中画线部分①中的“它们”指什么?【参考答案】⑴“它们”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等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除了代词的指代,散文中有些词语是对文章中很多信息的概括和提炼,它的含义实际上就隐含在文章中,所以理解词语的指代义又包括对其他一些词语在文中所指代的信息的认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词语指代义的理解实际上是一种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高考中经常出现运用修辞方法组成具有深刻内涵的词语。理解这类词语就需要做几个工作:首先辨析其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然后根据不同的修辞方法进行相应的阐释。运用比喻就要找出本体喻体;运用象征,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运用反语,就要将褒贬互换;运用双关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1、双关(见上)托尔斯泰的故事差不多等于大地的故事。他是一个贵族,后来却越来越离不开土地。于是,他的情感就更为朴实和扎实,精神与身体一样健康。这就启示我们:仅仅是为了保持这种健康,一个写作者也必须投身于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这是不可偏废的重要工作。而当时另一些写作者所犯的一个致命错误,就是将这种日常的劳作与写作绝然分开。偶有一点劳作,也像贵族对待乡下的粗粮一样,带出一份好奇和喜悦。今天,也恰是这种可恶的姿态阻止我们走向深刻,走向更深广和更辉煌的艺术世界。我们只能在一些纤弱和虚假的制作中越滑越远,最后不可救药。一个人只有被淳朴的劳动完全遮盖,完全溶解的时候;只有在劳作的间隙,在喘息的时刻,仰望外部世界,那极大的陌生和惊讶阵阵袭来的时刻,才有可能捕捉到什么,才有深深的感悟,才有非凡的发现。这种状态能够支持和滋养他饱满的诗情,给予他真正的创造力和判断力。舍此,便没有任何大激动,人的激动。托尔斯泰的鼻孔嗅满了青草和泥土的气息,两耳惯于倾听鸟雀以及树木的喧哗,马的喷嚏,还有其他四蹄动物在草丛里奔走的声音。黎明的空气中隐隐传来了田野的声息,空中连夜赶路的鸟儿发出悄然的叹息,还有远方的歌手、农妇的呼唤、打鱼人令人费解的长叫……他眯着眼睛望向遥远的田野,苍茫中费力地辩识着农庄里走来的那黑黢黢的高大汉子,还有他身旁的人:那个孩子、那个妇人。晨雾中,淡淡的光影里闪出了一头牛、一只狗、一群欢跳的麻雀。有人担来了马奶,原来是头上包着白巾的老妇人用木勺敲响了酸奶桶,她小心的充满溺爱的咕哝声引起了他的注意。②他转身,脚下那双粗大的皮靴踩在地上,踩出深深的凹痕……(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节)②中的“踩出深深的凹痕”有何寓意?(4分)⑵“踩出深深的凹痕”寓意是托尔斯泰深深地扎根于土地,踏踏实实、身体力行地从事日常的劳作,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创作了大量反映土地和农人生活的作品。2、比喻:比喻关键找本体很多要求理解的词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时就需在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确定本体,并结合文意指出比喻的作用或表达的情感。答题关键:扣住“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将比喻义转换成平实的语言即可。例(04上海春考):他说:“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霉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所以要从书中获得真正的教益和可靠的知识,就必须能够拨开遮掩月光的密叶,使“碎影”成为普照的清辉。对文学作品也是这样,他既充分地肯定了如《儒林外史》的“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如《红楼梦》的“正因写实,转成新鲜”的杰出成就,也尖锐地指出了许多旧小说的掩盖矛盾、粉饰现实的“瞒”和“骗”的实质。他强调要“睁了眼看”,就是细心观察历史和社会的实际,认真思索,看这些文艺作品究竟是否正视和反映了现实和人生。问:“拨开遮掩月光的密叶,使“碎影,成为普照的清辉”,这一比喻中“密叶”的含义:指书中种种涂饰和废话。(2004年北京卷)这些画在普希金之家并不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品,而作为作家的遗物,和大师们的书桌、文具、手杖、眼镜、外衣、怀表和水杯摆放在一起。它们被当作作家生命气息的载体——而不是心灵欲望的载体,只是从属于文学,并没有自己独立的身份与价值。(1)“生命气息的载体”的含义:“生命气息的载体”属于抽象的词语,解释时要在文中找到他们所指代的具体内容。从文意上看,“生命气息的载体”是指“它们”,而“它们”又是指“这些画”和“书桌、文具、手杖、眼镜、外衣、怀表和水杯”,然后再整合概括,可得答案:“生命气息的载体”指的就是能反映作家心理与性格的那些日常用品。3、拟人:将所描之物(景)赋予人的特征,具体形象,阐明事理或抒发感情。答题关键:只要将拟体还原为本体,理清“我”与描写对象的关系。例:天然湖泊也在被迫精简机构。由于地下水位的迅速降低,由于污染,由于填滩盖疗养院,瀑布都有了管教,平时野性全无,被引去耕地发电。上级领导来了,才开闸放松辔头,暂现片刻龙腾虎跃的真身,幕闭锣鼓停。如此观瀑布,跟看马戏团表演差不多。尤其当你听说,放两个钟头的水,将损失5000块钱,你便觉得那白花花流的都是银子,因而很是心疼。(姜桂华《不忘露珠寂静之味》)问:请解释本段文字中加点的两个词语。精简机构:湖泊水位降低,面积缩减。管教:瀑布被人类控制,失去了自然之态。精简机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指改变党和国家的组织机构臃肿重叠、层次过多、职责不清、缺乏效率的状况,做到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木车的激情(09江西)张炜①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过迅捷后焦躁和苦恼。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②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和渺小。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③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改)16.“木车的激情”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答案】孔子及其弟子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思想而激动,为理念二不知疲倦,终其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二、多义词的含义现代文阅读中多义词的含义,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的词语含义,与一词多义不同,它的含义是不固定的,是在语境中临时具有的,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其意义就不存在。因而,要分析其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把握它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然后再推断、确定词语在文中的不同含义。词性语法作分理解文中重要词语要作词性分析,以确定答案表述和试题要求解释的词语在结构性质上一致。如果试题要求解释的词语是名词(名词短语)、动词(动词短语),拟写答案要用相应的短语来表达;如果是形容词,则要从该词所表现的事物的性质特点方面考虑,结合具体内容作出解释;如果是副词,则要根据副词的类型(情态、语气、范围、频率等),结合上下文进行阐述。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的远引了。天下事都是如此——去年冬天是特别地冷,也显得特别地长。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我无聊地安慰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解题分析】此题设计选择了一个看似用词不当的词“吞咽”来考查,“吞咽”不能修饰“春天”。其实命题者的主要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有着极强抒情意味的词语理解,重在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与把握。解答时我们可以先从词语的本意入手进行分析,“吞咽”一词为两个同意语素构成,“吞”和“咽”都是“不经细嚼而把食物成块吃下去”的意思,多指对食物的贪念。一般不能修饰其它词语,而春天是一个抽象词语,更不能与之搭配。可作者恰恰选择使用了它,意在于它对情感的表达效果。结合全文我们可以得知作者对去年的冬天又长又冷的极度厌恶,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下文又重点写了对春天的感受和欣赏。因此我们可结合语境推得:“吞咽”的含义为尽情地享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盼和喜爱之情。特别要注意那些临时活用的词语,要通过结构分析判定其词性。另外,当尝试字面义解释不通时,就要对这个句子作结构分析,以准确把握这个词语的含义。如2006全国卷Ⅰ《阳光的香味》1.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2.那时是春未了,一期稻作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地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楝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涨破土地。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里非常幸福的感觉。3.农夫和我坐在稻埕①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14题: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做这道题,我们就应对句子作结构分析,“声音”应该用“听”,这里为什么不用“听”?因为“植物生长的声音”听不见,所以用“想”;用“想”,体现了一种主动性,表现了人对大自然的欣赏、品味。由此可得答案:(1)植物生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所以用“想”比用“听”更合适。(2)这样写有一种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现力。例如:云南看云沈从文(09湖南)(1)云南是因云而得名的,可是外省人到了云南一年半载后,一定会和本地人差不多,对于云南的云,除了只能从它变化上得到一点晴雨知识,就再也不会单纯的来欣赏它的美丽了。看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方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2)战争给了许多人一种有关生活的教育,走了许多路,过了许多桥,睡了许多床,此外还必然吃了许多想象不到的苦头。然而真正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说不定倒是明白许多地方各有各的天气,天气不同还多少影响到一点人事。云有云的地方性:中国北部
本文标题:高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专项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33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