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诗歌散文 > 高考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公开课)
诗歌鉴赏专题--表达技巧之描写方法考试说明•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其他常用表现手法一、相关知识要点复习描写侧面描写一、相关知识要点复习:正面描写正面描写•描写要有层次性———远近或上下、俯仰、高低等。•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1、空间顺序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例如:远近结合2、感官描写•诗人在写景的时候往往调动各种感官,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问:全诗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夜雪的?•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答:本诗从触觉、视觉、听觉三个方面来写雪之大这一主题。触觉写衾枕寒冷,视觉写大雪映白窗纸,听觉写雪压树枝折断之声。多角度,多侧面烘托雪大这一主题。3、动静关系概念:诗歌常常通过意象的动静结合,采用相互映衬的手法来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分类: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答题模式:静景+动景+动静关系及作用“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4、色彩的渲染•“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鹅》)•【析】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波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有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眼前。•白描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白描指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而以最经济、最省俭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其特点是:抓住被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形神逼肖。•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可用于写景写人)5、白描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细节描写是指对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言行举止、神情意态、心理活动、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典型情节的描写。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它可以更加具体、生动、鲜明地反映人或物的外在特征及其内在本质,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强化作品的主题,增强作品的感染力。诗人对诗中的人物或环境的某一特征作细致的、具体的描写,往往可以收到“见微知著”的效果。6、细节描写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侧面描写又叫侧面烘托,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它往往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在正面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运用。7、正侧结合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着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从罗敷的衣着打扮映衬人物的美丽;后八句是侧面描写,极力描写行人的神态、动作,烘托人物的美丽,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段描写突出了罗敷的美丽动人,诗人为表现这种美丽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优化设计p158•观江涨•涨江临眺足销忧,倚杖江边地欲浮。•叠浪并翻孤日去,两津横卷半天流。•鼋鼍杂怒争新穴,鸥鹭惊飞失故洲。•可为一官妨快意,眼中唯觉欠扁舟。•【析】诗歌前两联正面描写了江水上涨时波浪滔天、气势雄浑的景象。波浪好像要把大地漂浮起来,它重重叠叠翻滚着似乎要把太阳一并裹去,两岸的津渡也好像被江流卷到了空中。•第三联描写旧穴被洪水冲毁的鼋鼍都气势强盛地争霸新穴,鸥鹭栖息的沙洲被洪水淹没,鸥鹭惊恐地四散飞去,从侧面烘托江涨时波浪之大。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二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4)客观为实,主观为虚(5)正面为实,侧面为虚8、虚实结合虚实结合答题步骤答题模式:点明手法+实写什么+虚写什么+虚实关系及作用虚实结合的妙处:表达·····情感;使······形象更丰满;丰富了诗歌的内容,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9.点面结合•广镜头为面,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的多为面,细笔描绘的多为点。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其实也就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10、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用典等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比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夸张)新晴(刘颁)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拟人)侧面描写•1、衬托、对比•2、烘托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描写方法•正面描写:•1、空间(远近、俯仰、上下等)2、感官(嗅觉、触觉、听觉、味觉、视觉)•3、动静(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4、色彩(色彩鲜明、色彩斑斓)•5、白描6、细节7、正侧8、虚实(虚写、实写、虚实相生、化虚为实)•9、点面10、修辞•侧面描写:对比衬托烘托提问方式:(1)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艺术手法等)(2)请简析本诗在描写上的特点。(3)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景色的?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4)试从“静”“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分析本诗虚实结合的手法.答题步骤:1、明手法2、阐运用(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析作用(意境或感情、效果等)课堂练习•(2015安徽)月圆⑴【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⑵•未缺⑶空山静,高悬列宿⑷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⑴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⑵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⑶未缺:指月圆。⑷列宿:众星。•⑵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答案:•(步骤一:明手法)•(步骤二:阐运用)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步骤三:析作用)虚实结合,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新课标I)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⑴—⑵题。(11分)•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⑴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虚写)。(步骤一)•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的一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步骤二)•通过想象(虚写)春风不来、人少、植被稀疏来衬托北庭连年见雪飞的苦寒的恶劣环境。(步骤三)•(答出描写出于想象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2分。)•(2015天津)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雨过至城中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⑵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②比拟,如“柳拂”。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本文标题:高考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公开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38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