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高路加在“2013华夏高氏文化论坛”上的讲话
继承民族优良传统重塑高氏淳厚族风——在“2013华夏高氏文化论坛”上的讲话高路加一、淳厚族风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当前,我们继承民族优良传统,重要的是落实到熔铸高氏优良族风上。经过极左路线的摧残,特别是登峰造极的“十年浩劫”的破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几近失传,恶果无处不在。毋庸讳言,我们高氏也难幸免。正因如此,国家高层近二十年来屡屡推出各种提法,例如:“五讲四美”、“八荣八耻”、“和谐社会”,虽然不是原封不动恢复古代圣贤的经典,而是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但和古代中华文明具有血缘传承的关系。高占祥宗长就是率先垂范,热心致力于继承发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国家高级干部之一。其新作《新三字经》、《新弟子规》就是继承保护,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范例。我们高氏要为国家复兴做贡献,其中一环就是通过研讨、宣传、呼吁,努力在宗亲中形成自觉身体力行继承民族优良传统的意识,同时自觉抵制、制止有损高氏族风的行为。近来,越来越多的宗亲呼吁促进高氏的大团结。占祥宗长也在接见华夏高氏文化研究会主要负责人时专门阐述“和合力,胜金玉”的思想和走合法道路的重要性,原因就是一段时间以来,高氏族内风气出现了问题。要想有效实现高氏的大团结,必须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扎实地逐步实施,才能达到目的。我个人认为,促进宗亲大团结,首先要下功夫深入研究高氏历史渊源,目的是激发宗亲的认同感,而不是分裂宗亲;挖掘历史名人的丰功伟绩,增强宗亲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而不是自我毁贬。这样,就有利于加强高氏的凝聚力,大团结才有牢靠的基础。而高氏通过文化寻根,深信同为神农炎帝传人,进而也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这是最基础的工作。二十年前我开始投身高氏历史研究,就是基于这种坚定的信念,因而能够在当时的气氛下,不顾这种选择可能在学术界成为另类,心甘情愿为高家牺牲个人利益。令我欣慰的是,由于得到广大宗亲的理解、支持,我在毫无现成参考书的情况下于1997年完成出版了第一部系统阐述高氏历史的著作和公开发表多篇文章。二十年过去,以前鲜为人知的高氏历史、古代人物的知识,已在宗亲中普及,成为常识。投入高氏历史研究的新人不断涌现,我挖掘的材料和研究成果不断得到宗亲的补充。高姓研究已迈入深化的第二阶段。这样的工作永无止境,需要一代代继续下去。这是我强调的第一方面。要实现大团结,第二个重要工作是广泛联络宗亲,1500万高氏宗亲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真正要实现大团结,不是只有少数热心人开几次会就够了的,必须花力气做大量的细致工作。这个方面也需要一部分宗亲骨干发挥奉献精神,才能有成效。要实现大团结,更重要的第三方面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行为规范。这方面,在《新三字经》、《新弟子规》里都有强调。例如《新三字经》里的“信者诚,民所誉”;“结善缘,忌猜疑”;“求大同,存小异”;“听谗言,要警惕”;“闻流言,不唱随”;“人不和,心不齐”;“志不和,道分歧”;“社会和,少暴戾”。《新弟子规》里的“如许诺,必践行”;“诚待人,信交友”;“说假话,怕追考”;“有争辩,亦良言”。这些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言行一致,还是需要有些修养和自觉性的。鉴于一段时间的高氏现状,如果真的重宗亲情,就会赞成在高家内部要形成共识:说话处事要实事求是,严禁歪曲、夸大;要讲真话,重承诺,不可口不对心;有分歧,尽管讲道理,不可恶言谩骂;谁为宗亲做事都要支持,不能跟在后面拆台、贬损。例如人家去各地赠谱,有人打电话阻止接待;人家开论坛,他又打电话阻止参加。这就很难说有宗亲情了。总之对待宗亲就要像宗亲,而不是冤家。如果宗亲都遵循这样的行为准则,恢复良好族风,何愁不能团结呢?如果基于某种难言的个人目的而不惜搞乱高家,对宗亲不负责任地诽谤中伤,“扣帽子”唯恐不重,出言唯恐不狠,在高家重演“文革”,又怎么谈得上宗亲情、大团结呢?既然都是宗亲,为有利于实现真正的大团结,只要不再歪曲、中伤,可以大度包容,过往的不再提,但如坚持不改,能和睦地走到一起实现大团结吗?如果宗亲形成共识,一起行动起来,自觉对照检查自己,把这三方面工作做到家,大团结也就水到渠成了。本人于2006年发起创建第一个高姓全国团体高研会担任秘书长,就是想要实现高氏大团结。2009年2月我召集并主持组建《中华高姓大通谱》编委会,和时任会长约定,各自发挥所长,明确分工,由原会长负责组建理事会接收并保管宗亲支持修总谱的捐款,由我负责组建编委会主持修谱,至年底全部完成《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书稿。修谱过程中编委会一片祥和,齐心协力,亲密合作,修谱工作在完全没有争论,更没有争吵的情况下严格按预定计划顺利进行。在12月最后一次编委会会议上,首先按原会长预先发布的规则根据捐款数额确认了原会长的常务副理事长职务。同样根据在修谱工作中的实际作用,由策划并主持修谱的总编提出52人名单,一一明确了职务,说明了理由,无一反对意见,获得一致通过。厦门一位老教授说:“这个名单比较恰当,人选考虑很周全。”“我看了书稿,感觉质量很高。我们应该有信心。”可以说,编委会修谱过程堪称高氏继承优良传统,互谅互让、精诚团结的模范,为广大宗亲树立了良好榜样,值得高氏骄傲和发扬。不料,高氏未能打破“打江山易,坐江山难”的魔咒,书稿胜利完成后个别编委竟分离出去另组“编委会”。如何避免北齐的悲剧在高家重演?是不是值得全体宗亲深思?由此,更能彰显占祥部长殚精竭虑,亲编《新三字经》、《新弟子规》的良苦用心。我们要牢记“和合力,胜金玉”的谆谆告诫,为实现高姓大团结不懈努力。二、良好文风的关键是杜绝侵权下面,谈谈我在撰写《高姓全史》和主编《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过程中对高氏历史研究方法的一些心得,因关乎“文风”、“文德”和成果的学术价值,愿和宗亲分享,供宗亲们在研究和修谱中参考。我把《中华高姓大通谱》定位为“学术著作样式的新型谱牒类著作”,采用学术界组织编修集体著作的方法。因此我在2009年8月在北京主持通谱编委会议时,介绍我当研究生导师审阅研究生论文时,首先是看注释和参考文献是否充分?是否遗漏了基本史料和主要论著?是否做到事实和论断都有依据?是否如实注明了资料来源,区分了引用和首创?是否有无价值的重复劳动?不要认为注释越少越显得自己有水平。注释少,轻则说明孤陋寡闻,重则涉嫌胡编乱造,甚至可能违背学术道德,触犯《著作权法》。因此规定严格注释,每条信息都要注明出处。这样读者才能判断是不是有根据,是不是可信,也能够进一步核对。相反,绝对不可“添油加醋”,随意发挥渲染,更不可杜撰、攀附。例如判断古代人物究竟是直系关系,还是只是辈分关系?一定要有史料或族谱依据并尽可能经过考订。千万不可仅凭想当然就下结论,那是伪造历史,会误导后人。允许提出合理的假说、猜想,但必须说明,不能让读者误以为是事实和结论。还有,强调具体内容一律署名,这有两方面作用:尊重具体作品的著作权人,同时也明确分工和责任。一一注释和署名虽然不那么“省事”,却是必须遵守的原则。不这样,就谈不上科学性,其价值和可信度将大打折扣。最后,我说,宗亲们虽然不是学术界中人,经过参加编修总谱的全过程,等于上了“研究生班”,不是专家也成了专家,都可以主持编修分谱、支谱了。后来有编委说:“总谱出版了,现在我也会了。”这话讲得很实在。公正地说,总谱的几位主要作者,特别是副总编,都是修总谱过程中用力最勤,贡献最大的。例如山水,收集、提供资料是最多的,涉及宗族文献、艺文、人物、文物,特别是珍贵的宗族文献,主要由他收集、汇总并整理,再依次由文豪、德原、忠诚等专家协助审阅、修改,忠诚负责复审用力甚勤;家协是收集、整理古代诗词最全的;遇有因畏难无人愿审阅的内容,以诺都从不推辞伸手帮一把;荣清后来居上,担当重任,把宗亲们收集的图片予以汇总、编辑;风滨则不辞辛劳,在几个月里不分昼夜,随时和我联系、讨论,严格遵照我的意见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协助我完成了《高姓总世系表》的制作;健人自发制作了内容丰富的表格;秀荣、广伟先后对《人物篇》予以汇总、编排;高林制作《全国高姓分布简表》,并牵头制作《高姓全史》(2008版)2700人名的索引表;有德制作《高研会大事记》,忠实记录了高研会创建、发展和总谱编修的历程。这些成果全部具有首创性。其他编委也都各尽所能,为总谱的编修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他们的心血没有白费。总谱出版了,姓氏研究顶尖专家们从学术权威的高度和综观比较各姓的广度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可作为各姓修总谱的范本。的确,总谱的功臣们本来不是社会科学的专家,但是拿出如此丰硕的创新成果后,他们不是专家,那谁才是专家呢?总谱虽然出版了,高姓历史研究绝不是已完事大吉。由于经过漫长的岁月,史料本身难免有纰漏,族谱更是残缺不全,甚至互相矛盾,还有大量疑难问题需要深入挖掘资料,进行微观研究。各地分谱、支谱也需要在扎扎实实的收集、考订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编修。正如宗亲所说:“当前不必千军万马都来挤独木桥”,“何必走捷径搞重复课题,浪费人力、财力?”要提倡不避艰辛,开动脑筋,寻找新课题,开辟新途径,在脚踏实地诚实劳动的基础上多推出有填补空白作用的创新成果,为宗亲做出更有价值的贡献。《华夏高氏研究丛书》中家协的《唐代高姓诗词集注》、广伟的《历代高姓墓志汇编》可称典范。为重塑高家的淳厚族风,为实现大团结打下坚实基础,谨把以上两方面心得,从心窝里掏出来和宗亲交流,如有不当,敬请指正
本文标题:高路加在“2013华夏高氏文化论坛”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43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