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陕西省历史中考的“教”与“学”.
①淡化基础知识,加强知识理解与运用;②加强历史问题的深层分析,体现历史学科特点;③注重对历史时序性、阶段性、整体性的考查;④古今贯通,中外关联,运用新情景创设新设问;⑤重视课本的一切资源,如图表、图片、资源等;⑥加强历史辩证思考,提升历史素养等。中考命题特点教师的“教”考什么:熟悉考点怎样考:掌握三种能力(1)识记:考查基本史实、概念、线索史实“六要素”:原因(背景)、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内容)、结果。第一、研读考纲——明确考什么、怎样考•历史概念:分封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民族融合、小农经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化、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近代工业、民族资本主义、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场”与“工厂”、“革命”与“改革”、“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资产阶级、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商品经济、垄断与垄断组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冷战、多极化、全球化等。•基本线索:分为宏观线索,如六大板块呈现出不同的线索;微观线索:如中国古代史可分为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基本线索、古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线索、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线索、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基本线索、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基本线索。就古代政治制度而言,又可分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地方制度的发展演变等。(2)理解:考查学科思维、能力、技巧(1)识读历史图表,正确计算历史年代;(2)阅读、理解和处理历史材料及信息;(3)归纳、概括、整理历史内容,形成对历史问题的初步认识。3.运用:考查历史学科基本素养(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比较、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5)掌握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6)分析和解释社会现实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三个层次六种能力第二、加强集体备课,研发校本教材集体备课1.开学之初制定本学期的备课组活动计划,让每位教师明确自身的任务;每周备课组定期活动一次,针对某课指定一位中心发言人,其他教师补充,实现进度统一、教法统一、课件统一、作业统一,打造精品课堂;2.建立备课组的QQ群,适时研讨问题,实现资源共享;3.试卷讲评:由每位阅卷教师总结所改试题学生答卷情况,备课组长汇总,制作统一的课件在课堂上向学生呈现优秀试卷与问题试卷,总结得失,提高成绩。第二、加强集体备课,研发校本教材研发校本教材1、暑期布置任务,依据上一年的中考考点分工编写校本教材;2、分工协作,广泛搜集整理或原创贴近陕西中考的试题,编印成册,做为日常教学的课外习题;3、每年三月中旬考试说明下发以后,大家集思广益对每一个考点进行反复的研讨,在此基础上分工编写第二本校本教材,作为教材的补充。复习课学习流程(一)知识梳理(二)能力要求(三)价值要求(解析考点、古今联系、中外对比等)第一、微观切入——讲透知识要点(四)考点训练(认识与启示)【展示考点】通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知识梳理】原因、领导阶级、时间、过程、主要成果、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能力要求】知识分析、知识拓展(纵向联系、横向对比)课堂实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能力要求】1.知识分析:(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突出特点(与法美两国对比)有哪些①从背景看:未受启蒙运动影响。②从过程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复杂曲折。③从结果看:革命后英国建立的政权形式为君主立宪制,突出强调限制王权。④从影响看:为英国成为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奠定了制度基础。(2)君主立宪制是符合英国国情的选择,并非是英国革命不彻底的体现。2.知识拓展:纵向联系:①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商路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故而较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使英国最先进行工业革命,并巩固了18世纪中后期以来的“日不落帝国”霸主地位。②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和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横向对比: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俄国的彼得大帝还在南征北战,建立专制帝国;德国和意大利则四分五裂,人民正期待着强有力的王者出现;在亚洲,日本还在被封建幕府制度束缚;而中国,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开始坐。【价值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1)专制制度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要敢于废除落后制度。(2)英国较早的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和法治制度,所以经济发展迅速。因此,先进制度的确立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要注意适时地不断革新,创造符合时代需要的制度。(3)英国革命的过程复杂曲折,说明新旧交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过关训练】略(1)理清基本线索中国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战国)、确立巩固(秦汉)、曲折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鼎盛(隋唐)、继续发展(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走向衰落(明清)。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又是古老的农耕文明与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碰撞交融的历史,以及农耕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的历史。中国现代史: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第二、宏观突破——搭建知识体系。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发展的历史(工业文明发展史)以及世界各地区从相对孤立、隔绝到紧密联系,走向全球化的历史(整体世界的形成史)。世界现代史: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发展、国际关系的演变(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经济全球化的历程。2013年中考16题:下图是某同学所记录的一节历史课笔记(部分),这节课内容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经济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形成中国:创办军事、民用工业,开始近代化探索政治世界: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中国:清政府在内外交困下进行社会改革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B.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C.十九世纪末期D.二十世纪初期(2)把握阶段特征。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14—18世纪末)—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第二单元: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中外联系,形成历史的空间感、整体感(3)实现知识整合。中国古代史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五个方面整合。中国近代史可以整合为:侵略:五次侵略战争;探索:(1)四大阶级的探索: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2)三条救国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走苏俄式道路、走自己的路。中国现代史整合为:成立与巩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成就与失误并存。(2)道路:走苏联的道路、走自己的路。世界近代史从经济、政治、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进行重新整合。世界现代史概括为:(1)资本主义的完善和进一步发展。(2)社会主义的建立和曲折发展。(3)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4)整体世界的发展。第三、运用材料创设情境——实现高效课堂。英国历史教学法专家汤普森在《理解历史》一文中指出:“学校的历史,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发生了什么上,而是要集中在我们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接触和反映探究的过程,获得知识的方法,其次才是涉及历史探究的结果——历史的实际情境及其发展。要达到这样,最好是由学生运用史料作为证据……”史料教学法:史料的运用不是用来说明教材上已经有的某种观点或史实,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史料只是一种媒介,是学生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媒介。我们要传授给学生的是运用这些史料去探究历史的方法,而不再是固化的“事实”。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结论评价,也不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根据大量的史料去感受、认识真实的历史并得出认识。课堂实录:新经济政策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1920年战争结束后,农民不堪忍受愈来愈严厉的无偿征购,有意缩减生产,抗拒粮食征集。人民生活困苦,连面包、肥皂等最起码的物品都十分缺乏。由于经济破坏、工厂停工和饥荒流行,1920--1921年春,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内战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人民对苏维埃政府强烈不满。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国家,竟然熬过了这样一场战争,这实在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不是从天来的,它是工人阶级和农民的利益总和产生出来的,是工人阶级和农民的十足热情创造了这个奇迹。——列宁1921年—1922年收购3800万公担粮食,1925年—1926年收购8900万公担粮食。1925年播种面积达到战前水平。第二年(1922年),社会景况顿然改观。街市上人山人海,农家妇女,老人,工人,学生……种种色色人簇拥在一处。这里一批白面包、香肠、火腿牛奶、糖果点心,那里一批小褂、绒裤、布匹。……唔!多得很呢!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库尔斯克农民对于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很满意。从1923年起在国营工作的工人数量开始增长。到1925年社会主义成分在工业中占81%,资本主义成分受到排挤。1.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恢复国民经济;2.巩固了工农联盟;3.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为工业化奠定基础。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新经济政策的作用。运用史料应注意的问题1、充分合理使用教科书上的史料。2、适当补充史料。原则:(1)史料应确保真实可信;(2)史料与教学重点难点应紧密关联;(3)史料的长短应适宜;(4)史料的难易度应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3、问题设计:(1)问题设计符合学生实际。(2)依据中考的六种能力设计问题。例1:2012年陕西中考21题(3)读《近代被迫开放的主要通商口岸》指出A、B分别是《马关条约》开放的哪两个通商口岸?通商口岸在分布上有何特点?第四、重视地图教学。例2:2013年陕西中考19题⑴隋朝时杭州称作(1分),南宋时称作临安,五四运动时称作(1分)。例3:2014年陕西中考21题(4)图一A铁路名称是什么?图二B企业属于哪种性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图一和图二的重工业在地域分布上不同的原因。(4分)(1)以历史教科书中“学习导言”提出的问题作为切入口,考查学科主干知识。检测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达成的程度。(2)重视使用教科书中的图表和原始材料命制试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迁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3)研究历史教科书中的“自我测评”,从中得到启发,探索开卷考试的新题型。(4)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历史教科书中的“学习与探究”课纳入中考命题视野,丰富试题内容。教科书每个单元设有“学习与探究”课,为学生学习与探究历史问题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步骤。第五、关注命题新动向,增强课堂的实效性近几年的中考题,其对专题的考查往往呈现出小切口,深分析的特点,例如:2010年19题秦朝与唐朝的交通图;2011年20题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等;2012年20题全球化与反全球化;2013年19题元朝历史;2014年20题英国专题。故而传统的大专题复习模式已不在适应中考形式的变化,本人认为应以小专题复习为宜。第五、专题复习和热点问题。热点问题:情境材料不热点,思考角度要热点。2013年试题关注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并将热点信息与教材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以多种视角去观察世界,了解国情,培养学生关注热点的兴趣和习惯。如第20题,中美、中日关系;第21题,民族复兴与中国梦,2014年第19题的反腐倡廉都是近几年热点。在试题引入和问题设置时,往往采取间接的、隐性介入的方式。在复习热点时,应本着情境材料不热点,思考角度要热点的原则,寻找材料与现实切合点,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要避免材料过热、过白,否则就失去了历史学科“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特色而趋同于政治学科。(1)在命制试题时应首先研究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关注试题的呈现形式、考查要求并以此为导向进行原创试题的开发。(1)选择题(13—18题):五种题型(直问式、组合式、否定式、主题式、情
本文标题:陕西省历史中考的“教”与“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44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