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鲁教版基础训练第二单元大气圈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学海导航【知识结构】【学法指导】1.学习重点: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2.学习难点: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的绘制;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3.学习疑点: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概念的区别;背斜和向斜的判断。●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分为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与地核,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与生物圈;如下图所示:●岩石圈是由哪些岩石组成的?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其主要特征见下表。岩石成因常见岩石主要特征岩浆岩岩浆活动花岗岩、玄武岩侵入岩;结晶度好,晶体颗粒较大喷出岩:具有气孔等构造沉积岩外力作用石灰岩、砂岩、页岩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变质岩变质作用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具有片理结构,重结晶作用明显●画一幅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如下列图文所示:①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②岩浆岩、变质岩及已生成的沉积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③岩浆岩、沉积岩及已生成的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④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概念的区别。(1)地质作用是指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2)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引起的地壳不断发生运动的过程,它是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之一,地壳运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海陆的分布和变迁,形成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3)地质构造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被称为地壳运动的“足迹”。●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比较。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主要表现形式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形成高山和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将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相互关系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地表形态就是在内外力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背斜和向斜比较。基本形态岩层形态地表形态判断依据未侵蚀地形侵蚀后的地形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山岭有些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成谷地中间老,两翼新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谷地有些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中间新,两翼老●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名称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背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奁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隧道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可保持隧道干燥向斜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断层附近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地下水易出露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易渗漏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与平原比较,山岳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在山岳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其次才是铁路。所以,一般情况下,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公路为主,而后才是铁路。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平缓的山问盆地和河谷地带。因此,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岳地区的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要大于相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形区聚落分布原因聚落形态高原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地势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多呈狭长的带状山区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有肥沃的土壤呈明显的条带状平原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带状、团块状【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地壳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B.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大C.地壳就是岩石圈D.岩石圈就是地壳2.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是()A.花岗石B.玄武岩C.石灰岩D.大理岩3.图2-l-l表示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判断图中甲、乙两处分属()A.岩浆岩和变质岩B.变质岩和岩浆岩C.沉积岩和岩浆岩D.变质岩和沉积岩4.下列岩石中,有可能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A.花岗岩、玄武岩B.石灰岩、砂岩C.石英岩、大理岩D.大理岩、石灰岩5.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6.下列地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是()A.侵蚀作用B.变质作用C.风化作用D.沉积作用7.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称为()A.地质作用B.地壳运动C.地质构造D.变质作用读下面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8~9题。①②③④8.上述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①~④地貌景观典型分布的地区依次是()A.青藏高原、东欧平原、云贵高原、新西兰北岛B.云贵高原、渭河平原、准噶尔盆地、夏威夷群岛C.喀斯特高原、东非大裂谷、黄土高原、亚平宁半岛D.云贵高原、河西走廊、山东半岛、台湾岛10.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其外力作用主要有()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搬运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读下图,回答11~12题11.形成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A.背斜构造B.向斜构造C断层构造D_板块构造12.图中乙处河谷的形成原因可能是()A.流水侵蚀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风化作用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地的一张航拍照片,读图回答13~14题。13.照片中的山脉沟壑众多,这种地貌的成因最有可能是()A.风力侵蚀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地壳运动形成的褶皱D.流水沉积作用14.照片中M处的地貌类型是()A.三角洲B.沙丘C.冲积平原D.冲积扇二、综合题15.读“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中标出箭头,完成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过程。(2)图中各箭头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A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_。(3)地壳物质大循环过程可概括为:从__________到形成________又到新的__________形成。16.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B(1)A、B、C、D四处地质构造的名称分别是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2)此时,A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四个部位不宜修建隧道的有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升】一、单项选择题阅读材料,完成1~2题。明故宫的午门里有一块“血迹石”。青灰色的石面上,夹杂的红褐色斑纹,像是渗透到石头中的鲜血。有人说血迹石是明代方孝孺血溅亨门留下的。苏州虎丘有一块渗血“千人石”。传说是吴王闽阔在这块石头上砍死了所有修建坟墓的工匠,千人石每到大雨之后,都从岩石中渗出“血水”。其实“血迹石,,是约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相作用,便出现了绛褐色的团块和条纹,经过成岩作用,形成了血迹石。以后随着地壳运动而抬升,被工匠从山上采到。苏州的“千人石”实际上是一种紫红色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休罗纪时代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经千百年的日晒风吹雨打,流纹岩里的氧化铁游离出来,每当遭受狂风暴雨的侵袭后,氧化铁就被雨水冲刷带了出来,故雨水呈现出淡淡的红色。1.分别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是()A.花岗石和石灰岩B.大理岩和砂岩C.石灰岩和玄武岩D.砂岩和片麻岩2.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A.血迹石的出现经历了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过程B.血迹石的形成经历了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和地壳运动等过程C.“千人石”中一定会有化石D.“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凝作用3.右图为某地层示意图。从P点向下钻井,当钻头位于①、②、③“层”时,可能分别探测到()A.天然气、水、石油B.水、石油、天然气C.石.洫、天然气、水D.天然气、石油、水比较右图中河流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4~5题。4.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①一a,②一b,③一cB.①一b,②--a,③一cC.①一c,②一b,③一aD.①一c,②一a,③一b5.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侵蚀、搬运、沉积B.侵蚀、沉积、搬运C.沉积、搬运、侵蚀D.搬运、沉积、侵蚀6.不考虑岩性影响,在下图中①、②、③、④四处修建越岭的公路,不容易出现滑坡现象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7.下列地表形态中,由外力起主导作用形成的是()A.长江三角洲B.青藏高原C.横断山脉D.台湾海峡右图示意某地区的地貌类型,读图完成8~9题。8.适宜发展海水养殖业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9.若在甲、乙两地新建居民点,则甲地应特别注意防范()A.地震破坏B.滑坡C.海潮侵袭D.暴雨二、综合题10.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地形是__________(2)该地地质构造在形成时受到______力作用,其方向是________(3)甲地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乙地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4)根据该地层的形态和组合关系,说明其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请说明理由。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学海导航【知识结构】【学习指导】1.学习重点: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月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2.学习难点: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及移动规律;简易天气图的阅读。3.学习疑点:逆温现象与大气污染;等压面图的判读。●逆温现象与大气污染。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6℃。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下列情况: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②海拔上升1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O.6℃。这就是逆温现象。逆温现象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使能见度变差,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图示法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量来源,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地面和大气)的根本能量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具体图解如下●热力环流原理的实际应用。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地形、纬度位置以及人类活动等的影响,造成各地区受热不均,而使热力环流普遍存在,常见的“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都可用“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解释。①城市风: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热岛效应),在城市和郊区间形成热力环流,近地面风向由郊区吹向城市,如图2-2-2(1)。在工业布局时,应把工业区布局在城市风以外的区域,以避免城市风把污染物带入城市。②海陆风:由于海洋的热容量比陆地大,其受热和放
本文标题:鲁教版基础训练第二单元大气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58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