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水利工程 > 麦积区水利发展与改革“十一五”规划报告
天水市麦积区水利发展与改革“十一五”规划报告天水市麦积区水利局二○○五年十月1天水市麦积区水利发展与改革“十一五”规划报告1、自然概况1.1地貌麦积区地处渭河中游,全区地貌以藉、渭河为界,南部属西秦岭中山地貌,北属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景观,西秦岭自西向东横贯区境中部,为嘉陵江,渭河水系的分水岭,从东向西主山峰,利桥乡秦岭天堡海拔2498m,火炎山海拔2559.7m,岭南地形北高南低,岭北地形南高北低,区境内东部东岔镇牛背村海拔748m,为全区最低点,相对高差18811.7m,境内山大沟深,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为典型的丘陵沟壑地貌。1.2河流与径流泥沙麦积区以西秦岭为界,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岭南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境内流域面积1273km2,岭北为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2180km2。黄河流域渭河水系较大支流有藉河、葫芦河、牛头河、颖川河、东柯河、毛峪河、立远河、东岔河、渭河水系区境内年径流量为36922万m3,年输沙量490万吨,平均径流深172mm,渭河年平均流量为86.95m3/s,年径流量为27.42亿m3,最大年径流量为46.46亿m3,2最小年径流量为11.72亿m3,最大洪峰5030m3/s,多年平均输沙量1.7亿吨,最大输沙量3.86亿吨,最小输沙量0.237亿吨,年过境流量1.65亿吨。渭河干流穿越区境内九川九峡,形成了斑状盆地,两岸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截止2004年底发展水浇地9.8万亩,是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农业用地,因此,渭河水系是我区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岭南为长江支流嘉陵江水系上游地区,支流较多,其中有红崖河、花庙河、白家河三条,年径流量3.16亿m3,径流模数24.823亿m3/km2,年输沙量49.54万吨,年自蚀模数389吨/km2,平均径流深206.5mm。蕴藏有大量的水能资源,是发展小水电及以电代柴工程的主要区域。1.3气候与降水我区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夏季风随季节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大,年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总的特点是:四季温差分明,水热同季,春季干旱少雨,秋季降雨集中,初夏干旱,盛夏多雨,持续伏旱,冬季干燥少雪,因而,春旱、秋涝、霜、雹、冻和雨洪造成的自然灾害频繁,据麦积区气象站资料表明,年平均气温为10.8℃,极端最高气温38.8℃,极端最低气温-18.2℃,大于10℃的活动积温3666℃,日照百分率为48%,年太阳生理辐射量1112.9千卡/cm2,年平均风速1.8m/s,年蒸发量1471mm,多年平均降水量渭河流域563mm,长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3量为734mm,且年内分配不均,多年平均5—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6%,无霜期184天。1.4土壤与植被1.4.1土壤我区土壤共分7个土类,15个亚类,38个土属,55个土种,主要土类有褐土、棕壤、垆土、绵土、红土、潮土、淀土等。渭河流域主要分布有黄绵土、里垆土、红土、淀土。绵土主要分布在渭河流域的黄土梁峁沟壑,海拔1350m以上,红土分布在渭河流域的1350m以下白蚀沟坡、湾地、切沟、沟谷两岸。淀土主要分布在渭河支流的葫芦河、藉河、永川河、东柯河、牛头河及嘉陵江支流的花庙河、利桥河的冲积平原区。潮土分布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渭河、藉河及其支流的河漫滩,地下水露头的泉水线地带。棕壤土分布在我区南部秦岭山地温带落叶与针叶地带,海拔2000m以上山区。1.4.2植被我区自然条件复杂多样,植被类型较多,植被分布由于受经纬度,海拔高度、气候、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形成有规律的地带分布和受海拔的限制的垂直分布。区内长江流域有小陇山天然次生水源涵养林、阔叶落叶混交林地带为主。渭河流域植被属于温带草原植被类型,由于受气候土壤和地形等因素的限制,植被在垂直梯度上变化较大,除东部小陇山林区外,天然植被残存无几,主要以人工造林种草为主41.5、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5.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新时期的治水思路,全面体现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认真贯彻省委“两个高举、一个加强”的战略方针,依据全区的基本区情和水情及水利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工业强区、产业富区、商贸兴埠、旅游牵动、城市带动”的发展战略与麦积区水利发展的实际相结合,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防洪抗旱减灾、饮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实效,坚持兴利除害结合,节流开源并重,抗旱防洪并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开发与保护同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全面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的综合能力,确保区委区政府各项战略的顺利实施。强化涉水事务的社会化管理,坚持制度、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促进水利事业的全面发展。1.5.2、基本原则5(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坚持水利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并重,充分体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必须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强化水资源保护,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及水利管理体制的改革。“十一五”期间,全区水利发展要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实际要求出发,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着力解决好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供水安全、粮食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环境用水等方面的需求。(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发挥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作用,大力提升全区水利基础设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统筹考虑各流域、区域和行业对水的实际需求,使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和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配置水资源,引导流域、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布局,协调解决好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正确处理水利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科学应对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保证水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3)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发展,解决好流域、区域、乡镇水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坚持水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的原则。加强水利改革力度,强化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十一五”期6间,须在市场经济机制运作下,探索建立水权、水市场体系,加强对水资源的需求管理,完善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的水务统一管理体制和法规制度建设,加大水管体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水价形成机制和水利工程产权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力度,通过体制、机制和制度的改革创新,加强水利依法行政,全面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4)坚持统筹发展的原则。“十一五”期间水利建设要通过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下大力气解决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顾及到各规划阶段国力民力的投入强度,合理确定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5)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的原则。继续把资源的节约、保护、配置放在突出位置,加大节水治污力度,把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作为水利的一项长期性任务,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6)坚持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根据天水市经济社会及水利发展现状,围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明确水利发展的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保续建保投产,并按照轻重缓急,合理确定水利建设布局和投资规模,提高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5.3编制依据7(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规;(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等有关文件;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3)甘肃省《水利发展与改革“十一五”规划思路报告》、《天水市水利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思路报告》;(4)《甘肃省水利发展与改革“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大纲》、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工作大纲》等有关专项规划;(5)依据国土规划、流域综合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等有关成果;(6)南水北调西线一期甘肃省天水市受水区规划,天水市渭河综合治理规划,《甘肃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报告》;(7)天水市水利发展专项规划及有关水利建设前期工作的成果。(8)市发改委编制的《天水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和《天水市“十一五”专项规划指导意见》1.5.4规划分区规划基础资料收集及成果按照水资源一级区进行,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按专业分区进行。水资源规划分区见表1-4-1。8规划分区表表1-4-1一级区计算面积(km2)涉及行政区黄河区2180琥珀乡、五龙乡、新阳镇、渭南镇、中滩镇、石佛乡、花牛镇、马跑泉镇、社棠镇、甘泉镇、麦积镇、伯阳镇、元龙镇、三岔乡、东岔镇、寨子办事处。长江区1273党川乡、利桥乡。1.5.5规划水平年现状水平年:2005年(以2004年资料为基础,推算2005年基本情况)。规划水平年:2010年,2020年。2水利发展与改革规划的主要内容2.1社会经济与水利发展概况2.1.1社会经济概况及发展预测麦积现辖11镇6乡3办事处,截止2004年底总人口58.1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26.12万人,农业人口32.04万人,占总人口的55.09%,农业劳动力26293个,占农业人口的82.05%,人口密度167人/km2,渭河流域人口密度为226人/km2,长江流域人口密度9为10人/km2。农业生产总值及农业生产增加值3440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及增加值15750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334700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9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70元,耕地面积722109.3亩,人均耕地2.25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950公倾,实灌面积9230公倾,粮食总产量107485吨,有大牲畜53219头,小家畜81520头。按6‰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国内GDP增长率为11%,由此推算出的现状水平即年2005年底的总人口为58.5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27.24万人,农业人口31.27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53.44%,农业劳动26.293万个,占农业人口的82.05%,人口密度168人/km2,渭河流域人口密度为227人/km2,长江流域人口密度为11人/km2。农业生产总值及增加值36739万元,工业生产总值及增加值17892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372106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9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66元,耕地面积722109.3亩,人均耕地2.25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950公倾,实灌面积92300公倾,粮食总产量107485吨,有大牲畜53219头,小家畜81520头。按6‰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国内GDP增长率为72%,由此推算出的规划水平即年2010年底的总人口为60.2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31万人,农业人口29.2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48.5%,农业生产总值及增加值64171万元,工业生产总值及增加值338494万元,国内生产总值640989万元。按6‰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国内GDP增长率为171%,也可推算出的规划水平即年2020年底的总人口为62.65万人,其中10非农业人口为37.62万人,农业人口24.72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39.45%,农业生产总值及增加值131009万元,工业生产总值及增加值1037222万元,国内生产总值1739694万元。2.1.2水资源开发利用我区境内有两大水系,渭河水系和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入境水现状年为92930万m3,全区地下水和地表水总量37540万m3,人均占有地表水量650m3。(1)天然降水根据本区降水等值线图和年降水离差系数等值线图,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全
本文标题:麦积区水利发展与改革“十一五”规划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64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