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鼓浪屿景观前言鼓浪屿,位于福建省厦门市西南隅,与厦门岛隔海相望。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明朝雅化为今名。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在2013年的6月份,我去到了厦门进行旅游,这次就选取了厦门景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鼓浪屿进行其中的典型景观欣赏分析。自然景观赏析地形:鼓浪屿全岛面积1.77平方千米,与厦门市区相隔不到1000米。最高海拔92.7米(日光岩顶)。气候:厦门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光热条件优越,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季相变化颇有规律:春季季风由东北转偏南,由冷转暖,雨水增多;夏季有海风和雷雨的调剂,给热天带来凉意,时有台风;秋季少雨多晴;冬季有东北季风,冷而不寒。厦门年平均温度为21.2℃。海陆风极为明显,往往半夜起至中午吹西至西北风,午后起至半夜前吹南至东南风。夏季风一般为东南至西南风,平均只有2—3级。雷暴5—8月份最多,雷暴的产生常造成暴雨。海雾从十一月份至来年的六月份产生,以三月份最多。浓雾一般产生于午夜及早晨,连续最长3天,最短1小时。鼓浪屿的山地英雄山,位于鼓浪屿岛的西南部,旧名“旗尾山”,因郑成功训练水师在此山头插“尾旗”而得名。1949年10月15日,在解放鼓浪屿的战斗中,解放军官兵及支前民工牺牲560人,某团团长王兴芳也壮烈牺牲,故改称“英雄山”。2000年清明节,鼓浪屿区在此建“英雄岩”,王团长的遗骸迁葬于此。骆驼山,位于岛的西南端,因形肖骆驼而得名。山下有“鼓浪石”,故又称“浪洞山”,方言谐音“浪荡山”。鸡母山,位于鸡母山上有巨石如母鸡护雏之姿,故名。燕尾山,在岛的东北端,因海水在此分为两叉,壮如燕尾,故名。因鼓浪屿又名“圆洲仔”,此山又称“洲仔尾山”。鸦片战争后,山上曾设“午炮”,每逢星期六正午,税务司(海关)人员在此鸣炮报时。笔架山,因岩石排列如笔架,故名。山顶有9块相叠的巨石,常有人在此观赏晚霞,故称“观彩石”。升旗山,位于岛的东南部,因有弥勒石又称“弥勒山”。解放前海关曾在此设升旗台。如今,气象台在此升旗,报告台风信息,故称“升旗山”。龙头山,位于岛的中南部,与厦门虎头山相对,形成“龙虎守江”之势。明末名士池显方在山下建晃园,山因名“晃岩”。在此刻登顶观日出,又称“日光岩”。日光岩游览区由日光岩和琴园两个部分组成。日光岩耸峙于鼓浪屿中部偏南,是由两块巨石一竖一横相倚而立,成为龙头山的顶峰,海拔92.7米,为鼓浪屿最高峰。厦门名景“鼓浪洞天”就指这里,意即“洞天福地”。日光岩山门处,一块高40多米的巨岩凌空而立。在巨岩峭壁上,有1915年许世英题刻的“天风海涛”四字横书;其下还有两行大字题刻,右侧为“鼓浪洞天”,左侧为“鹭江第一”,前者系明万历元年江苏丹阳人丁一中所书,这是日光岩最早的题刻。后者是清道光年间福建长乐人林针所写。上述三大崖刻,对日光岩的风光作了形象性的概括。人文景观赏析毓园位于鼓浪屿东南部复兴路,即林巧稚大夫纪念园。毓园的建筑,布局自然,两侧是花坛,种植着洁净的星菊,石阶两旁是彩色缤纷的米兰、扶桑、大理、一串红等花卉,夹道迎客。其中有占地1000平方米、用花岗岩方砖砌成的坪台,园中立着林巧稚大夫的汉白玉雕像,雕像对面有一座占地140多平方米的“林巧稚大夫生平事迹展览室”,展出其生前用过的部分实物、著作,百余幅社会活动和工作、生活照片,外国友人赠送的纪念品,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纪念林巧稚大夫的题字等,还有各种证书和其他珍贵资料。皓月园位于鼓浪屿东部,覆鼎岩海滨,占地二万平方米。为了纪念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福建省政府和厦门市政府,在此建造了郑成功纪念园。覆鼎岩海拔29.5米,向海中延伸30米,地形险峻,气势磅礴,它与海中的剑石、印斗石鼎足而立。园内青铜大型群像浮雕,再现了当年郑成功挥师东渡,驱荷复台的历史场面。皓月园景色迷人,明代建筑特色与海滨的沙鸥、树木、海景山色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图画。菽庄花园坐落在鼓浪屿港仔后,建于1913年,主人林永嘉,又名叔臧,园名即以他的名字谐音而命名。1894年甲午战争清廷失败,翌年割台湾给日本,林维源及其子叔臧不愿当亡国奴,迁到鼓浪屿居住。其后,叔臧建了这座花园。菽庄依海建园,海藏园中,傍山为洞,垒石补山,与远处山光水色互为衬托,浑为一体。所造楼台亭榭不一其形,迦桥低栏,形若游龙。园内看海,波浪拍岸,依栏远眺,极尽山海之致,复有岩洞之幽,鲜花满径,绿树成行,为难得之胜景。花园建造分藏海园、补山园两部分。主要是以园藏海,以园饰海、以海拓园、以石补山、以洞藏天。菽庄花园总面积20328平方米,其中水域3352平方米,建筑物2451平方米。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以小见大,耐人寻味。本来这个庭院以静为主,静中生趣,但眼前波涛拍岸,浪花飞溅。涛声回响,形成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对比,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妙趣横生。钢琴博物馆于2000年1月落成,位于菽庄花园“听涛轩”,占地45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博物馆里陈列了爱国华侨胡友义收藏的40多架古钢琴,其中有稀世名贵的镏金钢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钢琴,有古老的手摇钢琴、有产自一百年前的脚踏自动演奏钢琴和八个脚踏的古钢琴等。无论是普通的游客还是音乐家、艺术家,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带给他们的艺术熏陶和音乐的启迪都是无尽的。拿千姿百态来形容馆内的钢琴,或有夸张之嫌,但是让参观者随着陈列品走一遍钢琴近200年的演变历程,那就一点也不夸张。澳大利亚著名钢琴演奏家杰佛利·托萨是胡友义先生的莫逆之交,他说,“我以我的朋友为荣,他把一份最特殊的礼物献给了中国。”为庆祝开馆,杰佛利·托萨还在鼓浪屿音乐厅举办了专场演奏会。结束语鼓浪屿的景观名胜还有很多很多,但是本文只选择了其中的典型景观,但鼓浪屿本身的街道小巷就可称为景观。游客穿梭在鼓浪屿的小巷中,就可以观赏到各国不同风格建筑。龙头路商业街诸多火热商铺都有贩卖各种厦门特色小吃,是吃货们的福音地点。小岛还是音乐的沃土,人才辈出,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又得美名“钢琴之岛”、“音乐之乡”。因此,鼓浪屿才能文艺青年们所向往的国内必选旅游圣地之一。感受鼓浪屿,最美文艺范,鼓浪屿的小美好,必须亲临其地,缓步走在小巷中才可以真正感受到。
本文标题:鼓浪屿景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82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