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青岛市旅游总体规划2
青岛市旅游总体规划第一章规划总论一、规划背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务院《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按照新一轮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旅游业转型升级要求,在《青岛市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吸收了相关规划成果,修编《青岛市旅游总体规划》。二、规划范围青岛市辖区,总面积为11282平方公里。三、规划期限规划期:2013-2020年近期:2013-2016年中远期:2016-2020年四、规划依据本规划衔接了《青岛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审议稿)》、《青岛市海洋功能区划》、《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环胶州湾保护控制线划定与岸线整理规划方案》、《大沽河流域保护与空间利用总体规划》以及《蓝色硅谷核心区总体规划(审议稿)》、《红岛经济区总体规划(审议稿)》、《西海岸经济新区总体规划(审议稿)》等规划,对接了千万平米旅游休闲度假及会展设施工程、世园会、邮轮母港城、中山路片区改造等重点工程和项目,依托城市发展实现旅游跨越,以旅游跨越助力城市发展。第二章旅游资源评价一、旅游资源基本情况全市旅游资源普查共调查登记旅游资源单体3617个,涵盖8个主类、31个亚类和125个基本类型,认定特品级单体32个、优良级单体1036个、普通级单体2486个、未入级单体95个,分别占资源总数的0.88%、28.64%、68.73%、2.63%,全市旅游资源类型多、品种全、级别高。全市自然旅游资源单体1117个,占资源总数的30.88%,主要集中在青岛市市辖区、沿海海岸带和平度市北部等区域。特品级自然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市南区、黄岛区、即墨市,优良级自然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市南区、崂山区、即墨市、平度市。全市人文旅游资源单体2500个,占资源总数的69.12%,主要分布在市南区、市北区、即墨市、平度市等区域,市南区、市北区为最密集区,崂山区南部、平度市北部、即墨市、黄岛区分布有不同规模的聚集区。特品级、优良级人文旅游资源单体主要分布于市南区、崂山区、平度市、即墨市。海岸线1公里范围内共有资源单体936个(其中自然类154个、人文类782个),占资源总量的25.88%;海岸线3公里范围内共有资源单体1821个(其中自然类329个、人文类1492个),占资源总量的50.34%。高等级公路(高速、国道、省道)1公里范围内共有资源单体949个,占资源总量的26.24%;高等级公路5公里范围内共有资源单体2963个,占资源总量的81.92%。第二章旅游资源评价二、旅游资源总体评价青岛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海湾、沙滩、海岛、城市风貌、温泉、湿地、山岳、宗教文化、海洋文化等旅游资源品级较高,层次感鲜明,组合优势明显,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多数旅游资源属于开发条件与市场潜力较好的优势资源,尤其是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的开通与大沽河综合整治、轻轨建设的推进,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基础,旅游开发条件成熟。青岛良好的气候条件,丰富的人文资源,加上优质3S(阳光、海洋、沙滩)资源,非常适合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海洋旅游和文化旅游。第三章旅游市场定位一、入境旅游市场定位一级市场:韩国、日本和港澳台市场。二级市场: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欧美澳及东南亚市场。三级市场:除上述国家以外的亚洲、欧美市场。二、国内旅游市场定位一级市场:青岛及省内周边城市。二级市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安徽、河南、山西等地区。三级市场:其他地区。第四章旅游发展目标与战略一、目标定位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将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作为旅游业发展根本目标,全力推动旅游空间布局由沿海一线向全域延伸、多点支撑转变,产业发展由单一业态向多业深度融合转变,结构类型由传统观光为主向休闲度假为主转变,构筑以休闲度假为核心的旅游产品体系、以标准化为核心的旅游服务体系和以中高端市场为核心的旅游市场体系,着力推动实现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跨越,发展壮大现代旅游,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到2016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411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2468亿元人民币。第四章旅游发展目标与战略二、发展战略(一)构筑三城两线旅游发展新格局紧紧围绕城市空间布局战略调整,牢牢把握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实施三城两线旅游发展布局,统筹南北区域旅游一体化和海陆旅游互动发展,着力解决沿海一线旅游拥堵、北部旅游边缘化问题,推动海洋旅游突破与发展,形成三主城集散联动、两轴带辐射带动、四片区集聚发展的大青岛旅游发展新格局。(二)以休闲度假引领旅游产业升级准确把握旅游市场由大众观光向中高端综合需求过渡的阶段性特征,以资源基础好、市场潜力大且产业链长、贡献度高的休闲度假业态作为产业主体和发展重点,加快实施千万平米旅游休闲度假及会展设施工程,集聚度假、会展、节庆、体育健身、休闲商贸、游艇等高端产业要素,引领我市旅游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三)以海洋旅游壮大旅游产业实力发挥海洋旅游资源优势和海洋旅游在海洋经济中的主导产业作用,围绕蓝色引领主导战略,统筹优势海洋旅游资源,建设海上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海上旅游航线,打造海上交通旅游循环体系,开发近海岛屿,发展邮轮旅游,推动海上旅游装备升级,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海洋旅游产品体系,形成海陆互动的和谐发展新局面,推动实现青岛旅游的蓝色跨越。第四章旅游发展目标与战略(四)以产业融合推动旅游产业创新充分发挥旅游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辐射面广的优势,拓展金融、科研、教育、信息、交通等领域的合作渠道,构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配套扶持发展政策,培育复合型和融合型旅游大项目、大集团,促进旅游业与工业、农业、文化、会展、体育、林业、渔业、医疗、养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提高旅游业作为社会、经济和文化纽带的聚结力、担纲力和引领力,促进大旅游与大文化的共同繁荣。(五)以生态文明保障旅游产业持续发展旅游发展依存于优良的生态环境,强化生态保护线就是旅游生命线的理念,加强区域统筹和产业协调,把共建生态文明旅游区和共享生态文明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划定旅游资源生态缓冲区,建立旅游资源优势区产业筛选机制,倡导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培育生态文化、发展生态旅游,切实保护旅游资源与环境,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第五章旅游空间布局与分区开发一、旅游空间布局根据功能配套与产品组合原则,实施三城两线布局。(一)三城。依托青岛市东岸、西岸、北岸三主城城市设施,建设东部、西部两大休闲度假集群和北部现代新兴旅游集群,合理布局住宿、购物、娱乐、旅游集散等旅游设施,打通海上旅游联线,三城集散联动,构筑三足鼎立的海湾型旅游中心格局。(二)两线。围绕全市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发展滨海休闲度假轴带和大沽河生态旅游轴带,两线辐射带动,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动力源泉。滨海休闲度假轴带,重在挖掘东岸主城区传统滨海旅游潜力,拓展西海岸、胶州湾北部、蓝色硅谷核心区至即墨的滨海旅游发展新空间,发展大规模、集约化的旅游项目,打造黄金海岸旅游带,辐射带动全市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沽河生态旅游轴带,结合大沽河综合治理,打造生态旅游的长廊、北部旅游特别是乡村旅游的产业聚集和辐射带,大力发展生态游、体育游、文化游、农业游和休闲度假游等特色旅游产品体系,成为加快青岛北部新型城镇化步伐的助推器和旅游惠民富民的民生工程。(三)四片区。集聚发展胶州、即墨、平度、莱西四大片区,成为全市旅游大格局的重要部分。第五章旅游空间布局与分区开发二、分区发展指引(一)东岸主城1、总体定位。海滨旅游城市中心区和历史文化旅游区。2、发展思路。突出近现代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海洋文化、啤酒文化和工业文化等特色,规划建设邮轮母港城、世园会、中山路片区改造、青岛山一战遗址公园等重大项目和工程,推动海滨风景区、崂山风景区等传统旅游景区的环境美化、功能拓展和服务提升,努力实现传统旅游区的优化升级。3、重点开发区域和项目。中山路片区改造、国际邮轮城、青岛山一战遗址公园、青岛啤酒文化休闲商务区、世园生态都市新区、欢乐滨海城及橡胶谷、国棉六厂创意产业园、机车博物馆、奥帆中心、石老人旅游度假区、沙子口海滨、崂山风景区、仰口旅游度假区等。(二)西岸主城1、总体定位。休闲度假拓展区。2、发展思路。坚持集群、高端、低碳发展理念,加快打造海滨、海岛和山林度假集群,做大做强休闲度假产业;注重区域统筹和产业协调,强化生态缓冲保护,保护旅游生态环境,共建生态文明旅游区,共享旅游区生态文明。3、重点开发区域和项目。凤凰岛旅游度假区、灵山湾旅游度假区、今典红树林会展休闲度假区、瑯琊台旅游度假区、藏马山旅游度假区、灵山岛、竹岔岛、小珠山、大珠山等。(三)北岸主城1、总体定位。现代新兴旅游业态拓展区。2、发展思路。重点发展动漫、娱乐、大型会展等现代新兴旅游业态,同时发展好海滨休闲度假、乡村游、生态游等。3、重点开发区域和项目。华强二期项目、高端会议会展中心、国际性文化中心、红岛滨海度假地等。第五章旅游空间布局与分区开发(四)胶州旅游片区1、总体定位。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和滨海度假旅游区。2、发展思路。抓住青岛新机场选址、大沽河综合治理等重要历史机遇,依托文、泽、河、湖、海等特色旅游资源,打造集滨海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历史和民俗文化体验、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品。3、重点开发区域和项目。三里河文化公园、少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大沽河历史民俗文化街区、大沽河风景区、艾山风景区、胶河风景区等。第五章旅游空间布局与分区开发(五)即墨旅游片区1、总体定位。海洋温泉度假和历史文化旅游区。2、发展思路。依托海滨和海洋温泉等核心资源,打造品牌化的滨海温泉休闲度假、医疗和养生旅游区;保护海岛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发海岛观光与海岛休闲度假产品;修复古代遗迹,建设仿古建筑和古文化休闲街区,将田横祭海节打造成代表性的海洋民俗主题节庆活动。3、重点开发区域和项目。温泉旅游度假区、丰城和金口滨海旅游区、田横岛旅游度假区、即墨城区及周边旅游区、大小管岛岛群旅游区等。(六)平度旅游片区1、总体定位。历史文化、山林生态、乡村休闲、度假养生旅游区。2、发展思路。挖掘利用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齐汉名邦文化旅游品牌;改善旅游生态,美化景观环境,努力建设原生态精品旅游度假区,发展山林休闲健身度假旅游;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培育高端特色精致休闲农业品牌。3、重点开发区域和项目。大泽山旅游区、茶山旅游度假区、两髻山文化旅游区、云山生态旅游区、南村国际文化旅游区等。(七)莱西旅游片区1、总体定位。休闲度假、休闲体育和乡村旅游区。2、发展思路。整合开发三湖(莱西湖、月湖、姜山湖)、两河(大沽河、洙河)、一山(大青山)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水域休闲度假、休闲体育运动、湿地生态观光、乡村休闲和历史文化旅游产品。3、重点开发区域和项目。姜山湿地旅游度假区、大沽河休闲旅游产业带、莱西湖生态休闲区、白鹭湖温泉度假区、大青山森林公园、洙河公园、仙足山风景区等。第六章旅游产品开发规划一、旅游产品体系重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旅游、节会商务旅游、文化旅游、海洋旅游、乡村旅游、体育健身旅游和生态旅游共八大旅游产品。(一)休闲度假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是推动全市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大力开发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的休闲度假项目建设,推动石老人、温泉、凤凰岛、灵山湾、少海、琅琊台、田横岛等度假区和度假地集聚发展,构筑多元化休闲度假产品体系。(二)观光旅游。观光旅游是我市传统的核心旅游产品。通过环境美化、功能拓展和服务提升等措施,推动传统景区的精品化发展。(三)节会商务旅游。节会商务旅游是提升城市影响力、扩大旅游消费、拉动淡季旅游的重要载体。培育打造常驻我市、有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旅游展会,搭建国际化旅游产业发展研讨和旅游产品交易的平台。促进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国际海洋节等重大节会活动的高端化、国际化发展,探索举办突出蓝色经济优势和中日韩经贸合作优势的品牌节会活动,积极争办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国际会议和重大活动,大力培育扶持
本文标题:青岛市旅游总体规划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93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