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青岛市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模拟试题
1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模拟测试题卷(I)现象·实验·结构·方法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D.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雪消融是熔化,需要吸热B.滴水成冰是凝华,会放热C.樟脑丸变小是升华,不需要吸热D.水蒸气凝固成霜,会放热3.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恰当的是()A.音乐课上同学们放声歌唱B.课下同学们说话交流C.立交桥两侧加隔声板D.马路上汽车驶过时刺耳的喇叭声4.当声音消失的时候,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人们用手语进行面对面的交谈B.汽车喇叭没有了作用C.马路边的居民不必再受噪声的干扰D.在大山中会有回声5.车站上并排停着两列客车,坐在其中一列车上的乘客想准确判断哪列车先开动,应选参照物是()A.乘客本人B.本人所乘的车C.另一列客车D.地面上固定的物体6.下列图象中,正确表示匀速直线运动路程和时间关系的是()7.甲、乙、丙三人的速度是V甲=3.5km/h,V乙=1.3m/s,V丙=1m/s,则v甲、v乙、v丙关系是()A.v甲v乙v丙B.V乙V丙V甲C.v丙V乙V甲D.v甲v丙v乙8.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9.下列运用科学方法的实例中,属于“放大法”的是()A.将机械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B.将温度计的玻璃管做得很细C.速度定义、定义式、图象相互变换D.由升华吸热想到凝华放热二、不定项选择题:10.关于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B.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C.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211.下列知识结构中错误的是()A固体熔化过程B汽化方式蒸发沸腾是否吸热温度是否升高有无熔点不同点部位液体表面内部和表面温度任何温度一定的温度晶体是否无程度平和剧烈非晶体是是有相同点汽化吸热12.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凝固图象,根据图象得出的信息中,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3分钟B.AD段表示的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C.该物质在FG段是固态D.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13.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A.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C.2s~5s内,小车处于静止状态D.5s~7s内,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卷(Ⅱ)实验·应用·推理·探究专题一:声现象1.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实验过程小明看到乐师在拉二胡时,一只手在不停地移动,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在不断变化。于是他提出猜想:音调高低可能与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他设计实验对自己的假说进行检验。将钢尺的一端压在桌子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C.声音的特性影响因素D.机械运动分类匀速直线运动音调振幅变速运动响度频率曲线运动音色结构、材料3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多次进行实验.结论物体振动的越快,音调就越方法将尺子按下相同的程度,运用了法程序上述研究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得出结论。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在挑选西瓜的时候,我们常常用手拍拍,根据声音的不同来选择西瓜的成熟,这是利用声音的来判断的.(2)雷雨天,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的传播比传播的快.(3)人们说话时声带在。宇航员在没有空气的月球上对着山崖喊话,(填“能”或“不能”)听到回声.专题二:物态变化3.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探究水沸腾的规律:表格时间/min012345678温度/℃8086929597999999图像现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水温开始不断上升,当加热到第min开始沸腾,沸点是℃,继续给水加热,水温将;若撤去酒精灯,沸腾现象(填“能”或“不能”)立即停止.实验中还发现水沸腾时,杯口不断地冒出大量“白气”,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后形成的小水珠.(填物态变化名称)4.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为什么夏天扇扇子能使人感到凉快?答:夏天扇扇子是为了空气流动,使皮肤表面汗液蒸发,而汗水的蒸发需从人体热量,所以夏天扇扇子能使人感到凉快.(2)常言道: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为什么?答:因为下雪时,发生的是现象,需要热;而化雪时发生的是现象,需要热,所以下雪不冷,化雪冷.4专题三:物体的运动5.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原理步骤某同学利用斜槽测小球滚速度,如图,其中B是AC的中点。度尺测得SAC=84cm,图上方的秒表一小格代表1s,指针的转动未超过一圈.数据表格路段距离S/m运动时间t/s平均速度V/m.s-1AB0.4240.105BCAC0.8470.12方法用刻度尺和停表组合起来使用,来测量物体的速度时,这里体现的科学方法是法.6.运用知识解决问题:(l)如何测量短曲线的长度?答:用一根弹性不的棉线,让它与曲线,记下起点与终点的位置,将棉线放直,用测出两点间的长度,即为曲线的长度.(2)如图所示,将裸铜丝在铅笔上紧密缠绕50圈,密绕部分的长度是,由此可以求出裸铜丝的直径是。(3)如右上图,一辆汽车在济青高速公路上行驶,一位乘客在车到如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8时整;当车到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8时30分.请你计算小汽车在A、B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5(4)在百米赛跑中,甲、乙两个计时员分别从看到发令枪冒烟和听到枪声开始记录同一运动员的成绩,①请通过计算说明哪一位计时员记录的成绩较准确?②若甲记录的成绩为11.3s,则计时员乙记录的成绩约为多少?专题四:综合能力7.综合问答——小红在生活中观察到下列几个现象:①妈妈将暂时不吃的蔬菜放到冰箱保鲜,②冬天洗的袜子展开放在暖气片上很快变干;③运动出汗后,被风一吹,觉得特别冷;请从以上3个现象中选择1个现象加以解释:解释场景____:原理:解释此现象:8.综合实验——研究两个力学小实验(可以配图说明):(1)请你设计一个验证性小实验,证明“气体液化放出热量”(2)小雨要探究“真空不能传声”,请你完成实验设计方案:器材小闹钟、带出气口的密闭玻璃罩、抽气机数据表格实验步骤专题五:综合计算9.一辆汽车,当它通过长360m的隧道时,用了40s;当它以相同的速度通过一座长720m的铁桥时,需要多长时间?(写出思路并求解)6专题六:归纳探究10.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为了安全,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距离。因为在驾驶员从发现某一异常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设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汽车要通过一段距离(称反应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据公安部门统计,车辆行驶过程中,停车距离越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表中给出了某辆汽车在同一段路面上行驶过程中,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等部分数据.速度/(m.s-1)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距离/m112.5914232257433021.679.4101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分析表中1、3两行数据可知:=+制动距离;并填写表中空缺的两个数据,完成表格(将答案直接填在表格中的横线上).(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汽车行驶速度越大,停车距离(填“越长”或“越短”),所以超速行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3)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由于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会,致使,从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大.(4)请在图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越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v-t图象,(不需准确描点)
本文标题:青岛市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模拟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595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