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一定是混合物,但混合物不一定是溶液;·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含Cu2+的溶液为蓝色,含Fe2+的为浅绿色,含Fe3+的为黄色,含MnO4-的溶液为紫色),无色透明的液体也不一定是溶液,但溶液一定是透明的。·溶液中不一定只有一种溶质,溶剂也不一定为水。·不属于溶液,或溶于水后不能形成溶液:泥沙、植物油、牛奶、豆浆、米粥。2、特征:(1)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2)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溶质。3、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原态可以是固、液、气三态。(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水是最常用的溶剂,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3)溶剂和溶质的判断:①固体或气体与液体相互溶解形成的溶液,一般习惯将固体或气体看作溶质,液体看作溶剂;②两种液体组成的溶液,一般习惯将量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③其他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时,无论水量多少,都将水看作溶剂;④一般将溶液命名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当不指明溶剂时,溶剂为水。·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若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的生成物,如下:原物质CO2SO2SO3NH3CaONa2OCuSO4·5H2O活泼金属生成物H2CO3H2SO3H2SO4NH3·H2OCa(OH)2NaOHCuSO4盐(酸中)·常见溶液的组成:溶液溶质溶剂澄清的石灰水Ca(OH)2H2O稀/浓盐酸HClH2O稀/浓硫酸H2SO4H2O紫药水KMnO4H2O食盐水、生理盐水NaClH2O碘酒碘晶体酒精4、乳浊液与乳化:(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2)乳化:植物油加入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向其中加入洗涤剂后,油虽然并没有溶解在水中,但是洗涤剂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存在于水中而不聚集,这是形成的乳浊液能够均匀、稳定地存在而不分层,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洗涤剂起到的作用叫做乳化作用,洗涤剂相当于一种乳化剂。(3)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①洗涤:用洗涤剂(乳化剂)洗去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如肥皂、洗涤精等;②农药:在农药中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后在溶解在有机溶剂里,混合均匀制成透明乳油。·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项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分散在水里的物质溶解性溶不溶不溶状态固、液、气固液分散在水里的粒子分子或离子许多分子的集合体许多分子的集合体现象透明、均一浑浊、不均一浑浊、不均一久置现象不变(稳定)沉淀分上下两层(不稳定)举例食盐溶液、蔗糖溶液泥土与水的混合物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相同点都是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5、溶解:(1)定义:一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2)影响因素:温度(正);颗粒大小(反);搅拌或振荡(正)。(3)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物质溶解时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会使溶液的温度改变,有些溶解时吸热,有些溶解时放热,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①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该过程吸热;②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该过程放热。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降低,表现为吸热NH4Cl溶解于水、NH4NO3溶于水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升高,表现为放热NaOH溶解于水、浓H2SO4稀释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不变,没有明显热现象NaCl溶解于水(4)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物质的溶解性。·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不同。如:碘几乎不溶于水,可以溶于汽油;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可以溶于水。6、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定义: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为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是针对某一溶质而言,不是对所有溶质。(2)判断方法:①观察法:若溶液底部有剩余溶质存在,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则该溶质的饱和溶液;②实验法:若底部无剩余,加入该溶质,溶解或溶解一部分,不饱和;不再溶解,饱和。(3)转化:·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A:饱和浓溶液B:饱和稀溶液C:不饱和浓溶液D:不饱和稀溶液①溶液的分类:②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下,同一溶质、同一溶剂的饱和溶液要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7、溶解度(溶解性的定量表示):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溶质溶解量的最大限度。(1)固体的溶解度:①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②含义:以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为例·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在20℃时,NaCl溶解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质量为36克。③四要素:a.一定温度;b.100g溶剂;c.达到饱和;d.单位:g④影响因素:a.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b.温度(外在因素)。⑤表示方法:a.列表法;b.图像法——溶解度曲线。⑥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2)气体的溶解度:①定义:在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②四要素:a.101kPa和一定温度;b.1体积水c.达到饱和;d.体积单位③影响因素:a.气体的性质;b.温度(反);c.压强(正)。(3)溶解度曲线:①定义: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把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用坐标平面内的点来表示,并将这些点连成平滑的曲线,称为溶解度曲线。②变化规律:a.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随温度升高而变大,曲线比较陡,如KNO3;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曲线比较平,如NaCl;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呈下降趋势,如Ca(OH)2。·如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类型代表物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ACa(OH)2BKNO3CNaCl转化时一般不采用变温的方法,蒸发结晶③含义及应用: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20℃的溶解度10g1—10g0.01—1g0.01gABCD饱和溶液稀溶液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升高温度降低温度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升高温度降低温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升高温度降低温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升高温度降低温度a.点:物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可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或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确定制得某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方法;b.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固体结晶的方法);c.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表示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表示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曲线上的点表示的溶液是饱和溶液);d.交点: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8、混合物的分离:(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难溶物;(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3)结晶的两种方法如下:①蒸发溶剂:适用于得到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NaCl(海水晒盐);②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适用于得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如KNO3。·结晶:固体物质从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9、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1)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2)影响因素:溶质和溶剂的质量。(3)公式:①勿丢“×100%”②只要温度不变,质量分数就不变·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区别和联系: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意义物质溶解性的量度,受外界温度影响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不受外界条件影响溶剂要求100g无温度要求与温度有关无溶液是否饱和一定达到饱和不一定饱和计算公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g100溶解度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单位克(g)无联系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g100×100%·温度:变量:温度溶解度饱和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升温变大饱→不不变不变不变不→不不变不变不变降温变小饱→饱变小不变变小不→饱不变不变不变变小不变变小不→不不变不变不变注意:a.Ca(OH)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另行分析;b.CuSO4析出时变成CuSO4·5H2O,另行分析。·溶剂:变量:溶剂溶解度饱和度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加溶剂不变饱→不不变变大变小不→不不变变大变小蒸发溶剂(恢复原温)饱→饱变小变小不变不→饱不变变小变大变小变小变大不→不不变变小变大注意:a.饱→不的过程前提是原溶液底部没有溶质的沉淀。b.由加粗倾斜的两行数据可知:同一温度下,同一溶质的溶液中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不饱和的大。·加溶质:变量:溶质溶解度饱和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加溶质(恢复原温)不变饱→饱不变不变不变不→饱变大不变变大不→不变大不变变大注意:a.加NaOH不恢复到原温会怎样?b.加入的是CaO,恢复与不恢复到原温,会怎样?c.由表2、3可知(加粗下划线):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受溶质、溶剂的量的影响。10、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1)步骤和仪器:步骤具体内容仪器配制溶液的溶质为固体计算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和水的体积托盘天平,镊子,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溶解将固体倒入小烧杯中,量取水后,将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固体完全溶解浓溶液稀释配制溶液计算计算所需浓溶液的体积和水的体积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量取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溶液和一定体积的水稀释将浓溶液倒入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均匀(2)误差分析:①溶质、溶剂的变化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影响: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增加增加减小不变减小减小增加增加不变增加增加减小不变减小减小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等比例增加或减少减少不变②可能出现的情况:溶质的角度溶质不纯,含有杂质溶质溶解的量变少了溶质有撒落溶质没有完全溶解就封装存放左码右物称量天平空载时,指针向左偏称量后,天平指针向右偏天平空载时,指针向右偏溶质溶解的量变多了称量后,天平指针向左偏溶剂的角度俯视量取溶剂的量变少了溶解时有液体溅出溶剂没有完全转移到烧杯中,量筒内有少量水剩余仰视量取溶剂的量变多了烧杯内壁上有水,或使用前用水湿润溶剂平内壁上有水,或用水湿润
本文标题:溶液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627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