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北京物资学院《领导科学与艺术》课程论文浅谈中西领导体制的差异专业人力资源学号151131022姓名刘巍指导老师李晓庆日期2016年5月8日目录摘要··············································1关键字············································1一、领导体制的内容、类型和特征·····················1二、中国的领导体制································22.1中国领导体制的演变历程·····················22.2中国领导体制的特征·························22.3中国领导体制存在的弊端·····················3三、西方的领导体制································33.1初期西方领导体制的主要表现·················33.2西方领导体制的特征·························4四、西方领导体制对中国行政领导体制改革的启示······5参考文献··········································61浅谈中西领导体制的差异【摘要】领导体制是指在组织内部与领导活动中,组织机构的设置和领导权限的划分及其所形成的用以规范领导活动范围和方式的制度体系。西方领导体制对于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建构既适应现代化一般要求又适应中国国情特殊需要的现代政府行政领导体制,提高中国政府的内部运作和外部治理效能、具有极为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西方领导体制的类型、演变和特征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各自的优劣,为我国领导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经验。【关键字】领导体制差异类型特征一、领导体制的内容、基本类型和特征所谓领导体制,概括说就是指在组织内部与领导活动中,组织机构的设置和领导权限的划分及其所形成的用以规范领导活动范围和方式的制度体系。具体来说,领导体制的内容主要包括:(1)领导体制的核心是各级各类领导机关职责与权限的划分。(2)领导体制的载体是各级各类领导机构的设置。(3)领导体制的内容包括领导者的领导层次与幅度。(4)领导体制的内容体现为领导者的管理制度,即狭义上的人事制度。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监督、轮换、培训、离退休等方面的制度规范。领导体制两种最基本的类型是委员会制和首长负责制。委员会制就是决策权力属于领导集体,委员会内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问题。委员会制的优点在于能集思广益,便于协调各方利益;缺点是决策慢。首长负责制是一个系统或单位将法定的决策指挥权集中于首长一人身上。首长负责制的优点是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效率较高;缺点是决策易受个人经验、才智等的限制。委员会制一般适用于立法的、顾问性的和协调性的机构,以及有关方针政策、长远规划性的事务;首长负责制则适用于行政的、执行性的和事务性的职务。科学的领导体制应该具备以下特征:l、恰当的权力分配。一定的权力是领导的自然标志,也是实施领导的必要条件,因此领导体制科学化,首先在于权力的分配要恰当。2.、合理的机构设置。这是领导工作合理有序运转的条件。合理的机构设置必须符合精简、统一、效能三方面的要求。3、有力的法律保障。这就是实现领导体制法律化,增强领导体制的权威性和约束力。24、灵活的自我调节。科学的领导体制应具有适应形势变化、灵活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够随着形势与任务的变化不断从组织上保证领导的成功。二、中国的领导体制1、中国领导体制的演变历程我国领导体制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一1955年)建立阶段。此时形成全国统一的中央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1955年中央批准企业实行一长制。第二阶段(1956年一1965年)探索和调整阶段。对中央集权的弊病有所认识,强调了“应当在下,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甚至就此提出过一些原则,八届三中全会还通过改进体制的规定,但并没从根本上解决党的一元化领导、党政不分、政企不分和企业自主权问题。企业的一长制受到批评,改为党委领导下的厂长分工负责制。第三阶段(1966年一1978年)破坏和混乱阶段。一方面在“大民主”的口号下,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另一方面又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进一步发展了集权过多的领导体制。第四阶段(1978年至今)系统改革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在领导体制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威,改变了过分集中的领导体制,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中国领导体制的特征我国行政领导体制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的领导体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具体来说:它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人民群众的主人地位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是我国行政领导体制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主要标志。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不仅表现在对于一切社会财富的支配上,更重要的表现在劳动人民都有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者最根本的权利,是得到宪法的确定和保护的。第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在我国的行政领导体制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各级领导机关受同级党的领导机构领导。二是一切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实行必须由同级党的领导机构批准。三是党的领导机构成员在特殊情况下,兼任行政领导机关的主要领导人,以保障党对行政的领导。第三,中央集权式的领导和管理。3即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实行中央集权的领导和管理。首先,从纵向领导关系来看,我国长期实行中央集权的行政领导体制,形成自上而下的行政领导系统。其次,从横向领导关系来看,我国实行的是统一的一元化的行政领导体制,在政治上、思想和组织上,一切行政领导机关都要服从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这些特点充分地显示了社会主义领导体制的优越性。事实表明,它不仅体现了领导就是服务、领导者是人民的公仆的本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代表人民利益的愿望,而且基本上适合我国的国情,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导体制。3、中国领导体制存在的弊端在我国现行的领导体制中还存在着妨碍甚至严重制约我国社会主义优越性充分发挥的种种弊端。主要表现为:1、权力过分集中。在集权和分权问题上,过分强调中央集权,忽视地方的适当分权,在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问题上,过分强调统一和集中,忽视了科学的分工和民主。2、党政不分政企不分。在党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上党委往往过多地干涉和代替了应由政府部门独立进行的工作。在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上,政府对企业不是服务.而是参与,对企业统得过死使企业丧失了活力。3、领导体制不健全。在机构设置上臃肿重益和残缺不全同时并存缺少严格的自下的行政法规和个人负责制缺少千部正常的录用奖惩退休退职淘汰方法。上述种种弊端导致了官僚主义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改革已势在必行。三、西方的领导体制1、初期西方领导体制的主要表现在西方,政府行政系统中领导体制是整个行政系统得以顺利运转的关键:选民、利益集团和政党的利益要求只有通过领导体制的转换,才能最后形成国家或政府政策;同时,立法机关的大部分政策选择,也只有通过行政领导体制的转换,才具有操作价值。而行政领导的行政行为有时也成为改变立法和司法行为的实际结果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19世纪后期、20世纪前期西方行政领导体制的初级集权,主要表现为:第一,政府行政职能和行政领导职能的扩大。如果说,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职能基本不包括“市民社会”的私人经济、文化和其它大部分社会事务,因此,政府行政的范围相对较窄;那么,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政府职能日益卷人私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行政的职能范围不断扩大,行政管理的事务越来越复杂。这就迫使指挥、命令、控制、协调行政部门的行政领导的职能相应扩大。4第二,政府行政领导的首长制在大多数西方国家逐渐确立。虽然总统、首相、总理之间的行政领导权限在各国并不一致,然而,这一时期各国,特别是英、美等国的“内阁制度”逐渐完善。英国于1937年颁布“国王的大臣法”,才使内阁和首相真正有了法律依据。美国在F·罗斯福任内,现代意义上的美国式的拥有巨大权力的行政部门正式确立。第三,政府行政领导体制与其它体制的改革配套进行。19世纪后期各国“文官制度”的逐渐确立和政党制度的完善,使行政官员的产生已基本摆脱“个人赡徇制”和“政党分赃制”的影响,而有了一套较严格的任用方法和制度。这为行政领导体制的完善提供了基础和前提。第四,各国内阁制的确立使行政领导机构及其运转方式渐趋定形。即以行政首脑及其顾问、助手和内阁成员为行政领导机构及其运转的中心。不仅如此,整个政府机构也围绕行政首脑及其行政部门来运作了。整个国家的权力中心已从议会位移至行政部门。第五,法治理念进入行政领导体制的建构和完善过程。各国基本上都颁布了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组织法,以后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置和权限划分工作已不再仰仗行政领导个人的意志了。这说明,法治理念已从行政部门外部进人到行政部门内部。各国行政领导体制中的非法定部分,即习惯部分也逐步法制化,如美国的总统立法权限的扩大、英国的内阁连带责任制等。这就使政府体制的运作更为规则化。2、西方领导体制的特征西方领导体制从宏观角度来看,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政治领导体制,也就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其含义是指统治阶级平等地掌握政权,并对其他阶级实行统治的一种政治领导体制,这种领导体制,一方面以不平等为内容,即有组织地对被统治阶级施行专制和暴力,另一方面又以平等为形式,即统治阶级内部都有治理国家的平等权利。新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平等形式而言,它同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制相比,无疑啥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实行统治阶级内部的平等以及防止权力过分集中等方面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进而使民主制不断得到完善。它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第一:经过政党来集中统治阶级的意志,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各个不同集团的矛盾与利益,指导政府机构的活动。第二:实行议会制,议会由公民普选出来的代表组成,负责制定法律,决定国事。第三:政府和行政首长的权力,仅限于执行议会的决议案,并受议会以及司法机关的约束。第四: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三种不5同职能的机关行使,并且相互平衡与制约。第五:实行政党竞争制,全国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自治机构,进行分级分权的管理四、西方领导体制对中国行政领导体制改革的启示现代西方国家行政领导体制是西方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适应西方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政府体制的结果。西方国家之间行政领导体制既有适应现代化进程需要的共性,也有契合本国社会特定要求的个性,因此,对于目前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来讲,对西方的行政领导体制应采取批判与借鉴并存的态度。一方面,西方行政领导体制中仅适合西方各国自身社会要求的个性大多对中国并无直接借鉴意义,但它们的有些具体做法对中国仍具有启发意义。另一方面,西方行政领导体制中适应现代化进程需要的某些共性,虽然也有应当批判的资本主义制度特性,但其现代性的方面对于中国实现政府体制从传统向现代的发展,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第一,不能简单搬用后现代西方政府的权能结构模式,而要根据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需要去调整中国政府的权能结构模式。目前对中国国家权能与社会权能的调整来讲,只能是把“计划经济”时期过多集中于国家机关,包括行政部手中的某些权能下放给公民社会,但并不等于可以要求中国政府照搬后现代时期“小政府、大社会”中的西方政府那样的权能结构,去一步到位地减少中国政府的权能。这既不符合现代化规律的要求,也不利于中国政府提高政府效能第二,与政府权能的上述发展规律相适应。目前中国政府还不能过快地放弃对政府管理权能的强化,过快地盲目扩大政府服务权能。因为,政府是否可以大规模地将权能结构的重心从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服
本文标题:领导体制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634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