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题点训练二诗歌手法.
题点训练二诗歌手法第2章古诗鉴赏诗歌手法题的命题特点与答题技能如何辨析常见而易混的表现手法?对点规范练内容索引诗歌手法题的命题特点与答题技能考情回顾设问方式①这首诗(某句、某联、某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例】(2015·天津卷)第14(2)题,(2014·重庆卷)第12(1)题。②这首诗(某句、某联、某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请简析。【例】(2015·安徽卷)第9题,(2015·湖北卷)第14(1)题。③这首诗是如何抒情(描写)的?【例】(2015·全国卷Ⅰ)第8题,(2015·浙江卷)第22题。④请赏析某句(某联、某片)的妙处。【例】(2015·全国卷Ⅱ)第8题,(2015·四川卷)第13(1)题。审题要点①审概念。题干中出现的“表现手法”有广狭之分,广义的,包括所有的艺术技巧,等同于“表达技巧”“艺术特色”;狭义的,专指与修辞手法相并列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用典、联想想象、托物言志(象征)、正侧结合、动静结合、直抒胸臆等。②审明暗。明考型是指题干要求直接答出表现手法;暗考型是指题干要求“赏析”“怎样描写(抒情、表现)”,一般要答出表现手法。审题要点③审数量。若题干中有“哪种”“何种”“最主要”等字眼,则只能答一个;若有几个同时满足,则要“多中取主”(选最常用、最主要的),“大中取特”(选特征特别鲜明、特别明显的)。若题干中有“哪些”“多种”“主要”等字眼,可以多写,但不能相互矛盾、对立,否则判为0分。审题要点④审步骤。如果题干只要求说出,则直接回答即可;如果题干要求“分析”“赏析”,则要用完整步骤(指+析+点)。另外,要视分值而定步骤。若3分以上,则要用完整步骤作答。另外,题干未明确要求答“表现手法”的,则要看题干问的是局部还是全诗,若问全诗,则首先且必须从表现手法角度回答;否则,应优先考虑修辞手法,其次是表现手法。答案要素简单型:明确答出表现手法的概念即可。完整型:三步走——指(指出所用的表现手法)+析(分析该表现手法是如何运用的)+点(点明表达效果)。真题例示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一)姜夔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答案诗歌运用了细节描写,指:什么表现手法写雪融化了一半,细草已经从沙土里露头,析:什么细节突出了草预报春的消息之早,点一:写景效果点明了时令,暗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点二:抒情效果(1)赏析首句“细草穿沙雪半销”的妙处。答案以虚写实。指:什么描写技巧表现手法夜色掩映,竹树掩映,诗人没有正面描写梅花的形态,而是写了梅花的香气,析:用什么“虚”写什么“实”抒发了作者对梅的赞赏之情。点:抒情效果(2)全诗重点写了梅花这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2015·天津,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雨过至城西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如何辨析常见而易混的表现手法?问题例析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考生答案1虚实结合,前句为虚写,后句为实写。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考生答案2①对仗手法,“花飞”对“柳拂”,“衣袖”对“鞍鞯”,“红香湿”对“绿色匀”。②拟人手法,“柳拂”一句赋予了杨柳人的动作和情态。问题诊断表现手法判断不准、不全,其原因在于对表现手法理解不到位。剖析矫正考生答案1属于术语不当,生搬硬套。题干要求说明的是“颈联”运用的艺术手法,作答时应细细品读颈联诗句,而不是生硬地套上“虚实结合”等相关术语。考生答案2属于识别不准,概括不全。要学会从诗歌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尤其是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中识别和理解手法。这里提到的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现手法。原诗材料分为两部分,前三联是写景,后一联是抒情,而题目要求分析的颈联是景物描写中的一部分。从这样的关系组合中思考,再联系景物描写具有的多种手法,结合语句,具体分析,答案就比较容易得出了。不过要注意思考周全,分条列举。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首先要知道“颈联”为哪一联,同时认真分析这一联的内容。诗歌颈联对仗工整,其中“花飞”对“柳拂”,“衣袖”对“鞍鞯”,“红香湿”对“绿色匀”。而“柳拂”运用了比拟的修辞。同时本诗从视觉(红、绿)、嗅觉(香)、触觉(湿)等多角度进行了描写。满分答案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②比拟,如“柳拂”。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诗歌首联,上句写春雨的自在飘洒,下句写雨后的清洁美丽。颔联写雨后天晴,紫烟渐散,丽日当空,表现了诗人得知朋友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等要职后的快乐之情,也表现了诗人仕途上的踌躇得志。颈联使用了对仗、比拟、通感的手法,描写诗人所见的美景:花瓣飞入衣袖,娇红的花瓣还沾着雨滴;绿柳轻拂马匹,嫩绿的颜色格外均匀。尾联抒发诗人情怀,欣赏春光,畅饮美酒,这个都城,谁还有自己这般清闲呢?一句反问,更鲜明地表达出诗人拜望好友时的喜悦和对春天的热爱。赏析1.具体判断时应注意的问题(1)局部和整体相结合。反对脱离诗歌整体,仅就试题指向的句子作答。要求答“一联”或“一片”的表现手法,不可答“一句”的表现手法;有时,单看所给句子是看不出其表现手法的,须联系整体文字。(2)形式和内容兼顾。对于赏析表现手法题,不能只考虑表现手法的判断和分析,应主要考虑对运用这种表现手法写景状物、表情达意的作用的分析。方法点拨2.常见而易混的表现手法的区别(1)借景抒情、反衬、虚实结合的区别①虽说借景抒情与融情于景从专业角度来看有区别,但在实际答题中写出任一个即可。当景与情不一致,即乐景哀情、哀景乐情时,一般要答成“反衬”。②反衬是古诗运用较多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乐景衬哀情、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以明衬暗等。反衬与对比有区别,有时答题中可以相通。反衬手法最主要的表达效果是突出景物的形象(特点)或诗人的某种情感。③把握虚实结合,关键是要能读出诗词中的虚象、虚境。这个“虚”主要指梦幻,设想,回忆,神话,暗写之象、之境。可以从诗词中的词语中读出,如“忆”“像”“似”“应”“料”等词。虚实结合手法最大的表达效果是丰富、扩大了诗的内容和意境,给人以想象,使意蕴更丰富,情感更深远。(2)对比、衬托、烘托的区别①对比与衬托对比的双方是平等的,不分主次;衬托是以次衬主,两者主次明显。用来对比的双方都要出现,且双方类属相同(如人与人的对比,一体两面的对比);被衬托的事物(主体)可以不出现,也可出现,双方类属可以不同(如以景衬情)。做题时要首先找出用于对比(衬托)的双方,其次分析双方关系。突出一方的是衬托;不分主次,造成强烈反差的是对比。②烘托与衬托烘托,又叫侧面描写,是用一个(或多个)事物暗示另一个事物,写一个(或多个)事物,但目的是写另一个事物。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观众的反应,写周围景色,目的是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要写,一个为主,一个为次,“次”对“主”起陪衬作用。做题时可这样区别:看是否出现:烘托是只写这个事物,另一个事物(要暗写的事物)不出现;衬托是两个事物都要写,“主”事物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看描写事物的数量:烘托可以是以“多”写“一”,俗称“众星捧月”;衬托是以“一”写“一”,且是连续写的,俗称“烘云托月”。③烘托与渲染烘托是侧面描写,作为陪衬,使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鲜明。而渲染则一般用景物、环境来烘托情感,对景物环境多作正面描写。如贺铸《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里的手法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渲染的手法,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1.试说出下列诗歌所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1)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答案对比演练体悟(2)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荑花尽杏花飞。可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答案衬托(反衬)(3)陌上桑(节选)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答案烘托(侧面描写)(4)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答案渲染和烘托2.(2015·全国Ⅰ,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比较分析两诗题目,可见写作角度的差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在征戍地送友,写眼前之景;本诗是“将赴”而“留别”,通过想象写边塞风光,内容相同而手法不同。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3.(2015·江苏,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写景手法。写景艺术,就是写景时运用的艺术手法。颔联写新居周围“渠水”“秋色”“点山”之景,是远景,实写;颈联由在新居内栽种的松树、芍药,联想到了碧松朗月、红药开放之景,是近景,虚写,表现了诗人的高雅情怀。这两联作者由新居之外,到新居之内采用了移步换景、由远及近、虚实结合等手法铺陈写景,景中含情。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洛阳人。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诗人,有“诗豪”之称。秋日的一天,刘禹锡受朋友窦员外之邀,参观了他在京城长安买的新居。参观完毕,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相赠。整首诗语言清新隽秀,景色秀丽幽静,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首联写诗人谪居多年,心情苦闷,受朋友窦员外邀请,来到他的崇德里新居,看到街西美丽的风景,禁不住喜笑颜开。“开颜”二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赏析颔联写院外之景。清光门外,有一溪渠水环绕着院子,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颈联写院内之景:院子里种植着几棵松树,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院子里还栽种了很多芍药,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前一句是实写,后一句是虚写。颔联和颈联,从写景的手法来看,两联选取“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等景物进行铺陈描摹。颔联写院外的远景,然后移步换景,由院外写到院内;颈联写院内的近景。这样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富有层次。这两联前三句是实景,第四句是虚景。尾联“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写诗人和窦员外“在此间”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表达了闲适愉悦的心情。4.(2015·湖北,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劳停驿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回答此题,首先要仔细研读诗句,弄懂诗意,找出前两联写景的词语。注意理解题干中要求的“时空变化”,抓住“初落”“月正圆”等体现时间的词语和“孤舟转山曲”“平川”等体现空间的词语,分析其变
本文标题:题点训练二诗歌手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638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