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3452重庆大气污染分析地理因素能源消耗因素污染排放因素污染治理因素气象因素目录一、地理因素•1、地形重庆市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地跨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属于丘陵地形。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南部靠大巴山和武陵山两座大山脉。一、地理因素•2、地貌重庆市地处我国四川盆地东部,属我国陆地地势第二级阶梯。东北部雄踞着大巴山地;东南部斜贯有巫山、大娄山等山脉;其西为红色方山丘陵;中部主要为低山与丘陵相间排列的平行岭谷类型组合。重庆市三维地貌图重庆地貌的特点(1)地势起伏大,层状地貌明显。全市最低点在巫山县碚石村鱼溪口,海拨73.1m;最高点为巫溪、巫山和湖北神农三县交界的阴条岭,海拨2797m,相对高差2723.9m。东南部和南部地势高,多在海拨1500m以上;西部地势低,大多为海拨300—400m的丘陵。(2)地貌造型各样,以山地、丘陵为主。全市地貌类型分中山、低山、高丘陵、中丘陵、低丘陵、缓丘陵、台地、平坝等8大类,其中山地(中山和低山)面积62413.24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75.8%;丘陵面积近14985.76平方公里,占18.2%;平地2964.22平方公里,占3.6%;平坝面积1976.14平方公里,占2.4%。重庆地貌的特点(3)地貌形态组合的地区分异明显。华莹山—巴岳山以西为丘陵地貌;华莹山至方斗山之间为平行岭谷区;北部为大巴山中山同地;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属巫山大娄山山区。(4)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在东部和东南部地区,喀斯特地貌大量集中分布,地下水和地表喀斯特形态发育较好。在北斜条形山地中发育了渝东地区特有的喀斯特槽谷奇观。在东部和东南部的喀斯特山区分布着典型的石林、峰林、洼地、浅丘、落水洞、溶洞、暗河、峡谷等喀斯特景观。二、气象因素重庆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宜居城市,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较热,七月八月日最高气温均在35度以上。极端气温最高41.9℃,最低-1.7℃,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000-145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重庆多雾,素有“雾重庆”之称。重庆雾多,是由于重庆地理环境形成的。重庆年平均雾日是104天,而重庆璧山县的云雾山全年雾日多达204天,堪称“世界之最”。二、气象因素从表2和图3可以得出结论:重庆市大气污染冬季及冬季前后最为严重,夏季空气质量较好。二、气象因素本图是通过重庆市气象资料对大气混合层厚度进行了计算,见表3。1、大气混合层厚度夏季太阳高度角高,太阳辐射最强,所以大气混合层厚度相对其他季节较厚,容纳污染物的交换空间相对较大,且太阳辐射的热力作用也使混合层内的湍流混合作用增强从而使该层内的中性和稳定类层结相对减少,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扩散。相反,冬季太阳辐射减弱,且小风与静风频率较高,湍流发展受限,相应地湍流强度也最弱,大气稳定度过于稳定,混合层厚度减小。故冬季混合层厚度最小,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造成空气质量下降。二、气象因素2、降水的季节性变化降水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能起净化和再分布的作用。比如较浑浊的天空,在降雨后,空气就会变得清新。这就是降水对大气的清洗净化作用。大气污染物的降水清洗过程是由作为清洗作用的降水与清洗对象的大气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所完成。降雨对PM10、SO2和NOX三种大气污染物浓度值均有不同能力的清除作用,其中对PM10清除能力最强。不同等级降雨的清除能力大小排序为大雨小雨中雨微雨。重庆雨季集中在夏秋两季,冬季降水较少,导致了冬季相对与夏季降水对污染物清洗能力下降。酸雨•重庆市酸雨污染与能源结构关系密切,气象因素是酸雨形成的重要条件。特殊的地形和气象动力条件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十分不利。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部,东及东北临大巴山,南及东南靠贵州高原,呈三面闭合态势。重庆市地面流场以辐合型为主,局地城市风、山谷风明显。由于能流物流高度集中的城市活动所释放的热量较多,造成主城温度比周围农村年平均气温高0.5~1.5℃,形成城市风,造成局部地区气象的异常和大气污染物浓度在城区的增加。此外,重庆地区峰谷相间,盆地丘陵交错,山谷风较为显著,白天与夜间山风、谷风交替,使大气污染物在区内起伏跌宕,难以向外扩散,加剧了重庆酸雨污染的程度。三、能源消耗因素经济拉动能源消费快速增长,能源弹性系数出现上下波动。直辖以来,重庆经济迅猛发展,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1360.24亿元增加至2007年的4111.82亿元,增长了3.02倍,年均增长率超过11.7%;尤其是从2004起,年增长率超过13%。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能源消费的快速上扬。从1997年的2030.13万吨标煤增加至2007年的4705.21万吨标煤,增长了2.32倍,年均增长率超过8.5%;2005年能源消费增长率达到22.5%,年净增消费量710万吨标准煤。三、能源消耗因素三、能源消耗因素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以煤炭为主,煤炭所占比重基本维持在65%左右。重庆市煤炭消费从1997年起比重逐年缓慢降低,但从2003年起有所反弹,这主要是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而能源工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能源供给量相对不足,重新促使煤炭工业加快发展。2007年重庆市煤炭比重为64.3%,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优质能源仅占35.7%左右,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仅为30%左右。因此,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与当今世界平均结构相差甚远,当然这也是由重庆市能源资源结构所决定的。重庆市一次性能源资源主要是煤炭、天然气和水电为主,没有石油资源。因此,重庆市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仍将持续。四、污染物排放因素•1、二氧化硫排放量2013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量为9532.44亿立方米,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54.77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49.44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90.27%;城镇生活源及其他二氧化硫排放5.33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73%。四、污染物排放因素•2、氮氧化物排放量2013年全市氮氧化物排放量为36.20万吨,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24.79万吨,占氮氧化物排放量的68.48%;城镇生活源及其他氮氧化物排放量0.45万吨,占氮氧化物排放量的1.24%;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0.96万吨,占氮氧化物排放量的30.28%。四、污染物排放因素•3、烟(粉)尘排放量2013年全市烟(粉)尘排放量19.12万吨,其中,工业烟(粉)尘排放量17.98万吨,占全市烟(粉)尘排放总量的94.04%;城镇生活源及集中式治理设施烟尘排放量0.44万吨,占全市烟(粉)尘排放总量的2.30%,机动车烟尘排放量0.70万吨,占全市烟(粉)尘排放总量的3.66%。四、污染物排放因素项目计量单位2009年2010年•1.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吨746092719404其中:工业SO2吨586117572747生活SO2吨159975146657•2.烟尘排放量吨190574207702其中:工业烟尘吨108674102132生活烟尘吨81900105570•3.工业粉尘排放量吨10774983601•4.工业SO2排放达标量吨479625465159•5.工业SO2排放达标率%81.8381.22•6.工业烟尘排放达标量吨9177081690•7.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84.4479.98•8.工业粉尘排放达标量吨8676869363•9.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80.5382.97五、污染治理因素•1、大力推进节能降耗,优化用能结构,提高能源效益(1)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在发展能源重化工业的同时,逐步改变产业结构过度重型化的局面。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用清洁能源(如电力、天然气等)和新能源(风能、太阳能等)代替煤炭能源的消费,逐渐将以煤炭为主的污染型能源利用结构逐步转变为以电力、天然气、风能等优势能源为主的清洁型能源利用结构。(2)加强节能技术及措施。明确各行业节能降耗的标准、目标和政策措施,抓好重点行业的节能节材工作。五、污染治理因素•2、实施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减少工业污染排放(1)制定科学的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继续抓好重污染企业治理工程,对重污染企业,逐一制定计划,分期分批实施有序搬迁到对城市污染影响不大远郊地带,即使在这一地区,也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削减排污总量。(2)重庆三面环山,空气不易流通,建议城区及近郊杜绝建设工业污染企业,结合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淘汰污染严重的企业和产品;重点控制可吸入颗粒物污染,采取加强工地扬尘防治,加强运输车辆入市的管理,容易飞散的物品,要求密封运输、防治扬尘污染;完善大气污染监测系统,监控重点污染排放点。五、污染治理因素•3、深化燃煤锅炉拆并工作,推进集中供暖、热电联供(1)进一步加大燃煤锅炉拆并工作力度,重庆开始实施“蓝天工程”以来,一直进行燃煤锅炉拆并工作。坚持以区为主、以市为辅、先易后难的原则,制定锅炉拆并改造实施方案,扩大集中供热面积。(2)强化煤炭管制,加大查处力度,实现煤炭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严格限制高硫份、高灰份煤炭进入市区;继续推广使用优质低硫煤,严格控制原煤散烧,一律改用洁净煤,从源头上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加强对燃煤、炉渣进行遮盖,避免城市垃圾处理过程中造成的二次污染。(3)加快华电、国电等热电企业的扩建和集中供热管网等设施改造,加大对热电企业、供热站点的协调力度,努力解决双方在体制调整、换热站点建设中存在的矛盾,进一步推进集中供暖,热电联供工程,以提高供热效率。五、污染治理因素•4、把控机动车尾气排放,加速发展清洁环保公共交通(1)除了燃煤取暖,二次扬尘和汽车尾气等其他污染也随着城市扩张与人口增加不断加剧。加大天然气改造工程,同时加快建设加气站,满足汽车的加气需求,同时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2)与公交车相比,私人小汽车造成的空气污染是公交车的10倍。而公交车在高峰期时每车每公里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污染气体仅为小汽车的17.1%、6.1%、17.4%。因此,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符合在城市土地资源紧缺条件下,提高交通资源利用率的要求。(3)加快重庆市轨道交通建设,城市轻轨和地铁是减少城市污染的有效途径。五、污染治理因素•5、强化大气污染治理宣传力度,提升全民环保意识(1)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和新闻报刊等媒体,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和家园意识,让全市市民了解重庆市大气污染面临的严峻形势,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以确保重庆市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全面、高效、迅速地开展。(2)治理空气污染、提升重庆市大气环境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除各级领导和单位或部门要对这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之外,作为一项神圣的职责,广大重庆市民须投身于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之中,从我做起,参与环保。五、污染治理因素•6、加强城市及周边绿化建设,提高空气净化能力(1)城市和郊区绿化区的建设在清洁城市空气,改善城市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在重庆城乡结合积极探索实现绿化的多种方式,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对大量宜林荒山荒地实施造林绿化,建立南郊及前山地带培育区、达坂城区次生林和湿地保护建设区、东山区荒漠林保护建设区等4个林业建设重点区域。此外,继续推进水西沟景区、达坂城冰川公园等景区的绿化工程,把重庆建设成绿色环抱中的城市。谢谢!MakePresentationmuchmorefun
本文标题:重庆大气污染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64540 .html